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2)
- 2023(6134)
- 2022(5165)
- 2021(4831)
- 2020(4276)
- 2019(9689)
- 2018(9763)
- 2017(17628)
- 2016(10141)
- 2015(11577)
- 2014(11679)
- 2013(11091)
- 2012(10421)
- 2011(9548)
- 2010(9653)
- 2009(8862)
- 2008(8576)
- 2007(7773)
- 2006(6836)
- 2005(6123)
- 学科
- 济(38423)
- 经济(38375)
- 管理(25139)
- 业(21318)
- 方法(19350)
- 企(17676)
- 企业(17676)
- 数学(17405)
- 数学方法(17017)
- 学(13563)
- 中国(9772)
- 农(9236)
- 财(8174)
- 制(8054)
- 理论(7915)
- 体(7006)
- 业经(6637)
- 地方(6625)
- 融(6333)
- 金融(6326)
- 和(5989)
- 银(5929)
- 银行(5883)
- 农业(5823)
- 行(5694)
- 贸(5536)
- 贸易(5534)
- 易(5354)
- 环境(5192)
- 教育(5130)
- 机构
- 大学(145004)
- 学院(143615)
- 研究(57575)
- 济(50601)
- 经济(49344)
- 管理(48096)
- 理学(41178)
- 中国(41119)
- 科学(41026)
- 理学院(40622)
- 管理学(39197)
- 管理学院(38982)
- 农(37326)
- 京(32960)
- 所(32494)
- 研究所(30065)
- 农业(30030)
- 业大(29156)
- 中心(25027)
- 江(22844)
- 财(22550)
- 院(21136)
- 北京(21015)
- 省(20313)
- 技术(19726)
- 农业大学(19116)
- 范(18897)
- 室(18797)
- 师范(18471)
- 州(18105)
- 基金
- 项目(101784)
- 科学(77083)
- 基金(71539)
- 家(67232)
- 国家(66750)
- 研究(65592)
- 科学基金(53922)
- 省(41161)
- 自然(39082)
- 自然科(38169)
- 自然科学(38151)
- 社会(37656)
- 自然科学基金(37429)
- 基金项目(36495)
- 划(36125)
- 社会科(35462)
- 社会科学(35451)
- 资助(31488)
- 教育(31381)
- 编号(25331)
- 重点(24336)
- 计划(23044)
- 科技(21464)
- 发(21457)
- 部(21152)
- 成果(21026)
- 创(20585)
- 科研(20390)
- 课题(19873)
- 创新(19336)
共检索到219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林映君 左昕昕 裴瑶瑶 任琳 谢辉
植硅体是一种新兴的植被、环境和气候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古生态学和考古学中,其作为古植被和古气候指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植物植硅体形态研究。例如,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植物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均能发育成形态和大小相近的短鞍型植硅体,迄今为止有关其详尽的形态对比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描述了5种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的茎叶和花穗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形态,并测量了植物不同部位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除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花穗短鞍型植硅体无凹边外,大部分短鞍型植硅体形态相似;进一步引入形态参数区分,画眉草亚科植物茎叶短鞍型植硅体的底长平均为(11.9±2.3)μm,鞍长平均为(8.1±1.9)μm,宽度平均为(12.2±2.7)μm,芦苇茎叶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11.9±2.2)μm,鞍长平均为(7.9±1.1)μm,宽度平均为(11.2±1.6)μm,表明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茎叶的短鞍型植硅体形态测量数据重合,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小画眉草花穗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8.3±1.0)μm,鞍长平均为(5.3±1.0)μm,宽度平均为(6.3±1.0)μm,远小于芦苇,因此可以将具有这种形态特征和参数的短鞍型植硅体划分为画眉草亚科。本研究旨在探索两种亚科植物短鞍型植硅体的区别,完善其在地层或沉积物中的鉴定,这对提高植硅体的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精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淑荣 王萍 刘惠 李丽锋 宋晓星
