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1)
- 2023(12464)
- 2022(10449)
- 2021(10087)
- 2020(8453)
- 2019(19674)
- 2018(19122)
- 2017(36792)
- 2016(18950)
- 2015(21635)
- 2014(21129)
- 2013(20545)
- 2012(18367)
- 2011(16444)
- 2010(16034)
- 2009(14628)
- 2008(13913)
- 2007(11380)
- 2006(9712)
- 2005(8190)
- 学科
- 济(82767)
- 经济(82693)
- 管理(51339)
- 业(48470)
- 方法(43734)
- 企(39403)
- 企业(39403)
- 数学(38333)
- 数学方法(37717)
- 贸(24930)
- 贸易(24916)
- 易(24280)
- 中国(22315)
- 农(20543)
- 财(17660)
- 业经(16821)
- 农业(13537)
- 地方(13463)
- 理论(13380)
- 制(12324)
- 学(12211)
- 环境(11706)
- 技术(11303)
- 和(11228)
- 务(11041)
- 财务(10988)
- 财务管理(10965)
- 银(10745)
- 银行(10741)
- 出(10704)
- 机构
- 学院(265570)
- 大学(264407)
- 济(119002)
- 经济(117168)
- 管理(107777)
- 理学(94746)
- 理学院(93814)
- 管理学(92112)
- 管理学院(91617)
- 研究(85254)
- 中国(65435)
- 京(53972)
- 财(49586)
- 科学(48601)
- 财经(41431)
- 中心(39197)
- 所(39070)
- 经(38150)
- 经济学(37902)
- 研究所(36007)
- 业大(34625)
- 江(34561)
- 农(34452)
- 经济学院(34382)
- 范(34042)
- 师范(33754)
- 北京(33727)
- 院(31507)
- 财经大学(31265)
- 商学(29171)
- 基金
- 项目(186986)
- 科学(150575)
- 基金(140914)
- 研究(137753)
- 家(121891)
- 国家(120997)
- 科学基金(106074)
- 社会(91680)
- 社会科(87310)
- 社会科学(87293)
- 基金项目(74048)
- 省(69700)
- 自然(67703)
- 自然科(66247)
- 自然科学(66233)
- 自然科学基金(65067)
- 教育(63938)
- 划(59085)
- 资助(58666)
- 编号(54001)
- 部(42961)
- 重点(41726)
- 成果(41316)
- 发(40362)
- 国家社会(39686)
- 创(39511)
- 教育部(37928)
- 人文(37088)
- 创新(36998)
- 科研(36303)
- 期刊
- 济(116885)
- 经济(116885)
- 研究(73236)
- 中国(42743)
- 管理(38345)
- 财(36161)
- 科学(35335)
- 学报(33663)
- 农(30060)
- 大学(27566)
- 学学(26131)
- 技术(24094)
- 教育(23491)
- 农业(21707)
- 经济研究(21542)
- 财经(19641)
- 业经(19490)
- 融(19183)
- 金融(19183)
- 贸(19124)
- 经(17059)
- 问题(16624)
- 国际(16475)
- 统计(14506)
- 世界(13590)
- 策(13119)
- 技术经济(12896)
- 商业(12813)
- 业(12583)
- 资源(11697)
共检索到367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光勤 蒲康云
基于2005—2018年21个入境旅游客源国的面板数据,文章讨论了来华留学生与入境旅游之间的关系,并从信任水平和贸易规模两个角度考察了来华留学生对入境旅游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的增加可以显著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来华留学生对于不同旅游动机下的入境旅游影响呈现差异化结果;在作用机制方面,贸易规模和信任水平是来华留学生影响入境旅游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来吸引来华留学生,强化来华留学生对入境旅游增长的促进效应,以推动入境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入境旅游 信任水平 贸易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逯建 施炳展
本文基于包含国内距离与国际距离在内的非线性引力模型,从国内距离与国际距离转化比例的视角,测算了中国各省份离海距离引致的进出口贸易的国内成本。我们发现:国内距离相当于35~95倍的国际距离,且没有表现出明显一致的减弱趋势;高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转化系数大于资源品和农产品;一般贸易转化系数高于加工贸易。这就意味着中国国内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伴随"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交易成本并没有下降;这种交易成本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地区贸易总量,也会影响地区贸易结构,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地区发展的差异。因此,在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加速国内配套设施建设、深化国内体制改革,也是促进中国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国内距离 贸易额 非线性 引力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福义 生延超
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除了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得益于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消费倾向的提高,而旅游消费倾向则主要是各国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鉴于各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应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贸易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消费需求倾向 旅游贸易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生延超
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除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得益于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消费倾向的提高,而旅游消费倾向则主要是各国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本文基于各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贸易提供思路。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消费需求倾向 旅游贸易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鹤 王岩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往来日趋频繁。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日投资也日渐趋热。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无论是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还是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都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本文选取1995~2010年中国对日本投资和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投资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不是十分显著。
关键词:
直接投资 双边贸易 贸易规模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蓉 霍学喜
利用1992~2011年20年间我国鲜苹果出口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中国20年间苹果贸易规模数量和金额进行分析,20年间中国鲜苹果出口规模呈波动式增长,受价格因素影响,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利用2007~2011年5年苹果对外贸易数据,分别从贸易国类别、出口地区、贸易方式和出口企业性质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结构,从贸易国类别和出口地区来看,我国出口鲜苹果以低端市场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以易货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从出口企业来看,私营企业和外商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并从苹果主要出口市场、国内销售形式和
关键词:
鲜苹果 出口贸易 市场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中朝 朱诗萌
