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
- 2023(46)
- 2022(57)
- 2021(78)
- 2020(81)
- 2019(40)
- 2018(29)
- 2017(71)
- 2016(30)
- 2015(33)
- 2014(19)
- 2013(21)
- 2012(16)
- 2011(10)
- 2010(19)
- 2009(12)
- 2008(6)
- 2007(12)
- 2006(2)
- 2005(4)
- 学科
- 管理(83)
- 理论(73)
- 诗(61)
- 传播(54)
- 播(54)
- 歌(54)
- 诗歌(54)
- 和(42)
- 济(39)
- 社会(37)
- 经济(37)
- 论(35)
- 业(34)
- 中国(31)
- 学(29)
- 疫(29)
- 研究(29)
- 社会舆论(29)
- 舆(29)
- 舆论(29)
- 企(28)
- 企业(28)
- 家(26)
- 情报(26)
- 工作(23)
- 教学(22)
- 教育(22)
- 农(21)
- 情报资料(21)
- 资料(21)
- 机构
- 大学(510)
- 学院(499)
- 管理(190)
- 理学(177)
- 理学院(174)
- 研究(162)
- 管理学(161)
- 管理学院(160)
- 济(127)
- 经济(123)
- 中国(122)
- 京(110)
- 科学(107)
- 师范(101)
- 范(101)
- 师范大学(88)
- 中心(86)
- 信息(80)
- 江(71)
- 北京(69)
- 文学(69)
- 所(68)
- 研究所(67)
- 农(66)
- 文学院(60)
- 业大(59)
- 农业(55)
- 研究中心(55)
- 科学院(54)
- 院(54)
共检索到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其现
黄姚古镇是较为典型的江南古镇,在文化内涵上表现出水文化的特征。本文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剖析其水文化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展示古镇古老而富有神奇的魅力。
关键词:
古镇 水文化 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格卑气弱"是古人从风格上对晚唐诗进行整体性批评时惯用的词语,即格调不高而有衰陋之气。虽然对于这一批评,后代独具慧眼的诗人及文论家多有拨正,但却依然停留在对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及意境的肯定上,而很少论及晚唐诗人在亡国前夕,生发出的对家国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满含民胞物与精神的人文情怀。作为晚唐的一代词臣,吴融有大量咏物诗传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正是借用这种貌似琐碎的体裁,吴融细腻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与大自然物象的"静中相对",传达出百代之下读来犹使人们为之动容的人文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宜霖
<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了“诗言志”的传统。到了汉末,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儒家大一统的地位被动摇,曾经的习惯和思想被打破,党禁之祸与人物品评的风尚是儒家大一统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相抵牾的集中和具体表现。魏晋时期,士人逐渐摆脱政治和经学的束缚,更加注重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以“诗缘情”为主的主情说在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安时期尤以曹植的诗赋缘情更为明显和突出,其诗赋创作也因情真意切而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以曹植为引领的诗赋缘情不仅在建安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乃至建安之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曹植诗赋缘情研究》主要从曹植的亲情世界、爱情世界、友情世界与文学表达等方面探究曹植诗赋缘情说,有理有据。笔者欲以曹植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创作为基础,探究曹植诗赋中的情感表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圣传
作为"革命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文论家,当抗战以来的诗歌创作陷入放逐情感的"口号空喊"与缺乏"生命情愫"的形式摹仿时,黄药眠通过重返中国古典诗史及其"抒情"传统,试图在历史的互动中谋求抗战诗歌与中国新诗的理论出路。正是从"抒情"的基调出发,黄药眠对抗战以来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读和理论批评,不仅在"革命"话语语境中明确提出"抒情诗论"的主张,还从诗"情"、诗"美"与诗的"形象化"三大抒情面相上进行了学理建构。黄药眠的诗歌理论批评在"革命"与"抒情"之间既坚持文艺的"内在规律性"和诗歌的"情感特质",又集中准确地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还较早地确立了诗歌批评的"审美标准"及"诗歌民族形式"的发展方向,并在针砭时弊中为抗战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革命"激进的政治话语语境中,黄药眠诗歌理论批评所发出的"抒情"声响,既蕴藏学理,又富于现实感,极具诗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鹏 张勇
明初诗僧姚广孝在其诗文中提出了"诗材"这一诗学概念。理论渊源上,"诗材"的概念产生于宋,姚广孝的这一思想是对宋人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理论内涵上,姚广孝在"诗材"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感物自成诗"的诗学理想;理论价值上,姚广孝诠释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文论思想也能解释一些独特的诗歌现象。
关键词:
姚广孝 诗材 自然 感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静 刘天利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诗化特征 审美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雨其
在奥地利德语诗人特拉克尔的诗歌中,"去人性化"特征相当明显。文章分析了特拉克尔诗歌"去人性化"特征的普遍体现和独特体现,并指出:特拉克尔诗歌中"去人性化"的独特性在于对浪漫主义的回归。诗人不仅深受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影响,而且自身的"癫狂"性情从根本上成就了其诗歌的"去人性化"特征。
关键词:
特拉克尔 “去人性化” 浪漫主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康尔琴
姚广孝为明初著名僧人,策动"靖难之役",成就永乐大业。在诗文方面很有成就,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本文就其诗文集的几个版本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姚广孝 诗文集 版本考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志梅 李鑫
为了提高快递行业的安全和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快递包裹收件与签收系统,系统主要由指纹身份信息数据库大系统、物流企业小系统和指纹识别终端三层结构组成。指纹识别终端采用处理器S3C2440设计而成,利用无线通信模块接入VPN专网与指纹身份信息库大系统和物流企业小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物流企业通过指纹识别终端采集客户的指纹和身份信息,并上传到大系统数据库进行注册,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企业的小系统依然只针对包裹进行收件、运输、投递和跟踪管理,在收件和投递时只需要采集客户的指纹信息,再与指纹身份信息大数据库匹配进行身份确认,就能实现客户信息的自动录入和签收,有效避免收寄危险违禁品和冒领包裹的现...
关键词:
物流安全 指纹识别 信息系统 数据共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玉忠
快递人员利用工作期间的便利条件,窃取快递包裹中财物的行为屡有发生。对此应如何定性,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不同观点,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快递包裹归属以及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委托人将快递包裹交付给快递人员后,该快递包裹的所有与占有分离,快递企业是该快递包裹的代为管理人即财产保管人。对于"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首先应明确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同于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其次,职务上的便利也不等同于工作上的便利;再次,职务上的便利包括管理上的便利和劳务上的便利,但应对劳务上的便利做出合理限定。在条件成熟时,可增设业务侵占罪,因为业务侵占罪更能涵盖此类犯罪的本质,即侵财性和破坏业务诚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亚辰 方修琦 陶泽兴 戴君虎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1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2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3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4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亚辰 方修琦 陶泽兴 戴君虎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1从诗歌的创作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毅
元四家里的黄公望、吴镇和王蒙,属于诗人兼画家的隐逸之士,他们以"痴"情于书画的胸次、意趣,表现山水画高旷清远的意境,展示平淡天真而又神变无方的心境之美,其诗情与画意水乳交融的题画诗,充分体现了兼顾"游戏"和"法度"的文艺思想。在以诗为魂营造画外之意的"墨戏"中,他们把前人的"游而不戏"发展为"游戏法度",将游于艺的娱乐性与技法的严肃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如其题画诗所言,无论是以书入画的水墨意趣,"似繁而简"的生动气韵,还是绘画技法的纯熟和笔法的繁复细密,都蕴含着真情与逸气交织的诗
关键词:
痴 书画 墨戏 题画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