为探究造纸废水灌溉下芦苇体内铜化学形态的分布,采用模拟湿地试验,研究了不同造纸废水浓度灌溉下芦苇各部位(根、茎、叶、穗)中铜化学形态(乙醇、水、氯化钠、醋酸、盐酸提取态)分布特征以及芦苇生长期(发芽期、展叶期、快速生长期、抽穗期、成熟期)对铜化学形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芦苇对铜元素含量受废水浓度影响,受芦苇生长时期的影响。废水浓度为300mg·L(-1)时,芦苇体内铜含量最高(12.65mg·kg(-1)),主要分布在根部(10.67mg·kg(-1)),茎中含量最低(6.02mg·kg(-1));展叶期
关键词:
造纸废水 芦苇 铜 化学形态 吸收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蕊 邱坚 罗蓓 邓艳
【目的】观察植硅体在慈竹(Bambusa emeiensis)竹秆、叶鞘、箨片和叶片等器官中的分布与形态,为硅在丛生竹材中的沉积规律及竹材生物矿化研究提供形态依据。【方法】从2015年7月慈竹发笋开始,在竹秆长到50,100,200,300,500,800,1 000 cm高时分别在基部、中部及顶部取竹秆样,在慈竹1年生时从其基部、中部取叶鞘和箨片样,从顶部取叶片样,样品制片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硅体在慈竹生长发育期各器官中的形态进行观测。【结果】竹笋时期表皮无植硅体,竹秆表皮植硅体的形成是
关键词:
慈竹 植硅体 形态 发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卫东 李萍萍 卢章平
植物发育模型为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北固山湿地芦苇的连续试验观测,将芦苇生育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芦苇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通过试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生长度日 发育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诗光 陈龙 刘怀攀 张承烈
研究了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SREC)和水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WREC)对PEG 60 0 0的胁迫及外源ABA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 :10 %~ 30 %的PEG胁迫使 2种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质膜透性增大、提高了保护酶 (SOD、CAT、POD)的活性 ,降低了细胞相对含水量 (RWC) ,SREC的游离Pro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大于WREC ,质膜透性和RWC的变化前者小于后者。外源ABA对WREC的作用大于SREC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良 苏芳莉 张爽 王立业
采用桶栽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研究盐胁迫对芦苇和香蒲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协迫下,芦苇和香蒲的水势在浓度为0时大致相同,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水势的高低与蔗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呈相反趋势。盐处理下,在受到盐胁迫时其内部蔗糖含量均会增加,且芦苇的蔗糖含量普遍高于香蒲。随着盐度的升高,芦苇和香蒲的脯氨酸含量都有所升高,芦苇的脯氨酸含量普遍高于香蒲。在处理浓度为0和0.30%时,超氧化物阴离子产生速率大致相同;而在浓度为1.50%时,活性氧含量较低。盐胁迫的芦苇的丙二醛含量有所升高,蔗糖和脯氨酸对芦苇和香蒲的耐盐性起到很大作用,芦苇的耐盐性强于香蒲。
关键词:
盐胁迫 芦苇 香蒲 生理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隋丹 苏芳莉 李海福 汪建芳 郭光
芦苇根系生长情况决定芦苇产量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系生长受外界条件制约,为研究造纸废水对芦苇根系的影响,采用辽宁盘锦某造纸厂排污口废水,根据其原始CODCr浓度配置50,175,300mg·L~(-1),分别在芦苇发芽期、展叶期、快速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期灌入不同浓度造纸废水,取样冲洗后测定芦苇的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灌溉下,造纸废水灌溉组芦苇根系的长度、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和根尖数比对照组增加最高值依次为213.45Cm,45.44Cm~2,28.34Cm3,0.55Cm,879个;不同生长期灌溉下,造纸废水灌溉组芦苇的根系形态指标比对照组增加最高值依次为42.2...
