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2)
2023(14486)
2022(11720)
2021(10794)
2020(8804)
2019(20299)
2018(19974)
2017(39130)
2016(20926)
2015(23605)
2014(23471)
2013(23010)
2012(21132)
2011(19166)
2010(19868)
2009(18654)
2008(18816)
2007(17416)
2006(15792)
2005(14881)
作者
(59902)
(49897)
(49592)
(46992)
(32192)
(23835)
(22386)
(19134)
(19016)
(18215)
(16952)
(16774)
(16207)
(16089)
(15470)
(15278)
(14800)
(14524)
(14232)
(14197)
(12518)
(12322)
(12177)
(11745)
(11230)
(11194)
(11078)
(11030)
(9941)
(9712)
学科
(102728)
经济(102627)
(90613)
(82617)
企业(82617)
管理(77552)
方法(41004)
业经(32795)
数学(31996)
数学方法(31419)
(29831)
(27985)
中国(27100)
地方(22127)
(21113)
财务(21057)
农业(21048)
财务管理(21031)
技术(20341)
(20303)
企业财务(19909)
理论(19295)
(17514)
(17250)
贸易(17229)
(17184)
(16650)
(16301)
(16207)
银行(16198)
机构
学院(312176)
大学(305271)
(133370)
经济(130774)
管理(126300)
理学(107116)
理学院(106072)
管理学(104392)
管理学院(103802)
研究(99293)
中国(80690)
(64903)
(63338)
科学(55760)
(49545)
财经(49501)
(49326)
(46252)
中心(45439)
(44617)
研究所(43581)
北京(41565)
(40078)
(39739)
业大(39712)
师范(39423)
经济学(39250)
财经大学(36180)
商学(35623)
农业(35533)
基金
项目(190762)
科学(153354)
研究(144662)
基金(138872)
(118010)
国家(116878)
科学基金(103536)
社会(93355)
社会科(88702)
社会科学(88678)
(76237)
基金项目(72086)
教育(67052)
自然(65475)
自然科(64096)
自然科学(64085)
自然科学基金(63004)
(62224)
编号(59725)
资助(57506)
成果(48183)
(44937)
(42626)
重点(42298)
(42031)
课题(41388)
(39386)
创新(38880)
国家社会(37832)
项目编号(36984)
期刊
(161126)
经济(161126)
研究(96838)
中国(65876)
管理(55522)
(52850)
(43975)
科学(40183)
学报(38045)
教育(36461)
(34373)
金融(34373)
技术(31800)
大学(30806)
农业(29972)
业经(29256)
学学(28917)
财经(26452)
经济研究(24895)
(22851)
问题(20270)
技术经济(18777)
(18307)
商业(16696)
(16423)
现代(16042)
统计(15530)
世界(15344)
(14889)
国际(14384)
共检索到491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鹤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曾一度是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但由于缺乏应有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一段时间以来,极大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继续发展。因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其65%-81%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得到了就业,有就业就有消费,就安居乐业,社会就稳定。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20多年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获得了就业机会。但我国目前由于人口自然增长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喜平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 ,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财务战略就是其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外部环境和财务特征的分析入手 ,探讨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鞠冉  杨鹭  
在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多年困扰着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情况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了传统金融机制的有效补充。文章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产生、特点和分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并试图从两个案例入手,进而对在我国如何使互联网金融模式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卫民  
青海中小企业起步晚、数量少、基础力量薄弱。在这个"大企业强省、小企业富民"的时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实现青海"富民强省"战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依托优势资源的互补战略、依托特色资源的特色战略、依托稀缺资源的专精战略、依托旅游资源的虚拟战略,供青海中小企业发展选择战略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鲁丽丽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的发展思路。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分散、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基于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探索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鲁丽丽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的发展思路。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分散、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基于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探索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梅  王海峰  
运用中小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我国乡镇企业 ,提高其竞争力和活力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理论分析 ,并联系我国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 :在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乡镇企业群的同时 ,应注意到 :(1 )形成专业化分工的纵向合作体系 ;(2 )培植品牌产品 ;(3 )建立推动乡镇企业集群的支持系统 ;(4)培育区域创新文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志洪  
江苏省常州市财政部门积极转变扶持企业的方式,着重通过创新财银企合作模式,推动银行、担保、创投等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企业,收到显著成效。(一)专项资金从分到合,更加倾向优势产业。传统的扶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财政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资金过散、过小、过杂不仅弱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学文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商业方法,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苏州中小企业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将有助于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苏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适合苏州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和  
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揭筱纹  
我国城镇化的主体是小城镇建设 ,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结构提升 ,以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因此 ,小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动力与内涵 ,小城镇建设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俏慧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金融市场应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对于管理健全、财务信息完善、信用条件合格的中小企业,有对应的正规金融机构和工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那些不符合正规金融中介机构融资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他如民间借贷、典当、租赁等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束兰根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创新性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有生力量,对于一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起着战略性的支撑作用。然而,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却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题,束缚其快速发展。本文比较借鉴美国"硅谷银行"商业模式,探索在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中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构建"科技+金融"的业务平台,推进科技金融融合模式创新,进而实现银企多方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