- 年份
- 2024(5505)
- 2023(7069)
- 2022(6043)
- 2021(5598)
- 2020(4662)
- 2019(10381)
- 2018(10297)
- 2017(19743)
- 2016(10223)
- 2015(11346)
- 2014(10573)
- 2013(10401)
- 2012(9703)
- 2011(8823)
- 2010(9288)
- 2009(8631)
- 2008(8703)
- 2007(8271)
- 2006(7384)
- 2005(6551)
- 学科
- 济(45611)
- 经济(45581)
- 业(39546)
- 管理(36736)
- 企(35790)
- 企业(35790)
- 技术(17021)
- 方法(14001)
- 业经(13769)
- 中国(13120)
- 地方(12868)
- 技术管理(12043)
- 农(11871)
- 产业(10657)
- 数学(10260)
- 数学方法(10138)
- 制(9413)
- 理论(8948)
- 财(8828)
- 农业(8028)
- 策(7946)
- 划(7778)
- 地方经济(7451)
- 学(7444)
- 银(7397)
- 银行(7391)
- 贸(7285)
- 贸易(7277)
- 行(7151)
- 和(7105)
- 机构
- 学院(148798)
- 大学(146981)
- 济(64539)
- 经济(63373)
- 管理(60877)
- 理学(51838)
- 理学院(51296)
- 管理学(50696)
- 管理学院(50376)
- 研究(48216)
- 中国(35841)
- 京(33565)
- 财(28578)
- 科学(26709)
- 江(23287)
- 所(22800)
- 财经(22466)
- 北京(21962)
- 中心(21052)
- 研究所(20316)
- 范(20298)
- 师范(20195)
- 经(20066)
- 经济学(18915)
- 州(18826)
- 业大(17642)
- 院(17389)
- 商学(17064)
- 商学院(16897)
- 农(16824)
- 基金
- 项目(93400)
- 科学(75972)
- 研究(73780)
- 基金(66553)
- 家(55822)
- 国家(55296)
- 科学基金(49358)
- 社会(48757)
- 社会科(46448)
- 社会科学(46437)
- 省(38012)
- 基金项目(35236)
- 教育(33357)
- 划(31560)
- 编号(29487)
- 自然(29153)
- 自然科(28528)
- 自然科学(28525)
- 自然科学基金(28093)
- 创(26216)
- 资助(25321)
- 成果(24247)
- 创新(23291)
- 发(22406)
- 课题(21833)
- 重点(20888)
- 部(19954)
- 国家社会(19508)
- 发展(19129)
- 展(18815)
共检索到231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敏 张贵
京津冀都市圈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要素禀赋的约束,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创新寻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立足于京津冀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提出重点技术领域优先发展、技术扩散创新、创新分工和“一体化”协作等战略,推进产业创新,从而提升该区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创新 要素约束 战略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创新资源 创新成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陈玉福 郭丽英
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农业现代化进程,凸显不同地域的农业多功能性,将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该文利用实地调研与统计数据,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农业发展态势及其存在问题,构建了城乡复合型的农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促进种植业的基地化和规模化生产;围绕都市圈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以构筑绿色屏障和发展生态农业为核心,促进生态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促进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凭借都市郊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新功 刘桦玮 朱青 高婧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并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倡导健康生活,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营造健身氛围,发挥体育锻炼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控中
关键词:
体育消费 京津冀都市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新功 刘桦玮 朱青 高婧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并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倡导健康生活,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营造健身氛围,发挥体育锻炼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控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人口 京津冀都市圈 有序转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李松林 梁志霞 柳霞
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各市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经济差异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扩大了经济差异,集中效应缩小了经济差异。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天津市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较大,但产业结构处于劣势;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雪芹 张贵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序幕正式拉开。而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协同创新特别是产业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所在,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型创新模式,是破解京津冀区域发展瓶颈、建设世界级产业创新中心的必然选择。根据京津冀产业发展基础和特征,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与三地产业发展需求,京津冀三地应按照"强点、成群、组链、结网成系统"的协同创新路径,最终形成由研究、开发、应用三大群落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并通过编制京津冀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搭建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编制产业协同创新路线图及重点行动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飞 张伟力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目前京津冀社会管理发展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创新京津冀社会管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创新京津冀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强化京津冀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树立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增加治理主体,改变治理模式,创新治理策略,协调利益关系,畅通诉求渠道,推进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区域协作 社会协同 行政监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昊
京津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回顾近年来京津冀各省市和整体的产业发展特征,明确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的发展的定位,从一体化和协同创新的角度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对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发展 模式创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荣 王冬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竞争,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关系到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效应实现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对区域产业升级内涵和局限性厘清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着力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和创新为坐标,推进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尊厚 杨伟静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近几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情况,发现河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最低,而北京、天津的这一系数都高于河北省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因此,河北省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水平,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利用国际间的交往加强与国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特别要加强河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从而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的水平。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祝尔娟
在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2008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们围绕"首都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这一主题,结合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首都圈发展模式及其空间结构演变特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阶段与机遇、京津冀产业合作、京津冀科技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合作机制构建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当前中国已进入都市圈群体竞争的时代、中国经济进入由"要素租金"驱动到"创新租金"驱动阶段、中国进入境外投资的高速成长期、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特点、首都圈发展呈现由"双核"向"三核"发展趋势、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天津现代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赖性、应尽快建立京冀水资源补偿机制、生态...
关键词:
首都圈发展 理论与实践 观点综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晓梅 柳瑞武 雷丹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地区目前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在对各界学者提出的合作空间结构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结构重构为"三点"、"五圈"的网络合作结构模式,并分析了这种结构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
京津冀都市圈 旅游合作 空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