关键词:
芦苇 造纸废水 根系形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浑之英 袁立兵 苏增朝 王紫鹃
为明确白洋淀芦苇田杂草的发生情况,2008-2009年在白洋淀的6个乡(镇),采用随机取点和倒置"W"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芦苇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确定白洋淀芦苇田常见杂草29科103种。相对多度在10%以上的有十种杂草,它们是狗尾草、野大豆、大狼把草、葎草、盒子草、牛鞭草、虉草、荠菜、犁头草和水蓼。白洋淀芦苇田杂草群落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差异很大;牛鞭草、虉草、萝藦、大刺菜、白茅等多年生杂草种类多;盒子草、葎草、野大豆、萝藦、打碗花等藤本类杂草为害严重;虉草、大狼把草等新的苇田杂草增多并且为害严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陈渊戈 叶锦玉 靳少非 张胜茂 康伟 阮超 吴祖立
根据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长江口东滩湿地东北水域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生境下采集的鱼类样本数据,分析了该两种盐沼植被生境下鱼的种类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15种(类),隶属5科;其中,芦苇生境发现8种(类)鱼类,海三棱藨草生境发现11种(类)。虎鱼科鱼类最多,占种(类)数的73%;鲤科、胎鳉科、鲻科和鮨科各仅发现1种。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卵,仔鱼数量比例占35.1%,稚鱼比例为56.4%,幼鱼比例为6.4%,成
关键词:
长江口 芦苇 海三棱藨草 鱼类 季节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淑荣 索婉星 李丽锋 杜哲鑫
为全面客观评价废水灌溉对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的影响,通过构建小试装置模拟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分析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不同生长期湿地各指标变化规律,采用粗糙集理论综合评价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湿地影响。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提高了芦苇植株茎粗、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芦苇各生长指标与废水灌溉浓度正相关,不同灌溉浓度各指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废水灌溉后,土壤中有机质、TN、TP含量随着灌溉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各灌溉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废水灌溉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废水浓度越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多。利用粗糙集方法对不同造纸废水浓度灌溉下的芦苇湿地影响程度做综合评分,灌溉浓度300mg/L的综合得分为0...
关键词:
湿地 造纸废水 芦苇 粗糙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淑荣 宋晓星 苏芳莉 刘惠 李丽锋 徐棚
利用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芦苇湿地,对不同浓度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中锰形态分布特征及再分配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对湿地有效利用造纸废水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中锰各形态含量为:残渣态(792.18mg/kg)、可还原态(259.38mg/kg)、弱酸态(103.26mg/kg)、可氧化态(26.82mg/kg),残渣态与可还原态是辽河口湿地土壤锰的主要赋存形态。灌溉造纸废水后,湿地土壤中弱酸态锰增大,可还原态锰、残渣态锰降低;随灌溉废水浓度增大,残渣态锰逐渐增加,可还原态锰逐渐降低,弱酸态锰与可氧化
关键词:
造纸废水 湿地 锰 形态分布 再分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辛辛 曹谨玲 赵凤岐 刘青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历瑶 苏芳莉 孙权 李海福
为了研究芦苇不同部位在不同生育期对重金属锌的富集、转运及分布特征,利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综合实验基地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采用CODCr浓度分别为50,175,300mg·L~(-1)造纸废水灌溉,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期(出苗期、展叶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灌溉下,芦苇根、茎、叶和穗重金属锌含量、转运系数和各部位锌所占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芦苇各部位对重金属锌富集特征存在差异,根、茎和叶在各生育期灌溉下表现为300mg·L~(-1)>175mg·L~(-1)>50mg·L~(-1)>对照组,穗部表现为175mg·L~(-1)>300mg·L~(-1)>50mg·L~(...
关键词:
锌 富集 转运 分布 芦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东方 赵峰 高宇 宋超 杨刚 章龙珍
以芦苇为浮床植物,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下游水域构建人工生态浮床,研究了芦苇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固定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期间(2013年5-7月),浮床芦苇的平均密度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5.6±2.5)株/m2,7月份最高达到(100.7±15.3)株/m2。相应地,浮床芦苇的平均株高也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6±1.4)cm,7月份最高为(55.0±15.5)cm。不同月份间植株密度和植株高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雪清 刘茂辉
通过对北京高校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学生体成分、心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了解二者之间相关关系,为大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北京高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学生为主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二者身高、体重及体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对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和在无氧阈时的摄氧量、相对摄氧量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体成分 相对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