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0)
2023(16182)
2022(13676)
2021(13112)
2020(10911)
2019(25297)
2018(24952)
2017(46239)
2016(26124)
2015(29531)
2014(29296)
2013(28530)
2012(26440)
2011(24061)
2010(23711)
2009(21360)
2008(20764)
2007(17941)
2006(15722)
2005(13906)
作者
(76054)
(63081)
(62656)
(59545)
(40235)
(30285)
(28396)
(24835)
(24221)
(22412)
(21469)
(21452)
(20042)
(20022)
(19666)
(19621)
(19205)
(18943)
(18051)
(18046)
(15955)
(15548)
(15189)
(14408)
(14061)
(14056)
(13948)
(13905)
(12680)
(12642)
学科
(96600)
经济(96486)
管理(66366)
(62419)
(50202)
企业(50202)
方法(45583)
数学(40032)
数学方法(39609)
中国(32357)
(25984)
(24918)
(23441)
教育(23000)
(20730)
贸易(20721)
业经(20347)
(20215)
理论(17715)
地方(17384)
农业(17345)
(16827)
技术(16050)
环境(15300)
(15159)
(14410)
银行(14335)
(13992)
金融(13990)
(13837)
机构
大学(370684)
学院(362195)
(142128)
经济(139174)
管理(135687)
研究(133106)
理学(118480)
理学院(117013)
管理学(114805)
管理学院(114166)
中国(93101)
科学(84814)
(81423)
(68641)
(66188)
研究所(63552)
(61297)
业大(58811)
中心(57632)
(54885)
师范(54279)
农业(52692)
北京(52378)
(51277)
财经(50141)
(47922)
(45972)
师范大学(44734)
经济学(43263)
教育(41215)
基金
项目(253987)
科学(199103)
基金(183184)
研究(182999)
(163430)
国家(162045)
科学基金(135950)
社会(113758)
社会科(107553)
社会科学(107526)
(97533)
基金项目(96658)
自然(89894)
教育(88864)
自然科(87770)
自然科学(87741)
自然科学基金(86187)
(85838)
资助(75784)
编号(73645)
成果(61054)
重点(58739)
(57647)
(54835)
课题(53491)
(52824)
创新(49172)
科研(49087)
教育部(49014)
大学(47482)
期刊
(147045)
经济(147045)
研究(112668)
中国(73655)
学报(66525)
教育(61909)
(58811)
科学(58262)
大学(49637)
管理(47455)
学学(45829)
(43448)
农业(41254)
技术(31033)
(26536)
金融(26536)
经济研究(25207)
财经(24147)
业经(22470)
(22342)
(20749)
问题(19249)
图书(18145)
科技(18141)
(17533)
业大(17488)
(16688)
技术经济(16056)
世界(15816)
理论(15808)
共检索到527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斌  刘文渊  
留日和留美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马永斌刘文渊中国留学史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多世纪以来,数逾10万的留学生远涉重洋,前往异国他乡,艰苦求索,以实际行动加强了东西文化交流。他们肩负着西学东渐和华风西被的双重任务,他们是吸收外来...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臧佩红  
范源廉乃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于1899年至1906年三次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高等大同学校、弘文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其间,积极参与、倡导了留学生的师范及法政教育,并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等社会活动。范源廉留日回国后,先任职于清末学部,开创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法政教育,后就任民国初期的教育次长及总长,主持创建了中国近代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初创过程中,范源廉及其留日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近代中日之间共同的“教育基因”,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均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但当时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并产生了一批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成果 ,这些成果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绍春  
中国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有了“礼、乐、射、御、书、数”这样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但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提倡,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形成的只是以儒家“礼、乐”为主要特征的人文教育。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古代的文史典籍浩如烟海,人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向太  
在清末内忧外患的残酷现实面前,中国社会到了救亡图存的危难时刻,伴随近代洋务运动而兴起的实业教育、实业教育思潮、实业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实业学堂的出现,在其50余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特征的探索与发展。学习、探究我国实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对现代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谷忠玉  郭齐家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中国近代社会在1912年正式确定了社会教育的隶属地位。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社会教育"的氛围中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后,社会教育运动渐入佳境,"新图书馆运动"的广泛开展,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机关。文中在社会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季小琛  
中国近代国门洞开后 ,大批外国人来华。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都很关注 ,并对之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评价 ,对中国的新教育提出了可供采择的意见和建议。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仁、孝、忠”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方人和日本人看待中西关系有三种情况 :吸纳、舍弃、融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林  
道无言而恒在,学待论而益明。昔者,漆园尝叹百家之往而不返,道术将为天下裂;至于孟坚,则谓诸子相灭而相生,相反而相成,洵为至论。学术者,常与时代相应,而为其时代运会升沉之钤键也。近世以还,知识领域越益展拓,学术分科日趋细密。一人之见,何其偏狭!往圣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之说,于今尤见其实。教育历史之学,既称教育学之基础门类,而膺作成英才之使命;亦属历史学之专门分野,因具穷究天人之职志。从事于斯,至者必求融通史论,综赅今古,折衷东西:是故其学似狭实广,似浅实深。清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艳平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引进,陈栩应时而动创立"栩园编译社"指导文学创作。所创社刊《文苑导游录》成为其主要文学培育基地,该刊体例编排与内容刊登,丰富而全面,充分体现了跳脱出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陈栩将文学指导借助现代报刊媒介的优势加以广泛传播,其兼收并蓄、包容自由的教育理念为民国文坛培养出一批文学新人,助推了新的文学创作潮流的形成;在近代文化、教育转型之际,陈栩所施行的中西、古今、新旧融合共生的文学教育,对传统文学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整合与规范,初步确立了文学教育的模式与文类细分标准,对近代文学教育的建立产生了推进作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