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9)
- 2023(7886)
- 2022(6001)
- 2021(5804)
- 2020(4415)
- 2019(10182)
- 2018(10273)
- 2017(17999)
- 2016(10962)
- 2015(12470)
- 2014(12445)
- 2013(11180)
- 2012(10040)
- 2011(8955)
- 2010(9037)
- 2009(7837)
- 2008(7601)
- 2007(6811)
- 2006(6103)
- 2005(5745)
- 学科
- 济(32611)
- 经济(32573)
- 管理(19998)
- 业(19992)
- 教育(19704)
- 中国(17874)
- 企(14186)
- 企业(14186)
- 农(13239)
- 地方(10114)
- 理论(9213)
- 业经(9184)
- 方法(9088)
- 农业(8842)
- 发(8418)
- 学(8268)
- 教学(7714)
- 数学(7563)
- 发展(7418)
- 数学方法(7417)
- 展(7296)
- 财(6597)
- 制(6376)
- 贸(5933)
- 贸易(5929)
- 技术(5868)
- 易(5714)
- 体(5195)
- 产业(4986)
- 研究(4952)
- 机构
- 大学(137926)
- 学院(133884)
- 研究(50639)
- 济(44713)
- 经济(43408)
- 管理(41934)
- 理学(35886)
- 理学院(35201)
- 管理学(34283)
- 管理学院(33987)
- 京(31702)
- 中国(31532)
- 范(31411)
- 师范(31262)
- 教育(30763)
- 科学(29856)
- 师范大学(25913)
- 所(24401)
- 中心(22448)
- 江(22267)
- 研究所(22234)
- 北京(20639)
- 财(20283)
- 农(19317)
- 院(18410)
- 技术(18276)
- 州(17895)
- 职业(17085)
- 业大(17075)
- 财经(15969)
- 基金
- 项目(88042)
- 研究(73977)
- 科学(70691)
- 基金(59402)
- 家(50473)
- 国家(49785)
- 社会(44475)
- 科学基金(42087)
- 教育(41693)
- 社会科(41624)
- 社会科学(41614)
- 省(35867)
- 编号(33937)
- 划(32136)
- 基金项目(31117)
- 成果(30556)
- 课题(26453)
- 自然(24399)
- 自然科(23812)
- 自然科学(23807)
- 自然科学基金(23356)
- 年(22888)
- 资助(22304)
- 重点(21118)
- 发(21087)
- 部(20595)
- 规划(20371)
- 项目编号(19894)
- 性(19504)
- 教育部(18504)
共检索到214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朴今海 范妍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越来越趋于活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数量也与日剧增。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儿童中朝鲜族的跨国流动儿童颇为典型。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多为劳务人员,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短缺以及所在国的各种结构性排斥,致使跨国流动儿童的教育越趋边缘化,不仅直接影响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而且也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的隐患。流动儿童教育与留守儿童教育一样,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秀英 金粉如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适应的关键,也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本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J.Cleary等人编制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自陈量表(SRSI-SR),对延边地区11所中小学的51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朝鲜族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良好,管理环境行为和寻找获取信息两个维度在学段和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监管行为在民族和民族学校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中发现,近24%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不明确,且不同的学习态度在管理环境行为、寻找获取信息、不良反应
关键词:
朝鲜族 留守儿童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调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梅花
当代中国朝鲜族的跨国流动在促进朝鲜族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他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下,朝鲜族个体生活受到巨大冲击,家庭生活内容被部分掏空,特别是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过,基于日常生活之上做出跨国流动的选择并将之付诸行动的朝鲜族,并没有消极受制于"跨国分离家庭"这一新的家庭模式,而是借助血缘、情感、身体、汇款等诸种工具性纽带,积极弹性地维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关键词:
朝鲜族 跨国流动 动因 汇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朴婷姬 安花善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朝鲜族留守儿童为对象,研究其性别、年级、留守时间与学习态度、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态度、行为表现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心理状况、人际交往、行为表现总体水平正常。应转变认识,从"非问题儿童"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让他们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强化父母及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增强其心理弹性。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朝鲜族 留守儿童 调查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成贵
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由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部分构成,由于这个群体与常态下的儿童相比,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或无法得到平等的学校教育机会,故成了儿童中的边缘或弱势群体,其处境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史能兴
