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6)
- 2023(6214)
- 2022(5194)
- 2021(4859)
- 2020(4200)
- 2019(9177)
- 2018(9111)
- 2017(16843)
- 2016(8715)
- 2015(9370)
- 2014(9224)
- 2013(9238)
- 2012(8458)
- 2011(7739)
- 2010(7645)
- 2009(7200)
- 2008(6951)
- 2007(6301)
- 2006(5542)
- 2005(4623)
- 学科
- 管理(35276)
- 业(35249)
- 济(33898)
- 经济(33766)
- 企(32633)
- 企业(32633)
- 方法(15232)
- 技术(14698)
- 数学(12438)
- 数学方法(12351)
- 技术管理(11756)
- 中国(10217)
- 财(9817)
- 业经(8836)
- 农(8056)
- 制(7173)
- 理论(6874)
- 贸(6551)
- 贸易(6544)
- 易(6336)
- 务(6216)
- 财务(6175)
- 财务管理(6160)
- 学(6112)
- 划(6101)
- 策(5913)
- 企业财务(5902)
- 银(5883)
- 银行(5863)
- 地方(5739)
- 机构
- 大学(125371)
- 学院(124277)
- 管理(53175)
- 济(50764)
- 经济(49698)
- 理学(46921)
- 理学院(46367)
- 管理学(45585)
- 管理学院(45354)
- 研究(38103)
- 中国(29009)
- 京(25147)
- 财(23471)
- 科学(22373)
- 财经(18648)
- 江(18293)
- 所(18132)
- 中心(17600)
- 经(17044)
- 业大(16742)
- 农(16680)
- 范(16473)
- 师范(16357)
- 研究所(16323)
- 商学(15747)
- 北京(15670)
- 商学院(15568)
- 州(14880)
- 经济学(14743)
- 财经大学(14015)
- 基金
- 项目(85261)
- 科学(69988)
- 基金(63654)
- 研究(62681)
- 家(55072)
- 国家(54533)
- 科学基金(48670)
- 社会(42087)
- 社会科(39775)
- 社会科学(39768)
- 基金项目(34099)
- 省(34017)
- 自然(31726)
- 自然科(31169)
- 自然科学(31161)
- 自然科学基金(30705)
- 教育(29857)
- 划(28314)
- 资助(24406)
- 创(24388)
- 编号(23979)
- 创新(21563)
- 成果(19467)
- 部(19025)
- 重点(18680)
- 发(17402)
- 业(17287)
- 国家社会(17132)
- 课题(17014)
- 教育部(16958)
共检索到184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魏淑华 张兆杰 董及美 王荣 冯晶
为探讨儿童期创伤对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机制,采用心理测量法对521名男性犯罪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期创伤对人格障碍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期创伤还通过人际信任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对人格障碍倾向间接产生影响,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人际信任的单独中介作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人际信任—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秦红霞 许燕 杨颖 蒋奖
为评估留守经历大学生儿童期创伤对抑郁的影响,选取1423名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547人。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简版中文修订版及SCL-90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结果得到:(1)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创伤各维度、分离和拒绝图式类别、人际关系敏感及抑郁上的得分与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各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分离和拒绝图式类别和人际关系敏感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5%;(3)链式中介模型在留守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两群组中均适用,但在模型的路径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贺 刘爱书 刘天牧 田志鹏
为探讨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潜在体罚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困难和特质愤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特质愤怒量表和父母体罚行为问卷对52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儿童期虐待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大学生潜在体罚倾向:儿童期虐待直接影响大学生潜在体罚倾向;通过特质愤怒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潜在体罚倾向;通过情绪调节困难与特质愤怒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潜在体罚倾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周宗奎 王菲
随机选取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以《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幼年版),考察了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一般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向水平可正向预测、精神质可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2.低社会创造性的儿童精神质倾向较高,更内向,高社会创造性儿童相反。培养儿童的社会创造性,需要降低其精神质倾向,提高外向性。
关键词:
社会创造性倾向 人格倾向 小学儿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范志光 袁群明 门瑞雪
为探讨儿童期虐待、孤独感、安全感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孤独量表、安全感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29名听力障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期虐待、孤独感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安全感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2)儿童期虐待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3)孤独感、安全感在儿童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扶长青 张大均
5.12地震给灾区群众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文介绍了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蒋奖 许燕
采用问卷法对866名罪犯进行反社会人格障碍调查,结果表明:(1)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性罪犯高于女性罪犯。(2)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逐渐降低。18-24岁罪犯的反社会人格发生率最高,45岁及以上罪犯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最低。(3)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差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罪犯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4)未婚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已婚和离异罪犯。(5)两次及多次入狱的累犯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初犯。
