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5)
- 2023(8870)
- 2022(7580)
- 2021(7148)
- 2020(5801)
- 2019(13491)
- 2018(13170)
- 2017(25926)
- 2016(14125)
- 2015(16041)
- 2014(15857)
- 2013(15124)
- 2012(14125)
- 2011(12550)
- 2010(13087)
- 2009(11884)
- 2008(11721)
- 2007(10493)
- 2006(9386)
- 2005(8394)
- 学科
- 济(58490)
- 经济(58389)
- 业(40587)
- 管理(39584)
- 企(31421)
- 企业(31421)
- 方法(27509)
- 数学(25319)
- 数学方法(25120)
- 中国(19002)
- 农(18388)
- 财(16884)
- 贸(12027)
- 贸易(12019)
- 农业(12013)
- 易(11726)
- 地方(11607)
- 业经(11227)
- 制(11021)
- 策(10609)
- 融(9858)
- 金融(9857)
- 银(9396)
- 银行(9383)
- 务(9230)
- 财务(9217)
- 财务管理(9195)
- 行(8998)
- 企业财务(8827)
- 发(8253)
- 机构
- 学院(191558)
- 大学(190733)
- 济(86107)
- 经济(84415)
- 管理(75254)
- 理学(64578)
- 研究(64555)
- 理学院(63944)
- 管理学(63118)
- 管理学院(62726)
- 中国(50495)
- 财(42668)
- 京(38922)
- 科学(34020)
- 财经(33099)
- 所(30709)
- 中心(30541)
- 江(30482)
- 经(30373)
- 农(27808)
- 经济学(27535)
- 研究所(27232)
- 范(25046)
- 经济学院(24966)
- 师范(24861)
- 北京(24845)
- 财经大学(24648)
- 业大(23816)
- 院(23518)
- 州(23426)
- 基金
- 项目(124279)
- 科学(99373)
- 研究(96946)
- 基金(91405)
- 家(77920)
- 国家(76825)
- 科学基金(66733)
- 社会(63379)
- 社会科(60034)
- 社会科学(60024)
- 省(47381)
- 基金项目(46677)
- 教育(46417)
- 自然(40174)
- 划(39580)
- 编号(39464)
- 自然科(39259)
- 自然科学(39252)
- 资助(38778)
- 自然科学基金(38609)
- 成果(33736)
- 部(29537)
- 课题(28230)
- 重点(27583)
- 发(26822)
- 国家社会(26519)
- 教育部(26368)
- 创(25850)
- 性(25526)
- 人文(25406)
共检索到299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予昭 阳义南 刘德浩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未富先老"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对老年职工就业理论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政策实践及经验证据进行了梳理,并以老年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和老年人就业率两个指标作为依据对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激励与鼓励就业配套政策及服务是三项最主要、也最有效的老年人就业促进政策。三项政策组合总体上是积极有效的,并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但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和效果不稳定性。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目标,提出逐渐延迟退休年龄、发挥养老金激励作用、严格管理提前退休行为、加强配套政策与服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职工 就业 退休 养老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晏理慧子 朱雅婷
文章从延迟退休激励视角比较部分积累制与"公积金制"的差异,引入养老金收益率作为选择标准,通过两期OLG模型和精算模型对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财富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参保职工平均退休年龄比苏州市延迟近两岁,基于这一事实的理论分析表明,职工历史缴费情况会影响退休行为;制度内生激励效应导致两种养老金制度下实际退休年龄出现差异,缴费工资、缴费月数等制度因素对两地职工的退休激励效果不同,同等条件下低人力资本群体更倾向于提前退休。因此,养老金制度优化应考虑职工的劳动贡献并关注个体异质性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相对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建立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优化养老金制度结构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关键词:
部分积累制 公积金制 延迟退休激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文广 何畏 黄玉娟
以城镇人口结构预测为基础构建精算模型,对多种情况下养老金的收支平衡进行测算并设计两种优化政策,研究不同的优化政策实施力度与延迟退休落实效果之间的关系,测算两种政策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优化政策对于推进延迟退休进程均有积极作用,对于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建议尽快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增加相关配套的激励性政策;针对财政收支状况和老龄化程度实施不同的收入端和支出端优化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晨曦
构建个人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从“激励中性”视角研究个体养老金财富的奖惩机制设计,在保障适度原则下测算奖惩因子,评估奖惩机制对个体福利及保障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均能获利,但存在性别差异。第二,征缴率的提升将提高个体养老金财富精算现值并缩小性别差异;征缴率的提高将提升养老保险保障程度,对年轻人的提升程度更大,但退休待遇提升导致的代际转移会加剧劳动不公平。第三,男性、女性的奖惩区间分别为[-6.41%,8.61%]和[-3.39%,4.71%]时,会出现因延迟或提前退休的“潜在损失”和 “不当得利”。为此,建议优先考虑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同时提高女性养老金待遇水平;激励约束相容的养老金机制设计要关注对个体福利的实际影响,而非单纯的奖惩力度;坚持精算中性,加强养老金制度改革效果评估;配套实施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守住生存公平底线,保障劳动公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阳义南 肖建华
由于缺乏科学的预识别机制,已有研究并未甄别出参保人中谁会是延迟退休者。本文遵从参保人退休行为的异质性,将"退休"设为分类型潜变量,并使用2个显变量作为其测量指标,进而使用潜分类模型LCM对被访者进行识别。估计结果显示被访者的退休取向可分为非延迟退休、延迟退休2种不同类型,并分别解释了"退休"方差的58. 5%和41. 5%。观测值个体的贝叶斯后验概率结果表明,非延迟退休者占62. 04%,而愿意延迟退休的占37. 95%。这说明有多于1/3的职工愿意推迟退休。最后建议延迟退休应主要依靠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潜在影响如何,已备受社会关注。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基本养老金对城镇职工退休有明显激励效应,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似乎也印证这一点。基本养老金的确不利于增进延迟退休利益吗?本文借助养老金财富模型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影响也取决于养老金参数的不同水平组合,如工资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延迟退休;养老金增长率越低、养老金贴现率越高,越不利于延迟退休。本文认为,为适应弹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有必要保持养老金参数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便于职工选择退休时间更有理性;不同退休年龄待遇计发应符合精算中性或公平,以减小弹性退休给制度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整退休年龄应主要是调整各类养老金最低领取年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苏晋 王文鼎