社会融入的实质是身份认同的过程,身份认同是个体找寻文化群体并获取归属感的过程。基于身份认同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存在经济身份认同、制度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三大困境。可通过重构认同观念,确立多元身份观;优化认同结构,提升跨文化适应力;深化认同目标,建构本真性理想确立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境的自我突破策略;通过社会制度支持以消除群体边界;社会文化支持以澄清社会价值;社会结构支持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形成促进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外部支持策略。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少数民族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邓晓莉
对广西H市616名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状况良好,群体差异不显著;其城市社会融入水平受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综合影响。在个人因素方面,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融入状况与其性别和年龄相关;在家庭因素方面,融入程度与父母公开给予肯定、亲子交流和父母进行课业辅导相关;在学校因素方面,融入状况与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教师的关注度、同伴数量和交友方式相关。因此,建议切实保障政策实施落实,加强民族特色传承;开展民族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多元文化整合;稳定家庭住所环境,增加陪伴儿童时间。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丁百仁
与以往教育再生产研究强调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不同,本文将视野转向学校之外,关注维持和再生产不平等的重要校外形式——假期活动安排。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以家庭的双重逻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不同身份儿童的假期活动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不同户籍儿童的假期活动安排差异显著,流动儿童假期活动参与质量明显逊色于城市儿童;家庭的结构逻辑和文化逻辑均会影响儿童假期活动参与质量,流动儿童家庭的双重逻辑分布劣势导致了其假期活动安排相对不利,并且结构逻辑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据此认为,应改善流动儿童家庭发展能力,以遏制校外劣势加剧校内不平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海英
就人的社会意义而言,文化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特定文化能否得到有效传承,直接决定着特定人们共同体继续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从人类历史来看,传承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多样,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而又最具形式化特征的方式和途径毫无疑问就是教育。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迁徙移动特征显著,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机遇而形成跨界移动的突出特点。在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积极应对生存发展和竞争压力的过程中,朝鲜族发展了特色浓郁的教育文化,形成鲜明的教育信仰,增强了朝鲜族的集体意识,在传承朝鲜族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章宁
文章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采用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并对影响整合状况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分析。结论认为,从总体来说,流动儿童群体内部的整合较好。但流动儿童与其居住的社区之间的整合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尽管时间在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他方面如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都对这种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传新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了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好于留守儿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积极影响,而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学校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消极影响;在留守儿童中,男生、非独生子女以及高年级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差一些,而流动儿童则不存在这些差别。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学校适应情况 比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段成荣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教育机会 在学概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宇 李钟林
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作为欠发达经济区域,以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符合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探析其新问题。文章采取四个方面的对策,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国华 陈宣霖
在介绍印度、以色列、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文章从思想基础、动力因素、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三个国家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印度 以色列 美国 流动儿童 教育政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朴美兰 金花善
"孝"文化是中国朝鲜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全球化以来长期承担无偿家庭照顾劳动的朝鲜族女性老年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照料服务困境。朝鲜族女性丧偶率高,寿命延长,慢性病缠身等现实使得她们更需要照料服务。然而,人口流动常态化、低生育率的少子化使照料服务人力资源匮乏;朝鲜族特有的语言、饮食习惯又使得她们难以入住各类养老院机构;上述种种现状使得朝鲜族老年女性处于照料服务缺失的困境状态。由于文化、性别分工、人口流动等因素,造成朝鲜族女性老年人在养老的照料服务方面既不同于朝鲜族男性老年人,也不同于汉族女性老年人,难以获得亲密的情感照顾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医疗照顾服务。在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的前提下,应强化年轻一代对朝鲜族老年女性的责任意识和关怀伦理意识,弘扬朝鲜族传统的孝道理念,促进朝鲜族社会的良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