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3)
2023(13241)
2022(11235)
2021(10724)
2020(8937)
2019(19956)
2018(19717)
2017(38433)
2016(20654)
2015(22896)
2014(22522)
2013(21914)
2012(20028)
2011(17935)
2010(18119)
2009(16565)
2008(15940)
2007(14035)
2006(12576)
2005(10924)
作者
(55255)
(46474)
(45882)
(44101)
(29262)
(22148)
(20899)
(17934)
(17654)
(16484)
(15624)
(15612)
(14329)
(14292)
(14117)
(14086)
(13759)
(13506)
(13442)
(13159)
(11348)
(11303)
(11082)
(10846)
(10548)
(10522)
(10340)
(9979)
(9314)
(9270)
学科
(84080)
经济(83988)
(64623)
管理(58560)
(50794)
(42644)
企业(42644)
方法(34752)
农业(33666)
数学(31332)
数学方法(30850)
业经(23025)
(22382)
中国(21968)
地方(18380)
(17839)
环境(16016)
(15489)
(14983)
贸易(14972)
(14652)
(13954)
(13834)
(13167)
财务(13119)
财务管理(13092)
(12790)
银行(12779)
(12636)
技术(12590)
机构
学院(281610)
大学(275240)
(119684)
经济(117162)
管理(113594)
理学(98490)
理学院(97503)
管理学(95837)
管理学院(95311)
研究(90250)
中国(71699)
(58785)
(56150)
(54786)
科学(52336)
中心(45705)
农业(44480)
业大(44073)
(43972)
财经(42809)
(42635)
(39049)
研究所(38271)
(37203)
师范(36912)
经济学(35397)
北京(34306)
(34225)
经济管理(32679)
(32661)
基金
项目(191801)
科学(153421)
研究(145389)
基金(140569)
(120373)
国家(119232)
科学基金(104690)
社会(94580)
社会科(89435)
社会科学(89415)
(75963)
基金项目(74280)
教育(66179)
自然(65932)
自然科(64394)
自然科学(64381)
自然科学基金(63200)
(62626)
编号(60436)
资助(56816)
成果(47917)
(43335)
(42490)
重点(42317)
课题(40390)
(39995)
国家社会(39266)
人文(37653)
教育部(37469)
创新(37338)
期刊
(135013)
经济(135013)
研究(80960)
(62140)
中国(57633)
农业(42150)
(41565)
管理(38197)
学报(38060)
科学(38060)
大学(31305)
(30549)
金融(30549)
学学(29683)
教育(29522)
业经(28491)
技术(25161)
财经(20108)
(19308)
问题(19127)
经济研究(18748)
(17253)
农村(15500)
(15500)
农业经济(15220)
(15093)
世界(13804)
资源(13641)
技术经济(13619)
经济问题(13315)
共检索到420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谭琳  
本文使用中国营养与健康1991年和2000年的调查数据,在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环境下分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实证比较农村总体儿童、"一孩半制"生育政策地区儿童、以及遵守"一孩半制"生育政策家庭的第二胎儿童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本文分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我们发现,从1991年到2000年间,整体农村儿童健康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在特定情况下,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依然显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靳小怡,李树茁,费尔德曼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龚为纲  
文章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两个层面论证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发现华南地区男孩偏好明显强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并使该地区生育数量下降速度滞后,出生性别比转变速度缓慢,生育数量的下降挤压性别偏好进而导致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构成"阻滞—失衡型生育转变";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男孩偏好相对较弱,生育率下降过程快、时间早,而且出生性别比在转变过程中基本平衡,生育率的下降与出生性别比相对稳定之间并行不悖,构成"平滑—均衡型生育转变";华北地区类型稍微复杂一些,其中的中原地区偏向于"阻滞—失衡型",而冀鲁地区则偏向于"平滑—均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  陆炳静  王琳  朱晶  
本文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利用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上的差异,采用DID方法识别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并测算不同时期政策影响的贡献率。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是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1989年汉族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的78.5%可由计划生育政策来解释。2000年和2011年的政策解释度下降,贡献率分别为35.57%和32.13%。计划生育政策对不同孩次和孩子性别组合的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一孩而言,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尤为突出。对于多孩而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更集中体现在高孩次上。目前日益放宽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莞娟  秦雨  
本文通过对男孩偏好程度的直接衡量,研究父母的男孩偏好程度对儿童的学习状况的影响。利用2000年在中国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家长的男孩偏好越强,儿童的学习状况越差。在男孩偏好程度上一个标准差的增加会使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减少1.05和1.01分(满分为100),而且使留级的概率增加9.99%(平均留级概率为22%)。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男孩偏好对于儿童学习状况影响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男孩偏好主要通过四种渠道影响儿童的学习状况,即家长的教育方式、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期望、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以及儿童的生活自信心。在控制了以上四种主要渠道之后,男孩偏好与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再有显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石海龙  
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高且持续升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男孩偏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是基础,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是手段,少生孩子是动因。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少生孩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基于CFPS2010和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以及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从与农村本地人口比较视角,从具体生育行为上实证分析乡城流动人口生育男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论乡城流动人口还是农村本地人口仍具生育男孩偏好,但乡城流动人口偏好程度明显弱化;乡城流动人口无论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还是一孩或一孩二孩生育在流出地的,在没有男孩的情况下,二孩与三孩递进生育概率均小于农村本地人口。在社会融合五个维度中,经济融合维度尤其是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会明显弱化乡城流动人口生育男孩偏好。提高农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莫丽霞  
本文利用 2 0 0 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的“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 ,研究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群众的意愿生育孩子性别结构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弱化性别偏好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高凌  
关于计划生育与生育健康关系的讨论乔晓春,高凌1994年9月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引用了生育健康这一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世界各国和有关机构都在调整方向,向《行动纲领》所提出的目标靠拢。中国政府对此也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业安  左聪颖  袁晓燕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相对较为合理的实验结构,在经济学框架下对个体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的性别差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大多数研究发现男女偏好在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是,中国被试对于风险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并,社会偏好方面的差异也比较小,并且男性风险中性个体所占比例要高于女性,男性中自私的个体所占比例要高于女性。我们还同时对影响个体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的其他一些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结论,如经济学专业的个体具有更低的优势不平等厌恶偏好和利他偏好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朝阳  
职业成就性别差异研究主要从性别歧视、社会角色等层面展开,本文通过总结竞争激励机制下男女行为及竞争偏好差异,基于内在行为偏好视角解释职业成就的性别差异,从过度自信、社会偏好、风险决策、社会文化等维度归纳竞争偏好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框架基础上介绍了倾斜机制、团队间竞争、调整竞争群体的性别比例三种女性竞争偏好的提升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韦艳,李树茁,费尔德曼  
文章使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中国农村在生育政策实施的不同时期的男孩偏好和人工流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流产与出生性别比的时间趋势、特征和变化模式基本一致;在只有两个孩子的妇女中,第一孩为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后进行人工流产的风险显著高于第一孩为男孩的妇女。这些结果揭示了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普遍存在和男孩偏好对人工流产的重要影响,验证了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上升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剑  
生殖健康与中国的计划生育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价值基础不同,运行机制不同,所提供的外部条件不同,涉及的领域不同。生殖健康与家庭计划两者虽有区别,但不是本质上的。由于两者目标有一致之处,内容也有涵盖,可以用生殖健康替代发展中国家普遍开展的家庭计划。生殖健康是一个比较理想,比较科学的概念。由于计划生育与家庭计划的区别,还不能用生殖健康替代中国的计划生育,除了一些不能改变的特征外,我们的工作应有相应的变化。生殖健康的一些内容应成为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