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7)
2023(8809)
2022(7279)
2021(6573)
2020(5212)
2019(11635)
2018(11116)
2017(21291)
2016(11173)
2015(12453)
2014(12591)
2013(12515)
2012(12138)
2011(11197)
2010(11699)
2009(11267)
2008(10338)
2007(9556)
2006(9028)
2005(8843)
作者
(33077)
(27138)
(26965)
(25580)
(17363)
(12933)
(12405)
(10703)
(10354)
(9964)
(9386)
(9271)
(8784)
(8744)
(8617)
(8498)
(7909)
(7909)
(7896)
(7458)
(7101)
(6668)
(6547)
(6313)
(6263)
(6216)
(6189)
(6176)
(5625)
(5371)
学科
(51177)
经济(51133)
(33551)
(33469)
银行(33406)
(31900)
(29815)
金融(29815)
管理(28503)
(26010)
企业(26010)
中国(25562)
地方(20367)
(19252)
(15042)
方法(13549)
业经(13483)
(12437)
业务(12006)
(11868)
制度(11865)
中国金融(11808)
数学(11530)
数学方法(11441)
农业(11235)
银行制(10411)
地方经济(10197)
(9789)
技术(9699)
(9251)
机构
学院(156891)
大学(153571)
(69125)
经济(67483)
研究(59507)
中国(58908)
管理(55568)
理学(44919)
理学院(44353)
管理学(43768)
管理学院(43455)
(34677)
(34346)
科学(33414)
(31640)
(30502)
银行(30412)
中心(29981)
(28423)
(27353)
研究所(26980)
(26832)
财经(25876)
(23281)
(23152)
(23050)
北京(22938)
金融(22640)
经济学(21797)
(21446)
基金
项目(92576)
科学(72637)
研究(72392)
基金(64141)
(54342)
国家(53772)
科学基金(45930)
社会(45431)
社会科(43275)
社会科学(43267)
(38206)
基金项目(33069)
教育(31540)
(31267)
编号(29713)
(27075)
自然(26539)
资助(26501)
自然科(25904)
自然科学(25899)
自然科学基金(25398)
成果(25141)
发展(22484)
(22092)
课题(21970)
重点(21146)
(20696)
(19506)
创新(19369)
(18871)
期刊
(85501)
经济(85501)
研究(58838)
(48367)
金融(48367)
中国(42432)
(26937)
(26117)
管理(23153)
科学(20143)
教育(19869)
学报(19856)
农业(16181)
大学(15568)
业经(14835)
学学(14510)
技术(13881)
经济研究(13413)
财经(13402)
(11398)
问题(10550)
(9491)
论坛(9491)
理论(9358)
国际(9077)
科技(8586)
实践(8488)
(8488)
农村(8396)
(8396)
共检索到282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明知   易昌军   潘丽丽   
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推动力,是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金融科技发展驱动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在业务营销、客户拓展、产品服务等领域的竞争力,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客户群体,实现资产规模壮大。实践中,地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存在诸多堵点,需推动地方法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小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岷峰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盈利水平、人才队伍、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发展金融科技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发展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分化率也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是加剧这种分化的本源,也是缩小这种差距的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岷峰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盈利水平、人才队伍、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发展金融科技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发展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分化率也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是加剧这种分化的本源,也是缩小这种差距的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盛朝迅  周晓阳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双循环战略在供给端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对于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认识不断提升,循环体系已基本建立,循环动力与能效正稳步提升。但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金融体系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不够均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金融科技产业三者之间未能充分融合、区域协同与整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形成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论文建议多措并举,加快提升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保障科技产业金融的均衡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完整转化平台,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石小云  
“双碳”目标提出后,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进程持续加快,中小银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布局不断加快,但发展模式和配套机制尚处在探索中。本文从战略布局、配套机制等方面对上市中小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规律和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建光   朱太辉  
<正>为了更好地释放数字消费金融对消费全面恢复的推动作用,建议综合发力,推动数字新型消费金融快速发展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消费持续恢复,第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4.8%,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不同渠道、不同品类消费的恢复并不均衡,金融支持消费增长还面临着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消费场景和信贷服务循环不畅的制约。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天宇  
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逐渐完善,中小银行发展业务面临严峻挑战。2017年2月,商务部等10部门制定了《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5月,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到发展、推广供应链金融,2019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申学清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提倡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均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我国有着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它们虽然体量不大,但经营各有特色,扎根服务于地方经济,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过程中贡献了重要的力量。2019年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2019年以来,金融委已经连续五次在会议上强调中小银行的稳定发展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中小银行仍须坚守地方经济,专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立足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经营道路。有鉴于此,我们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为中小银行发展把脉,以飨读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鹏  刘文佳  刘延年  
中小银行普遍"立足本地、扎根本地、熟悉本地、服务本地",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以来,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家面向中小银行出台定向降准、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小微信用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为中小银行在困难时期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空间。但中小银行普遍起步较晚,存在抗风险能力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吉光  
如果说2017年是国内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布局元年,那么2018年将是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突围之年。金融科技的本质就是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使金融服务更便捷、高效、智能。金融科技的崛起,既是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快速发展并深度运用的结果,也是社会消费习惯改变下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使得金融业的进入壁垒大大降低,各类主体纷纷采用不同方式布局抢滩,进一步加剧了传统金融业的脱媒态势。其中,以中小企业、个人为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小忠  陶阳  
部分中小银行受自身条件制约,采取与大型银行合作的方式解决市场信誉度不高、信贷规模不足等问题。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亟待关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格  
中小企业具有的信息模糊性会限制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凸显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优势。在发展中小银行机构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美日两国形成了不同的成功范例。日本通过成立种类繁多、宗旨各异的中小金融机构,直接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美国则主要通过强化对中小银行机构的竞争激励和风险监管,有效撬动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入。为此,我国应建立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在微观层面上,我国中小银行机构应努力发挥特有的信息挖掘优势,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积极探索业务创新之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洪  梁培金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于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目前,国内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实践主要有四点: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框架设计;二是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三是构建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四是依托网点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然而,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平衡;金融普惠与银行风险管控之间的平衡;普惠金融的组织架构及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普惠金融信息科技体系尚不完善;发展普惠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健全。推动中小银行更加有效地开展普惠金融,需要注重从供给—需求对接的角度探索推进路径:一是完善普惠金融管理组织架构,积极对接普惠金融需求,形成立体化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不断提升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供给能力;二是加强政策配套,形成对普惠金融服务和普惠产业的有效激励,加强公众基础金融素养培育,有效引导普惠金融需求;三是完善普惠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普惠金融对接的信用平台保障,打通普惠金融供需对接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