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4)
- 2023(9622)
- 2022(7398)
- 2021(6950)
- 2020(5568)
- 2019(12604)
- 2018(13056)
- 2017(23874)
- 2016(13457)
- 2015(15512)
- 2014(15764)
- 2013(14690)
- 2012(12828)
- 2011(11445)
- 2010(11848)
- 2009(10298)
- 2008(10154)
- 2007(9265)
- 2006(8131)
- 2005(7491)
- 学科
- 济(51000)
- 经济(50956)
- 管理(36671)
- 业(35806)
- 企(29190)
- 企业(29190)
- 方法(22877)
- 数学(20286)
- 数学方法(19739)
- 中国(16357)
- 农(15598)
- 技术(15004)
- 理论(12929)
- 业经(12525)
- 教学(11692)
- 农业(10426)
- 学(9914)
- 教育(9536)
- 地方(9093)
- 财(8951)
- 制(8340)
- 贸(7937)
- 贸易(7929)
- 技术管理(7732)
- 易(7716)
- 发(7663)
- 学法(7422)
- 教学法(7422)
- 银(7223)
- 银行(7201)
- 机构
- 学院(182743)
- 大学(178881)
- 管理(67182)
- 济(66580)
- 经济(64918)
- 研究(59154)
- 理学(57436)
- 理学院(56824)
- 管理学(55250)
- 管理学院(54931)
- 中国(43128)
- 京(38532)
- 科学(37638)
- 农(30620)
- 江(29600)
- 所(29518)
- 财(28702)
- 业大(28145)
- 中心(27495)
- 技术(27071)
- 研究所(26950)
- 范(26299)
- 师范(25999)
- 北京(24192)
- 农业(23800)
- 州(23699)
- 财经(22588)
- 院(21801)
- 职业(20996)
- 经(20491)
- 基金
- 项目(123435)
- 科学(96065)
- 研究(93500)
- 基金(84189)
- 家(73416)
- 国家(72803)
- 科学基金(62430)
- 社会(55419)
- 省(52443)
- 社会科(52428)
- 社会科学(52411)
- 教育(47484)
- 基金项目(43489)
- 划(43084)
- 编号(40876)
- 自然(39649)
- 自然科(38811)
- 自然科学(38806)
- 自然科学基金(38048)
- 资助(34707)
- 成果(33110)
- 课题(29984)
- 重点(28742)
- 创(27047)
- 发(26909)
- 部(26031)
- 创新(25232)
- 年(24871)
- 项目编号(24535)
- 大学(23147)
共检索到275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志文 张帆 李光辉 王旭 段有艳 佟云峰 孙余一 周遐 黄玮 施卫华 陈铁牛 元娜 谢敏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和提炼办学特色的内在需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企业利益和学校实际,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后藤电子(上海)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载体进行探索,逐步构建了"3C→E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对该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并对该模式的创新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秀 马应魁 王瑾 殷培峰 李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照香 刘哲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工学结合 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奎 成建生 高文忠 沈玲煜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在推进"双主体"模式办学中探索了"分层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课程、基地、资源建设等方面与西子奥的斯企业开展"学校-校企-企业"主体递进式分类合作,构建"基础-专项-综合"素质、技能递进式课程体系,推进"师资-基地-教学"合作递进式资源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刘德胜 陈晓伟 孙悦
当今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每天改变这个世界。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应该更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培养方案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成为学院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形成性考核、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紧跟工程认证要求,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强力的保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洪起
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和发展。宁波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提供了实践机会。人才培养应围绕区域经济定位,实行以专业理论体系和职业资格等级为标准的双轨模式,规划阶段目标和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爱武
高职本科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不是简单的"3+1",也不是应用本科的"转型",而是"全职业化"过程的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文章就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关键词:
高职本科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学军 王雷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3+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和内容、监督体系与制度的建立等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改革效果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白晓虎 王君玲 王瑞丽 辛明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职与本科直接衔接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结合沈阳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衔接、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训练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中职本科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佩秋 高芳
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人才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实践了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并提出在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共享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黎 梁长垠
基于对本地电子行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与分析,按照能力递进规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层,将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层,并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训导贯穿其中,由此形成"3+2"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倩 李明 王军 李海港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研发了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平台,构建了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深化"新工科"建设。采用分层次培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利用综合实验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
新工科 自动化专业 综合实验 教学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艳 邵喜武
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培养农业机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着优化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人才培养仍有许多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分析了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高校的实践探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树戈 郑其格 冯小佳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沈阳农业大学立足地方院校办学特点,满足辽宁地区对化学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资源,调整实践教学体系,把创新教育融合到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可显著提高化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对其他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