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0)
2023(10783)
2022(9054)
2021(8006)
2020(7235)
2019(16563)
2018(16303)
2017(32022)
2016(17485)
2015(19574)
2014(19655)
2013(19865)
2012(18386)
2011(16427)
2010(16707)
2009(15920)
2008(16260)
2007(14911)
2006(13039)
2005(11766)
作者
(52965)
(44590)
(44467)
(42079)
(28198)
(21311)
(20294)
(17515)
(16504)
(15947)
(15001)
(14768)
(14288)
(13971)
(13932)
(13805)
(13543)
(13197)
(12881)
(12662)
(11203)
(10947)
(10946)
(10069)
(10041)
(10019)
(9897)
(9857)
(9068)
(8904)
学科
(83519)
经济(83427)
(81954)
(73500)
企业(73500)
管理(65857)
方法(41014)
数学(32720)
数学方法(32491)
(27749)
业经(27032)
(26846)
(20213)
财务(20198)
财务管理(20169)
农业(19923)
企业财务(19097)
技术(17467)
中国(17174)
(15491)
(15076)
(14924)
贸易(14921)
(14449)
理论(14207)
(14040)
(13758)
地方(13685)
(13103)
(11827)
机构
学院(267506)
大学(263054)
(114833)
经济(112731)
管理(108555)
理学(93988)
理学院(93023)
管理学(91692)
管理学院(91213)
研究(84241)
中国(65576)
(54269)
(52816)
科学(52201)
(51940)
(43871)
业大(42544)
农业(42049)
财经(41831)
(41280)
研究所(39730)
中心(38841)
(37830)
经济学(34575)
北京(33537)
(32186)
经济学院(31563)
(30930)
经济管理(30759)
师范(30616)
基金
项目(173493)
科学(137767)
基金(127201)
研究(124753)
(110641)
国家(109621)
科学基金(95071)
社会(80739)
社会科(76612)
社会科学(76586)
(69319)
基金项目(68095)
自然(62177)
自然科(60810)
自然科学(60793)
自然科学基金(59824)
(56971)
教育(56668)
资助(51409)
编号(49757)
(40000)
(39176)
成果(38805)
(38646)
重点(38625)
(37689)
创新(35826)
科研(33529)
课题(33295)
国家社会(33207)
期刊
(127694)
经济(127694)
研究(73093)
(48646)
中国(47257)
(44167)
管理(41960)
学报(40692)
科学(38830)
农业(33263)
大学(30629)
学学(29379)
技术(24454)
业经(23290)
(21893)
金融(21893)
财经(21241)
(20743)
教育(20270)
经济研究(19618)
(18346)
问题(17271)
技术经济(17016)
商业(13876)
财会(13532)
(13409)
现代(13231)
世界(13167)
统计(13111)
(12918)
共检索到388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本文通过构建牧业生产投入要素经济与产值之间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牧业机械动力和饲料的投入对牧业经济产值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尤以饲料投入量的影响最大;中间物质消耗与羊的饲养数量对牧业产值的边际贡献率为正但影响不大;而大牲畜和猪的饲养数量对牧业产值的贡献率为负,说明我国的牲畜饲养结构不合理且生产成本大、饲料转化效率低。建议通过优化饲料结构、进行畜种改良及牲畜饲养结构调整以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推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青  李秉龙  耿宁  
运用广义马姆奎斯特指数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结合的方法,将畜禽粪污排放作为一种无法避免的投入纳入考虑,对1997~2011年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畜牧业增长是依靠要素投入增加来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要素之间的整合协调并不充分;2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畜牧业污染情况的加重两者间差距在逐渐扩大;3中国畜牧业总体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值增长由技术进步支撑,但生产效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4受到资源和空间、生态环境以及政府规划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六大区域的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其中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最为协调,而西北地区最为落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  朱增勇  刘治  
文章基于扩展的索洛模型、C-D生产函数、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指数、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畜牧业统计数据,纳入空间效应因素,对中国省级区域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测算我国省域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较好效果,畜牧业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高,我国畜牧业的增长方式还处于劳动力带动为主的阶段,劳动力、资本投入、牧具总动力是畜牧业产出增长的主动力。分省区来看,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为上海,最低为四川;分区域来看,东南区、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东北区的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五大牧区、西南山区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偏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史照林  张存根  许英  王济民  
本文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八十年代我国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是整个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1980—1990年间的畜产品增量中,41%应归功于畜牧业技术进步,但对于不同的畜产品而言,其增长模式又有明显的差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姹  王明利  石自忠  
本文将草食牲畜温室气体排放量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体系,以肉羊、肉牛、奶牛等草食牲畜为主要研究对象,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SBM模型与GML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2004-2015年草食畜牧业TFP变动,并与未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GM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对草食畜牧业TFP的影响由不显著向显著转变,技术效率作用凸显。各产业TFP受温室气体排放制约程度存在差异;奶牛产业TFP受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较为严重,其次为肉牛与肉羊产业。肉羊与奶牛产业GML指数较GM指数降低主要在于温室气体排放拉低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司智陟  母锁淼  
