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1)
2023(15301)
2022(13347)
2021(12368)
2020(10533)
2019(23945)
2018(23566)
2017(45230)
2016(25042)
2015(27862)
2014(27684)
2013(27372)
2012(25142)
2011(22742)
2010(22616)
2009(20894)
2008(20587)
2007(17912)
2006(15743)
2005(13896)
作者
(75028)
(62505)
(62291)
(58978)
(39824)
(30055)
(27958)
(24527)
(23896)
(22257)
(21329)
(21235)
(20045)
(19665)
(19404)
(19148)
(19022)
(18528)
(17943)
(17843)
(15814)
(15422)
(15130)
(14314)
(13949)
(13916)
(13890)
(13744)
(12691)
(12425)
学科
(94228)
经济(94086)
管理(74396)
(69074)
(57961)
企业(57961)
方法(43857)
数学(37865)
数学方法(37428)
(26956)
(25711)
中国(24144)
(22987)
(22535)
业经(21720)
(17930)
贸易(17924)
(17416)
地方(17204)
农业(16901)
(16863)
财务(16793)
财务管理(16761)
企业财务(15912)
理论(15776)
环境(15628)
技术(15437)
(15156)
(15121)
银行(15079)
机构
大学(362276)
学院(357340)
管理(138879)
(138458)
经济(135360)
研究(122381)
理学(121096)
理学院(119686)
管理学(117439)
管理学院(116807)
中国(87981)
科学(78818)
(77082)
(65859)
(64940)
(62919)
业大(58909)
研究所(57798)
中心(54338)
财经(52158)
农业(52146)
(52034)
北京(48246)
(47432)
(46867)
师范(46280)
(44120)
经济学(41709)
(41533)
财经大学(38971)
基金
项目(250705)
科学(195728)
基金(182254)
研究(177157)
(161806)
国家(160516)
科学基金(136042)
社会(111234)
社会科(105343)
社会科学(105315)
(97682)
基金项目(97463)
自然(91003)
自然科(88845)
自然科学(88813)
自然科学基金(87225)
(83571)
教育(81430)
资助(74657)
编号(70661)
成果(57387)
重点(56627)
(55180)
(52253)
(52229)
课题(49099)
创新(48883)
科研(48536)
计划(47312)
教育部(46740)
期刊
(149641)
经济(149641)
研究(102769)
中国(67985)
学报(66064)
(59298)
科学(57437)
管理(49360)
(49196)
大学(48874)
学学(46304)
农业(40517)
教育(37931)
(28474)
金融(28474)
技术(27922)
财经(25472)
业经(23873)
经济研究(23449)
(21649)
(20714)
问题(19530)
(18792)
科技(18662)
业大(17776)
理论(17097)
图书(16903)
技术经济(16099)
实践(15613)
(15613)
共检索到513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昆峰  刘佳辰  
"留学报国"是新时代赋予留学生的使命,这一使命的发挥与国内劳动力市场对留学者的评价有密切关联。本文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讨论了本科生出国读研后回国学生与本国读研学生的就业起薪差别问题。利用OLS与Heckman两步估计方法,发现出国读研学生的就业起薪比国内读研学生高约25%且差异显著。揭示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差距是解释出国留学工资溢价的原因。本文首次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利用追踪数据实现了对出国读研教育收益的准确度量及机制解释;得出的结论对我国加强"留学报国"的倡导,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国内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留学人员情况调查及归国工作意向研究》课题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反映了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留学的我国部分留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归国工作的意向,并据此对我国派遣留学生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扬   石曜丞   周广肃  
本文基于三轮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CMEELS)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解方法,对2017—2021年国有企业工资溢价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这段时期国企相对于非国企存在工资溢价,工资溢价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层次上,形成国企工资溢价的主要原因是国企和非国企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高工资水平上,女性和农村户口持有者等群体在非国有企业受到了工资歧视,因此上述群体中存在较大的国企工资溢价。据此本文建议未来应坚持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方向,有针对性地打破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约束,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枫  吴纯杰  
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省会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工资溢价效应进行研究。借助OLS基准模型发现,具有相似特征的工人,在省会城市工作获得的工资比在非省会城市平均高出14%。运用Mundlak-Cham-berlain随机效应模型,控制城市的生活成本,上述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至少减少至7%,因此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部分体现为对较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回报。余下的工资溢价随着模型加入通勤时间而消失,这一结果和城市经济学空间均衡理论的预测相一致,并确定了省会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存在。考虑到我国近年来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将研究扩展到工资分位数的研究,处于较高工资区间的工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我国外来劳动力呈现出城—城流动占比提高和素质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的工资差异及其背后的成因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外来劳动力相较于本地劳动力获得了11.2%的工资溢价。不论是乡—城流动还是城—城流动,不论是跨省流动还是省内流动,与相同户口类型和相同技能的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皆获得了更高的工资溢价。(2)高技能对于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的高技能工资溢价率为22%,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更加明显。(3)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国有部门歧视型被选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部门分割的流动性障碍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瑾琏  刘志文  钟竞  