关键词:
罪犯 反社会人格障碍 调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介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干预策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娟 叶惠玲 许晓栎 王硕
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临床挑战性和社会破坏性的心理疾病。易感基因、人格特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持久地偏离其所在文化的规范。个体生命早期与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诱发人格病理倾向并发展为人格障碍的重要环境因素。基于维度诊断的新视角更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依恋对于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评估人格功能受损程度是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第一步。依据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学,不安全依恋会导致自我功能和人际功能不良,但是否达到人格障碍诊断所要求的中等程度以上的受损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第二步是通过病理性人格特质区分人格障碍的类型。不安全依恋与消极情绪性、对立违抗、去抑制、分离感和精神质五大病理性人格特质维度都存在一致的、中等以上水平的正相关。但是,人格障碍诊断还需要综合评估人格功能受损程度以及典型的病理性人格特质组合,亟待更多未来研究直接验证在新的诊断范式下依恋关系对所有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依恋 自我功能 人际功能 病理性人格特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涛 裴欢昌 王鹏 邢怡伦 罗捷 项锦晶
探索能有效预测青少年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房树人绘画特征。对北京市3所中学共683人进行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和统合型房树人绘画(S-HTP)测验,并依据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症状模式筛选出15项可能反映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绘画特征,分析依赖人格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这些绘画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中学生依赖型得分在11-18岁8个年龄组上,随年龄增长呈"U"形发展;(2)阳性组和阴性组在7项绘画特征出现频率上存在显著统计差异,如线条圆滑;(3)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现中心画等11项绘画特征的中学生更有可能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倾向;(4)15项绘画特征评价者一致性高。这表明通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亚利 陆桂芝 金童林 李森 蒋怀滨 梁丽
探索大学生述情障碍在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适应性间的中介作用。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际适应性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472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手机成瘾倾向及各因子与人际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述情障碍与人际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2)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述情障碍对人际适应性的间接效应显著。这说明大学生述情障碍在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守锤 刘晓明
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国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 1 )美国 1 2年计划 ,( 2 )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 ,( 3 )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理论 ,( 4)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的共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翠翠 杜晓新 宿淑华 杨宇然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特殊儿童家长正念水平影响焦虑情绪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74名特殊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1)求助、幻想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且女性家长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家长;不判断维度存在在职与否的显著性差异,且非在职家长的得分高于在职家长;其他正念因素、焦虑及应对方式维度不存在性别及在职与否的差异;(2)正念与积极应对方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应对方式在正念影响焦虑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特殊儿童家长的正念水平通过应对方式对焦虑程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
正念 应对方式 焦虑 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少惠 陈俊 古孟祥
采用问卷法对757名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攻击性人格、述情障碍及焦虑情绪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男性吸毒劳教人员存在较高比例的述情障碍者,特别是HIV携带者群体的述情障碍者比例更高,且这三者两两之间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攻击性人格不仅对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述情障碍间接作用于焦虑情绪,即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述情障碍在攻击性人格与焦虑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志强 张大均
采用儿童版心理素质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1438名8~12岁儿童进行调查,考察心理素质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比分析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儿童心理素质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生在认知、个性、适应性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2)控制性别因素后,心理素质各成分、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3)相对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三成分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更为全面。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应对方式 抑郁 儿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