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6)
- 2023(12426)
- 2022(10328)
- 2021(9807)
- 2020(7795)
- 2019(18183)
- 2018(18343)
- 2017(34766)
- 2016(19511)
- 2015(22122)
- 2014(22534)
- 2013(21616)
- 2012(19501)
- 2011(17298)
- 2010(17145)
- 2009(15104)
- 2008(14515)
- 2007(12470)
- 2006(10779)
- 2005(9517)
- 学科
- 济(71976)
- 经济(71888)
- 管理(52085)
- 业(49181)
- 企(40549)
- 企业(40549)
- 方法(31975)
- 数学(27340)
- 数学方法(26975)
- 中国(21180)
- 农(20887)
- 业经(17707)
- 财(16498)
- 学(15986)
- 理论(15586)
- 地方(15576)
- 农业(14118)
- 教育(12297)
- 制(12263)
- 和(12032)
- 技术(11802)
- 贸(11647)
- 贸易(11638)
- 教学(11522)
- 易(11264)
- 环境(11152)
- 务(10617)
- 财务(10550)
- 财务管理(10534)
- 银(10181)
- 机构
- 学院(264324)
- 大学(263841)
- 管理(104440)
- 济(96763)
- 经济(94384)
- 理学(90757)
- 理学院(89744)
- 管理学(88078)
- 管理学院(87605)
- 研究(86006)
- 中国(61319)
- 京(56685)
- 科学(54852)
- 财(43126)
- 所(42468)
- 农(41118)
- 业大(39785)
- 研究所(38992)
- 中心(38726)
- 江(38698)
- 范(38607)
- 师范(38259)
- 北京(35814)
- 财经(35038)
- 州(32132)
- 农业(32004)
- 经(31869)
- 技术(31632)
- 院(31519)
- 师范大学(30862)
- 基金
- 项目(185499)
- 科学(144676)
- 研究(140346)
- 基金(130649)
- 家(113014)
- 国家(111998)
- 科学基金(96238)
- 社会(84306)
- 社会科(79643)
- 社会科学(79622)
- 省(74200)
- 基金项目(70023)
- 教育(66977)
- 自然(62158)
- 划(62105)
- 自然科(60675)
- 自然科学(60663)
- 编号(59965)
- 自然科学基金(59549)
- 资助(52928)
- 成果(48926)
- 课题(41938)
- 重点(41697)
- 部(40289)
- 发(39594)
- 创(38647)
- 项目编号(36543)
- 创新(35847)
- 大学(35136)
- 科研(34867)
共检索到37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淬
本文依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此提出了中职本科课程衔接的策略、内容与途径。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中职本科 课程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秀 马应魁 王瑾 殷培峰 李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尹飞鸿 肖华星 黄小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存在急需破解的难题,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发展的目标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列改革实践,提出了七年融通三螺旋递进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设想,构建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系,体系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实践证明,该体系解决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问题,实现了系统性与目的性有机结合,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交融,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导向意义和时代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奎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中,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三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引入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打造核心课程群;开展教师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檀祝平
在分析专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和本科"功能材料"专业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办学定位的趋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有效的运行措施是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课程一体化体系构建和实践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萍 闫宁
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护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虽然经过了若干轮的改革,但还存在着企业调研深度有限、专家经验挖掘不足;企业主流技术更新较快,学校资源条件较为滞后;学习情境设计质量不高,沿袭技能训练模式;工作过程基本完整,但规范程度较低;评价体系不健全,忽视对综合能力评价的标准研究等问题,需要深化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关键概念的认识,改善课程实施的条件,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使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规范调研过程,深度挖掘信息;设计整体性项目,提升学习情境设计质量;体现工作过程完整性,采用行动导向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子贵
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其他工科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 衔接 中高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演克武 王建华 杨海华
专升本是高职高专与本科之间分段培养的一种形式,在强大的社会需求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江苏省专升本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专升本教育当前面临着两个阶段课程体系内容衔接不畅、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等问题。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和企业作为专升本培养程序上三个不同的培养阶段,应该是一个包含衔接和提升的"螺旋链"。基于罗伯特·卡茨的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酒店具体岗位能力素质结构剖析和与其相匹配的课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转段机制、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高专、本科、企业
关键词:
专升本 课程衔接 “螺旋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维昭 何世松 贾颖莲
职业教育经过十年来的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课程仍然存在诸多学科体系痕迹,严重影响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现有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教材等满足不了目前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的需要,更与当前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不相适应。以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为例,分析了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代晓容 何静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教育实践主题。哲学的价值论、职业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三个学段的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各地高职院校在衔接的实践操作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中高本一体化框架下的错位衔接,二是基于资源共享型的逆向性衔接。这是基于理论设想和现实基础的需求和选择,也是为将来实现中高本全方位有机衔接的前期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育锋 周凤华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研究就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些基本问题抽样调查了一部分中职生、高职生、中职校、高职校以及高职教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建立健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供现实借鉴。
关键词:
课程衔接 现状 调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佩秋 高芳
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人才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实践了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并提出在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共享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慧峰 熊旭平
针对区域经济和企业对岗位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构建了由3个层次的职业核心能力、3门优质核心课程、3个层次的顶岗实习构成的"333"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基础课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融合和双证融通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慧娟
分析会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的不同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课程衔接的起点,模块化、体系化是设计课程衔接的关键,合理的教学模式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衔接效果的保障。
关键词:
会计专业 3+2 高本衔接 课程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丽晶 林映巡 韩江萍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的关键作用,可以从垂直组织、水平组织两个组织方向和学科的内在逻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顺序与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三条基本逻辑来深入理解。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发现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面临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断层现象、协商机制尚未健全等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课程设置的统筹规划和衔接机制的有效构建三个方面着力,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组织衔接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