将农产品分为六大类,利用Grubel和lloyd、AzhAr和elliot的方法,依次从规模、水平和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10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增速趋缓;第二,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很低,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较为明显;第三,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总体上所占份额略高,但大部分类别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为主。建议中国应缩小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强化农产品的水平差异性特征,有选择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许守任 王睿智
旅游业已成为在燃油、化工产品和汽车业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出口贸易行业。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同比增长4.4%。其中入境旅游所产生的出口总收入在2010年已超过10000亿美元。旅游业出口总量占世界整体商品和服务出口的6%,占世界商业服务出口近30%。入境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贸易种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文章利用SITCRev.3将农产品分为22章、66组,首先计算了我国1997~2008年各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额,发现12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额不断增长;其次,在SITCRev.3三位数基础上采用GL指数计算了各章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大多数章的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最后,采用GHM法将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细分为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高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低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文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在分析1995~2012年中国谷物贸易变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CMS模型,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分阶段对中国谷物进出口变动进行了双向分解,并从动态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谷物进出口变动的因素。研究表明,在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对中国谷物进出口变动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不尽相同,但贸易竞争力一直是影响中国谷物进出口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在出口方面,国内谷物竞争力下降是近年来中国谷物出口减少的主导因素,出口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也是影响中国谷物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近年来中国谷物进口增加的主导因素是国外谷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根据SITC将中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并按目的不同将入境旅游分为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利用2001—2008年的月度调整数据,分析中国不同目的的入境旅游与不同类别对外贸易的关系。具体步骤是:首先对相关变量的序列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协整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通过格兰杰检验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初级产品的出口随时间平稳增长,对外贸易进口和商务旅游之间没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工业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出口和入境旅游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他入境旅游各类别和对外贸易各产品类别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并针对中国当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对外贸易 协整 格兰杰检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蔓莉 孙根紧
基于国际货物贸易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机理,利用1997年~2017年中国与20个贸易伙伴国的国际面板数据,在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分析国际货物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效应,并探究其对不同动机入境旅游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国际货物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且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进口贸易;货物进出口贸易对不同动机入境旅游均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贸易国双方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口规模、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殷德生
交易效率对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规模演变具有影响。国际贸易是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但其实现要取决于交易效率的水平。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种类数增加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公司内贸易形成,但公司内贸易规模的扩大又使其自身的规模边界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公司内贸易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和策略优势,以及研发竞争过程中公司内贸易规模的变化。
关键词:
交易成本 产业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鑫 张云
通过对不同区域对外贸易的分解,构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模型,从对外贸易规模与质量视角出发,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维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设定对外贸易区域差异与环境污染间的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都远超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贸易差异在2012年后逐渐减小。(2)对外贸易会显著地影响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而下降,并且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3)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东、中、西部地区污染排放均会上升,但东部地区最为明显;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改善最为明显,中西部地区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改善。(4)随着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东部地区环境显著改善,中部地区变化不明显,西部地区环境更加恶化,即东部地区"知识溢出"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以中国《最低工资规定》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3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加工贸易规模及转型升级的影响。本文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虽然缩小了企业加工贸易规模,但通过倒逼机制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研发创新和在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了企业加工贸易升级。最后,本文还在城市层面研究了劳动力成本、资源配置与加工贸易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口市场份额再配置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城市加工贸易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出口市场份额向竞争力较强的存续加工企业再配置,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低竞争力加工企业退出。本文一方面丰富了评估最低工资经济效应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背后的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