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0)
- 2023(2031)
- 2022(1861)
- 2021(1781)
- 2020(1428)
- 2019(3205)
- 2018(3179)
- 2017(6126)
- 2016(3496)
- 2015(3967)
- 2014(3826)
- 2013(3735)
- 2012(3612)
- 2011(3519)
- 2010(3737)
- 2009(3467)
- 2008(3687)
- 2007(3767)
- 2006(3491)
- 2005(3336)
- 学科
- 济(14731)
- 经济(14719)
- 业(13352)
- 企(12689)
- 企业(12689)
- 管理(12490)
- 中国(4695)
- 业经(4446)
- 理论(4196)
- 策(4077)
- 方法(4049)
- 制(3878)
- 农(3850)
- 财(3473)
- 地方(3417)
- 学(3395)
- 教育(3341)
- 划(3303)
- 贸(3159)
- 贸易(3155)
- 和(3096)
- 经营(3079)
- 易(3071)
- 技术(2996)
- 银(2858)
- 银行(2858)
- 行(2746)
- 计划(2718)
- 决策(2679)
- 农业(2576)
- 机构
- 大学(56830)
- 学院(56482)
- 济(21525)
- 经济(20987)
- 管理(19932)
- 研究(18752)
- 理学(16284)
- 理学院(16069)
- 管理学(15850)
- 管理学院(15702)
- 中国(13835)
- 京(12165)
- 财(11081)
- 科学(10364)
- 范(9765)
- 师范(9735)
- 江(9723)
- 所(9531)
- 财经(8642)
- 研究所(8369)
- 州(8102)
- 北京(7920)
- 师范大学(7666)
- 经(7569)
- 中心(7458)
- 系(6545)
- 院(6444)
- 教育(6245)
- 财经大学(6090)
- 经济学(6053)
共检索到9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静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启蒙运动和新文学的迫切需求,文学翻译得到高度重视,戏剧翻译当属其中,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达到了启蒙民众、救国救民的目的,也丰富了对戏剧体裁的掌握。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既包括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等观念的政治背景,又包括一定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文学、文学观念均处于转型期,对戏剧翻译的需求应运而生。"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主要特点有:作家在翻译外国作品时均采取了颇为"自由"的翻译手法;他们所选取的外国作品主要以浪漫主义为取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戏剧 戏剧翻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雷
诸多文学作品与文字体系中,语言的合理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需求,不同言语的使用可以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其中,戏剧文学因为其独特的表述形式与演绎方式而在语言应用方面呈现出个性色彩鲜明的特征,尤其是戏剧中的喜剧作品所使用的幽默语言更是引人发笑的重要元素,由此看来,语用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是戏剧文学作品研究者必行的研究项目。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理念的新兴发展,大众对语用学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沈端民
略论古代音乐戏剧的消费形态沈端民[摘要]尹世杰教授提出的"文化消费"这一命题,不仅有利于现实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对古代精神文明的研究.现概括几种古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音乐戏剧消费形态以证之.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就开始了精神生产.在漫长的历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民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俊
借助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话语理论和美国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的意识形态因素论,探讨文革时期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对的外国文学翻译的影响,发现文革时期的主流权力话语对外国文学翻译的操控极其明显,具体表现在对翻译题材的选择、译作的出版发行、对译者的管理和组织以及对原作的阐释和批评等方面。同时期潜在翻译的存在表达了译者的自我追求,作为特殊年代的个人话语具有重大意义。对文革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充分表明翻译不仅仅是译者的个人活动和单纯的语言转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文革时期 文学翻译 潜在翻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淑坤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外国著作翻译成为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时尚,各种翻译理论也异常活跃。激进者倡导"直译"和"忠实",要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决裂。这种观点被后世的学术界认为是当时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新文化发展潮流的代表。这就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直译成为所有外国作品翻译者遵循的原则。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考察新文化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期刊《新青年》,就会发现,当时刊发的外国作品以及中国作品中提及的外国作品的题名翻译是既有直译的,也有非直译的,而非直译的情况显然更复杂,可谓多姿多彩。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多种翻译方法的存在仍是客观事实;"忠实"标准仍可作多元的理解;译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无处不在;倡导直译的观点虽然成为时尚潮流,但在现实中并未也不可能一统天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谷峰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李霁野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方面成就斐然,但作为翻译家的李霁野却很少被研究。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李霁野译介外国小说所依赖的生态翻译环境及使用的翻译策略。李霁野外国小说译介的选材主要来自前苏联革命小说和女性主义解放小说《简·爱》等。李霁野译介外国小说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和欧化译。通过研究以期对李霁野的外国小说翻译活动作出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祖利军
翻译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要旨。长期以来,中国的翻译教学围绕着技法传授这一核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翻译教学给我们带来的硕果,如各个学科最前沿理论的译介、世界名著的翻译或重译以及各门类外国书籍的译本。这一切不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源泉,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桂生
略论外国的“教育学现象”陈桂生这个题目有吸引力,但也可能是研究的陷井。因为西方有些国家早已不存在中国人观念中的“教育学”;别国即使有所谓“教育”之学,其研究对象与中国教育学也不尽相同。况且,对国外教育学类教材所知甚少。不过,在不把中国“教育学”观念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和弃用。文言与白话在五四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地位变化:白话文最初是争合法地位,后来是争主体地位,维持主体地位;文言文最初是保主体地位,后来是争合法地位,保应用上的“一席之地”。五四时期语言“保守派”从来不否认白话文,他们只是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激进派”从来不否定文言文,他们只是提倡在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语”,他们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汉语主体地位。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白话与文言都不是互相排斥、“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并存竞争关系。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汉语 白话 文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纯
导游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旅行社组团的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活动主要是通过导游的沟通来实现的,导游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导游的工作。 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经常处于复杂而活跃的环境之中。他们不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旅游情境,还要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打交道。日本人称导游为“无名大使”,英国人称导游是“祖国的一面镜子”,由此可以看出各国对导游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翻译导游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略昌 周永模
电影融科技和艺术为一体,电影片名翻译介于实用翻译和文学翻译之间。翻译时需要首先认清电影片名的这一杂合性,进而在准确传递影片内容的基础上,使译名满足标题应有的各项功能。从词义来看,2008年法国多维尔电影节获奖影片The Visitor译为"不速之客",侧重意想不到的出现或不请自来,是个瞬间性的动作,而"过客"则强调短暂出现继而迅速消失,指的是一过程,侧重的是结果。"不速之客"和"过客"不同的译名体现了译者在创造性叛逆中不同的翻译选择。"不速之客"琅琅上口,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不过比较而言,"过客"的译名更能传达The Visitor的主题思想,且简洁含蓄,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好地起到了广告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淑芬 喻荣春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从目的论视角就"译文的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标和口号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 广告 翻译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凯
广告翻译的归化策略与广告的“全球本土化”是一脉相通的,即广告翻译应尽量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广告翻译中,归化策略要优于异化策略。成功的归化翻译能使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取得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关键词:
广告 翻译 归化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雪梅
商标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寄予竞争的特殊符号,浓缩了很多包括产品特性、品牌内涵在内的文化要素。因此,商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活动,其翻译过程比起其他词语的翻译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产品和服务正在或即将开始大规模的国际化流动,优质的商标翻译对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