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0)
2023(12271)
2022(10195)
2021(9336)
2020(7313)
2019(16528)
2018(16047)
2017(30782)
2016(16743)
2015(18130)
2014(17870)
2013(17849)
2012(16807)
2011(15538)
2010(15625)
2009(14340)
2008(14158)
2007(12708)
2006(11570)
2005(10507)
作者
(50433)
(42670)
(42146)
(39445)
(26720)
(20639)
(18805)
(16612)
(16168)
(14803)
(14598)
(13941)
(13469)
(13262)
(13032)
(12844)
(12713)
(12370)
(12290)
(11862)
(10866)
(10434)
(10415)
(9922)
(9716)
(9464)
(9431)
(9260)
(8642)
(8402)
学科
(78985)
经济(78899)
(51932)
(46822)
管理(40713)
农业(31356)
(28559)
企业(28559)
中国(26878)
地方(24039)
方法(23988)
数学(21326)
数学方法(21210)
业经(20713)
(15348)
(15078)
(14576)
(14160)
贸易(14149)
(13667)
(13572)
(12908)
银行(12869)
环境(12731)
(12723)
金融(12723)
(12478)
技术(11861)
发展(11773)
(11751)
机构
学院(243056)
大学(237065)
(105658)
经济(103573)
管理(90982)
研究(89529)
理学(78422)
理学院(77484)
管理学(76361)
管理学院(75928)
中国(68511)
(65196)
科学(55603)
(50475)
农业(50325)
(46118)
业大(45203)
(43772)
研究所(41880)
中心(41152)
(37304)
财经(34471)
(32460)
师范(32055)
农业大学(31616)
(31470)
北京(31434)
经济学(31414)
(31320)
(30338)
基金
项目(164265)
科学(129450)
基金(118889)
研究(117655)
(105504)
国家(104490)
科学基金(88629)
社会(78045)
社会科(73665)
社会科学(73647)
(66267)
基金项目(64240)
自然(56247)
自然科(54933)
(54923)
自然科学(54919)
自然科学基金(53911)
教育(50634)
编号(46930)
资助(45847)
(42271)
重点(36709)
成果(35978)
(35793)
(35468)
(34440)
发展(33678)
(33180)
国家社会(32680)
课题(32358)
期刊
(126527)
经济(126527)
研究(71520)
(68081)
中国(52624)
农业(45870)
学报(41947)
科学(39160)
大学(31824)
学学(30728)
(29719)
管理(29088)
(27600)
金融(27600)
业经(27551)
(21896)
教育(20880)
问题(19522)
经济研究(18425)
技术(18345)
财经(16384)
农业经济(14543)
农村(14532)
(14532)
(14091)
世界(13845)
(13701)
资源(12786)
经济问题(12679)
业大(12431)
共检索到370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冬生  李树茁  李艳  
基于生计资本理论,从性别差异视角比较分析了女性农民工与男性农民工的生计资本状况和城市发展意愿,并通过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女性与男性农民工城市发展意愿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女性农民工的生计资本和城市发展意愿均显著低于男性农民工;生计资本对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力资本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无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住房等物质资本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影响显著,对男性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老家的土地这一自然资本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降低了男性农民工的城市发展意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曹静  息晨  纪承名  
将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形成混合截面数据,本文在县域层面分析流入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长期留城意愿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长期留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数字经济指数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农民工留城意愿增加10.3%。数字经济对留城意愿的促进作用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对高人力资本农民工的影响较低人力资本农民工高1.3%。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尽管数字经济发展引致城市劳动力需求结构偏向高人力资本农民工,但学习效应下低人力资本农民工更快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缩小了两类农民工的工资差距。本文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农民工福祉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讨论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斌红   上官丽媛  
基于CMDS数据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积极的就业效应即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高学历及流动时间较长的农民工所受影响更大。结论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迪明  张乐明  汪本学  杨肖丽  
基于辽宁不同规模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620个样本,实证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选择对其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32.7%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人作为婚恋对象,女性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人作为婚恋对象的比例高于男性,中小城市农民工选择城市人作为婚恋对象的比例高于大城市;以城市人作为婚恋对象使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的概率增加11.28%,其对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对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的影响大于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荫  韩笑  胡越  
本文利用北京、天津和武汉3地357份问卷调查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有待提高;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外出打工人数、收入水平、打工居住条件、对居住条件现状满意度和房价预期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购房意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兴邦  
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融入对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融入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生育意愿,且对于80后和东部地区农民工生育意愿的负向效应更大。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定居意愿增加和男孩偏好下降是城市融入影响农民工生育意愿降低的两种路径。以融入为核心的"人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从事实和机制两方面探讨城市融入对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为客观评估城镇化的生育效应,增加人口预测工作科学性,人口政策动态调整和优化等工作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理论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洵  陈宁  石人炳  
基于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并不强烈,只有42%的第一代农民工和48%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落户城市;劳动报酬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提升作用,但对第一代农民工影响不显著;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参与培训、职业地位等对其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超时劳动、签订合同等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社会保障的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拥有养老、医疗保险的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可能性更大,拥有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成利   孙学涛   彭徽  
就业是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基本途径,而就业稳定是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基本保障。利用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在构建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区域稳定性较之职业稳定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普遍存在,且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职业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新一代、高收入和在小城市就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区域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老一代、从事白领职业和高收入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基于中国七大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第一代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城市定居意愿均具有弱化作用,且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弱化作用更大;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作转换频率与城市定居意愿呈U型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工作转换具有"学习效应",在前期工作转换会降低其城市定居意愿,但随着工作转换频率的继续增加,其城市定居意愿开始回升。据此认为,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优化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工作转换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基于中国七大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第一代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城市定居意愿均具有弱化作用,且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弱化作用更大;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作转换频率与城市定居意愿呈U型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工作转换具有"学习效应",在前期工作转换会降低其城市定居意愿,但随着工作转换频率的继续增加,其城市定居意愿开始回升。据此认为,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优化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工作转换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农民工职业转换的"学习效应"提供制度环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春超  林芊芊  
农民工群体的留城意愿及其决定因素是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基础问题。农民工的留城决策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收益,还取决于整个家庭特别是其后代的收益。从农民工的行为决策出发,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274个城市衡量义务教育资源的相关指标,采用Probit和IV Probit模型,研究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正向影响。对于有子女义务教育需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影响更大。在控制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仍然稳健。尽管部分农民工子女可能难以平等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资源,但是这无法全部抵消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正向吸引作用。随着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要求提高,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将对农民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城市政府更大程度地向农民工开放义务教育资源是社会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梁宏  
本文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集体行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行动意愿主要来自于个人发展的需求以及主观剥夺感、精神状态和权益被侵经历的多少。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重视发展机会和权利的群体。因此,建议在充分保障基本权益的情况下,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公民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