高校海归人才是海归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研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以高校海归人才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12位高校海归人才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取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系与效应,对其共性进行总结,并采用"建构式解释"建立整体结构,最后得出3项研究推论和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模型构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素娥  
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结果,对留学海外的中国研究生面临的语言问题作了剖析。研究发现,留学海外的中国研究生在英语听力、口语表达、学术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据此提出了对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祖琦  
在对"溢价回收"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价值理念、回收策略以及空间界定等方面介绍了"溢价回收"制度的运行机理。随后对土地开发权转移、税收增额融资、特别收益评估等几种经典的溢价回收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借鉴与思考,认为要努力完善城市规划制度,在战略高度上引导空间资源的布局与配置;改革高度集中的税收管理体制,适度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优化补偿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引入空间分析,科学界定公共投资的受益范围,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综合运用各种溢价回收手段,适应并服从区域开发建设目标的需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明志  刘杜若  邓明  
本文利用WIOD-SEA数据库公布的最新数据,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推演,采用"委托工资回归法"就贸易开放对中国不同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及技能溢价的影响进行了"两步法"实证检验。与国内已有研究相比较,本文有三点开创性的发现:第一,以关税减让为表征的贸易开放对中国国内产品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第二,该作用传导至劳动力市场,导致中等技能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和低技能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从而扩大了技能溢价;第三,上述实证结论在对标准误估计偏误进行修正后仍然显著成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潘昆峰  崔盛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以高考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作为学生语言能力的代理变量,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对就业薪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语言能力中的汉语能力和英语能力对就业薪酬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汉语能力的平均影响力更强;但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子群体中,英语能力对工资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数学能力对工资的影响效应均不明显。汉语能力和英语能力产生的工资溢价在学生毕业三年内具有持续效果。研究还发现,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如党员身份、实习经历与证书并不足以解释语言能力对工资溢价的效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柴国俊  邓国营  
不同规模的城市通常平均工资水平不同,这可能源于能力群分、生活成本差异或者城市集聚经济效应。本文利用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差异并检验多种理论假说。我们发现,各种假说均能不同程度地解释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相对于地级城市的工资溢价,但城市集聚经济假说最为重要,其次是生活成本差异,这与发达国家能力群分和集聚效应明显的经验事实相区别。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分析结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易定红  袁青川  
本文采用2008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会的工资溢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小时工资差异主要是由禀赋效应造成的,系数效应和交叉效应并不明显。换句话说,工会工人的资源禀赋和工作特征禀赋等是造成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工会对工资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工会会员在入会倾向方面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工会有效性的两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驰  张兵  薛冰  
企业研发活动具有较大风险,这为投资者回报和高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带来了不确定性,因而有必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溢价。文章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视角探究创新溢价的存在性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能产生创新溢价;风险溢价能解释创新投入所产生的创新溢价,错误定价能解释创新产出所产生的创新溢价;创新投入能显著改善企业的基本面,从侧面印证了创新投入带来的创新溢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江珊  魏炜  张金鑫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发起的172起对外跨国并购的事件为样本,利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分别与海外并购溢价呈正相关;国有产权性质会显著正向调节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与并购溢价的相关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鹤  范莉莉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碳标签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撬动绿色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企业使用碳标签就需要实现低碳生产以减少碳排放量,因此,相对于普通产品,企业的低碳产品生产决策行为取决于碳标签产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探讨碳标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价值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其次,选择研究方法、变量及计量模型研究案例企业碳标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并实证分析碳标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程度。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