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2)
- 2023(8446)
- 2022(7058)
- 2021(7016)
- 2020(5682)
- 2019(13161)
- 2018(12657)
- 2017(24223)
- 2016(13254)
- 2015(15151)
- 2014(14939)
- 2013(15103)
- 2012(14424)
- 2011(13154)
- 2010(13341)
- 2009(12503)
- 2008(13000)
- 2007(11545)
- 2006(10403)
- 2005(9719)
- 学科
- 济(57748)
- 经济(57693)
- 管理(43179)
- 业(40065)
- 企(33495)
- 企业(33495)
- 财(27566)
- 方法(23418)
- 中国(21255)
- 数学(20455)
- 数学方法(20269)
- 农(16288)
- 贸(14873)
- 贸易(14863)
- 易(14646)
- 制(14517)
- 财政(13257)
- 策(12730)
- 务(12636)
- 财务(12614)
- 财务管理(12571)
- 企业财务(11955)
- 业经(11836)
- 银(11223)
- 银行(11223)
- 政(10815)
- 行(10725)
- 地方(10665)
- 农业(9824)
- 体(9752)
- 机构
- 大学(194834)
- 学院(192711)
- 济(93193)
- 经济(91629)
- 研究(71763)
- 管理(71524)
- 理学(59829)
- 理学院(59198)
- 管理学(58619)
- 中国(58606)
- 管理学院(58221)
- 财(51948)
- 京(41483)
- 财经(37216)
- 科学(37028)
- 所(35670)
- 经(33839)
- 研究所(31430)
- 中心(31013)
- 经济学(30418)
- 江(28922)
- 北京(27534)
- 经济学院(27275)
- 财经大学(27213)
- 范(25656)
- 师范(25557)
- 院(25214)
- 农(23711)
- 州(22599)
- 师范大学(20636)
- 基金
- 项目(113039)
- 科学(90415)
- 研究(88848)
- 基金(84615)
- 家(71777)
- 国家(71192)
- 科学基金(60954)
- 社会(59195)
- 社会科(56301)
- 社会科学(56290)
- 基金项目(42156)
- 教育(40757)
- 省(39279)
- 资助(36405)
- 自然(35321)
- 编号(35163)
- 自然科(34516)
- 自然科学(34509)
- 划(34164)
- 自然科学基金(33959)
- 成果(31548)
- 部(27926)
- 国家社会(25651)
- 重点(25463)
- 中国(25265)
- 课题(25263)
- 教育部(24841)
- 发(24687)
- 性(24669)
- 人文(23388)
共检索到317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雍志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有很多成因,本文从财政状况、财税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哲 董丽霞
财政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机制包括铸币税效应和财富效应,财政制度的结构性变化会影响这两种机制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首先利用单位根方法识别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和财政制度的结构性变化发生时间,发现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发生了财政制度和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变化。这个改变使得分税制前中央政府主导的铸币税效应发挥主要作用,分税制后地方政府主导的财富效应发挥主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互动对通货膨胀机制的影响。结果是:1994年前,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增长率越高,中央政府赤字规模越大,通货膨胀水平越高;1994年后,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增长率越低,中央政府盈余规模越大,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财政联邦主义 结构性变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若元
略论投资与通货膨胀李若元改革16年来的高投资为经济迅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存在的高通货膨胀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困扰。高投资必然带来高通货膨胀吗?如果并非必然,那为什么两者在我国同时出现?怎样才能割断他们之间的链条?这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问题。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以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GDP每年以12—13%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非常沉重。1993年从3月份开始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突破10%的安全临界线,到6月份达到13.9%;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21.6%,七大类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6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52.9%。鉴于这种状况,国务院从当年6月起采取一系列反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措施。经过一年的调控,物价猛烈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扼制,但是,物价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正新 章婷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具有分层性、持续性、波动性、时滞性等特点,其成因是由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国内货币供给超额增长以及农产品、劳动力成本、水电油气等商品价格上涨所致。应加强流动性管理,正确引导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公信力,控制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国际热钱流入的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学彬 周光友 徐明东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包括需求拉动、自然灾害、通胀预期、市场投机等短期因素和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自然资源有限性、要素价格重估、成本推动等长期因素。本文认为适度通胀有利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短期还应继续实行适度紧缩政策,但紧缩力度需逐步降低;应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实际有效汇率适度升值;应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调控机制;应保障农业生产,稳定供给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同时还应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投机炒作行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拉亚
1994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性的一年,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性的一年,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关键性的一年。在中国经济处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时刻,1994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形势格外引人注目,可谓举世关心,全民关注。 1993年的“双十三”,即社会零售商品物价指数13%,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3.4%,为1994年的经济形势定下了基调。对不相信“洋迷信”的中国人来说,“双十三”对1994年的发展是喜忧对半,凶吉对开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社会福利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关键词:
通胀预期 预设预期模式 系统性错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的结论是:财政赤字不一定必然诱发通货膨胀。从理论分析来看,当赤字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若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相应地以等比例增加,就不一定产生通货膨胀缺口;而当赤字未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若社会总需求超出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缺口也可能存在;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终取决于赤字融资对公众持有金融资产构成(是货币还是债券)的影响。从实证分析来看,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密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惠民 马涛 崔永
我国财政收支持续近30年的赤字状态,长期赤字如果不能以税收收入作为担保,政府必然最终会通过征收铸币税的方式来弥补,在政府的举债能力不受到任何限制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基于此,我们从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方程着手,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在当前政府融资体制安排下,我国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财政现象,财政政策在价格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货币政策处于从属地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治愈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体制改革和货币体制改革,健全政府融资体制。
关键词:
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铸币税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欢 郭晓鸣
考察生产性服务是否有助于把弱小的传统农业部门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产业部门,显然不能仅仅以其在农业发达区域的实际进展来简单概括和评价。本文主要从农机作业服务引进的决策模型、替代领域及农业形态发生的变化等角度,对我国传统农业中生产性服务的引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要发挥生产性服务改造传统农业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农村内部基础性生产条件的重大改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生成,以及农村外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和城乡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平等流动等政策支持。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传统农业中生产性服务的引进更可能会对粗放经营形成事实上的变相支持,进而产生延续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方式的不利影响,而非对传统农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熊平安
当前通胀问题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一件大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缩小。更为重要的是,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在通胀过程中遇到较多两难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以财政政策为抓手,继续收紧银根,并辅之以其他措施,共同管理通胀预期。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两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华武 马国贤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解释中国CPI与PPI的相对动态特征。通过将异质性居民与企业以及借贷约束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我们发现财政政策扩张会通过偏向性地带动生产资料企业产能,从供给侧抑制其价格水平。同时,借贷约束的存在使得此类企业能够更为容易地获得配套资金,从而导致其产能进一步扩张,使PPI相对于CPI持续下降。鉴于此,本文认为"财政政策—信贷—产能过剩"这一机制是理解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货膨胀动态的关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信贷 产能过剩 通货膨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华武 马国贤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解释中国CPI与PPI的相对动态特征。通过将异质性居民与企业以及借贷约束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我们发现财政政策扩张会通过偏向性地带动生产资料企业产能,从供给侧抑制其价格水平。同时,借贷约束的存在使得此类企业能够更为容易地获得配套资金,从而导致其产能进一步扩张,使PPI相对于CPI持续下降。鉴于此,本文认为"财政政策—信贷—产能过剩"这一机制是理解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货膨胀动态的关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信贷 产能过剩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