印度具有丰富的畜牧资源,本文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的养牛业、养羊业、奶业、家禽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情况,包括牲畜存栏量、产量、分布、规模、成本等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印度畜产品贸易情况,包括主要贸易品种和与中国畜产品贸易往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兰勇  姚屹浓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4~2012年间我国不同区域4种养殖模式下生猪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借以反应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正向增长,其中散养生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是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猪生产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北地区生猪养殖优势日益凸显,西部地区优势地位逐步弱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未来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需加强畜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因地制宜调整畜种结构和规模、提高畜牧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及完善畜产品价格监测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瑶  尚杰  
畜牧业已成为全球人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同时,畜禽粪便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本文在测算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畜牧业产值之间的脱钩情况,并借助LMDI模型对影响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畜牧业CH4和N2O排放量分别由2001年的1 068.40万t和39.37万t变化到2011年的1 041.81万t和40.87万t,肠道发酵是CH4排放的最大贡献者,而粪便管理则是N2O排放的重要诱因;在肠道发酵CH4排放中,排放最多的是牛,其次是山羊和绵羊,最少的是兔子,在粪便管理CH4排放中,排放最多的是猪,最少的是骆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聂万华  
美国的畜牧业生产聂万华一、管理体系美国的畜牧业生产由农业部统管。农业部内没有设立专门的畜牧局,农业部的研究和推广局负责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技术推广与生产上的指导;动植物健康监测局负责动植物进出口的检疫和监测工作;食品安全与监测局则主要负责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存根  史照林  汪三贵  王济民  
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得畜牧业物质投入诸要素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份额:精饲料占60.1%,生产畜禽占20%,配种防疫占12%,生产设施折旧占7.86%,燃料电力占0.04%。这些份额在不同区域又有所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秋红  
基于对牧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调查数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牧户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差异来初步探索草原地区生态敏感性形成的微观基础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牧与粗放经营仍是目前牧民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主要特征。牧户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不仅受包括家庭规模、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性质、是否兼业、拥有草场资源的数量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地区自然禀赋、产业结构、草地利用的制度安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不同状态下,牧户具有不同的畜牧业经营行为表现,进而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晓光  郑大玮  朱莉芬  妥德宝  潘志华  
阴山北麓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畜牧业以草食动物放牧或半舍饲为主,耗粮型全舍饲畜牧业比重较小。种植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关系从长期来看是存在必然的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在大多数年份,如果当年种值业产值较前年增加的幅度小于0.73倍时,种植业产值的变化与当年畜牧业产值的变化的关系呈负相关和短期的反向变化。种植业产量增幅的不同也会使畜牧业有不同的波动,但总体上畜牧业产值波动较小。本文从分析这些规律出发,探讨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与牧区和内地农区的比较,提出了应从发展畜牧业和增加开放度、推广资源优化配置的北繁南育和易地育肥模式、实现饲料多元化3个方面来提高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稳定性的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成吉  王国刚  张勇翔  董海宾  
为开展草食畜牧业产业空间转移与影响因素研究,构建分区新型种养关系。基于198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系统分析草食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转移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以产业转移特征为基础,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解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草食畜牧业的空间依赖特征显著,整体趋势自西向东北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重心整体上穿越了农牧分界线,总直线位移距离达505.36 km;空间面板模型显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总体受到生产性土地比重、土地生产能力、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等6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生产能力是推动草食畜牧业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将长时间序列分解为3个时期,发现机械化、城镇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是各时期产业布局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构建合理空间布局、优化要素配置,进而为草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云  李秉龙  耿宁  
本文以畜牧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上市企业为样本,在实证测算了畜牧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包括前向整合和后向整合)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估计方法进一步分析影响前向和后向整合程度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畜牧业产业链前向整合程度和后向整合程度都在提高,但是前向整合程度总体上要高于后向整合程度;(2)从畜牧业产业链各环节来看,养殖环节前向整合程度在降低,而后向整合程度在上升;饲料环节前向整合程度总体上在逐渐提高;屠宰及肉类加工环节后向整合程度稍有上升;(3)在影响因素方面,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企业政治关联、企业年龄是影响前向整合程度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后向整合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海  顾培亮  陈卫东  
 指出了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途径。首先从农村基础设施、人口素质、就业和产出、畜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及风险等方面阐述了农村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其次利用公共地博弈模型对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阐明政府在畜牧业发展中应发挥适度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最后针对畜牧业现状提出加快其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