随着国家把延迟退休政策提上日程,民众开始担忧养老金是否会因"缴费期增加、领取期缩短"而减少。本文以受政策影响的"中人"职工为研究对象,参考基本养老金计发规则,运用精算现值法探讨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模型研究表明,延迟退休会增加职工养老金财富,即使基本养老金增长率不高,但如果有较高的个人账户收益率和较高的工资增长率,养老金财富的增长效应也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增加而增强。最后,本文建议应坚持做实个人账户,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来增加职工养老金财富。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金财富 精算模型 “中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苏晋 王文鼎
随着国家把延迟退休政策提上日程,民众开始担忧养老金是否会因"缴费期增加、领取期缩短"而减少。本文以受政策影响的"中人"职工为研究对象,参考基本养老金计发规则,运用精算现值法探讨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模型研究表明,延迟退休会增加职工养老金财富,即使基本养老金增长率不高,但如果有较高的个人账户收益率和较高的工资增长率,养老金财富的增长效应也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增加而增强。最后,本文建议应坚持做实个人账户,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来增加职工养老金财富。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金财富 精算模型 “中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茶香 罗良清
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空账运行问题,延迟退休年龄是专家学者提出的众多举措之一;人社部制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延五用十)政策使得延迟退休年龄已成定局,社会上对此质疑声一片,认为此举会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文章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人社部制定的该政策不但不会使男女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反而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其养老金权益。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金财富 积累值 贴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景鹏 胡秋明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锐 贾敏雪
评估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福利不平等情况并对延迟退休中养老金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进行预测,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要求。文章通过构建城镇职工养老金福利模型、使用个体微观模拟和RIF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福利比较平等,性别是对基尼系数影响最大的个体特征。接着,文章按照刚性男女同龄退休、刚性男女差龄退休、弹性退休、带有奖惩措施的弹性退休四种思路,设计了九种延迟退休制度。通过模拟发现,延迟退休普遍使得养老金福利不平等程度增加,带有奖惩措施的弹性退休制度增加幅度最小、对个体养老金福利的损害程度最低。据此,文章建议实施带有奖惩措施的弹性退休制度,分担延迟退休改革成本,对养老金福利“少补多削”。
关键词:
养老金福利 不平等 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子木
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表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在年内出台。可以说,这是近期继"延迟退休"之后第二大养老政策改革。然而,两项改革执行顺序的前后值得探讨。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处于"碎片化"。有分析指出,拥有较多流动人口的地区的养老金收入远大于支出,社保结余较大。而部分劳务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钒
在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支出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压力。本文从宏观理论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的角度,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对中国养老金账户可持续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养老金总额会降低,而个人账户缴费率提高,养老金总额会增加,如果实行强制的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总额将会增加。精算模型预测显示:现行缴费率下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在2050年时都将出现亏空,养老金账户不能维持到2050年。如果统筹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分别下降2%和上升2%,则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下降年份都会推迟,但在2050年养老金累计结余依然会下降为负值。而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大幅上升,即使是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到16%,养老金累计金额到2050年依然可以保持大量盈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维强 杨华磊
基于终身现值精算模型,通过分析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以期为延迟退休和相关配套性政策的制定提供数值依据。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会使得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当前水平。2050年前,相比不延迟退休情景,即时退休和逐步退休分别会使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平均降低39.07万元和30.86万元。为减少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负面影响,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方案的同时需要出台配套性政策,把延迟退休对社会福利的增加值用来弥补对个人养老金财富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延迟退休 个人养老金 存活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