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7)
- 2023(10504)
- 2022(9441)
- 2021(8932)
- 2020(7526)
- 2019(17238)
- 2018(17262)
- 2017(33419)
- 2016(18433)
- 2015(20416)
- 2014(20442)
- 2013(20264)
- 2012(18414)
- 2011(16503)
- 2010(16288)
- 2009(14625)
- 2008(14288)
- 2007(12163)
- 2006(10261)
- 2005(8770)
- 学科
- 济(68434)
- 经济(68358)
- 管理(51673)
- 业(49077)
- 企(41480)
- 企业(41480)
- 方法(34607)
- 数学(30010)
- 数学方法(29636)
- 学(17640)
- 财(17572)
- 农(17193)
- 中国(16557)
- 业经(15044)
- 地方(13423)
- 理论(12154)
- 务(11930)
- 财务(11871)
- 财务管理(11853)
- 农业(11596)
- 贸(11585)
- 贸易(11581)
- 技术(11549)
- 制(11477)
- 和(11427)
- 易(11245)
- 企业财务(11223)
- 环境(10679)
- 银(9887)
- 银行(9840)
- 机构
- 大学(257610)
- 学院(255294)
- 管理(102326)
- 济(93957)
- 经济(91785)
- 理学(89824)
- 理学院(88780)
- 管理学(87092)
- 管理学院(86641)
- 研究(84369)
- 中国(59555)
- 科学(56670)
- 京(54597)
- 农(45378)
- 所(43121)
- 财(42456)
- 业大(42445)
- 研究所(39895)
- 中心(37665)
- 农业(36046)
- 江(35317)
- 财经(35054)
- 北京(33959)
- 范(33423)
- 师范(33044)
- 经(31968)
- 院(30678)
- 州(29167)
- 技术(27803)
- 经济学(27250)
- 基金
- 项目(184291)
- 科学(143489)
- 基金(133489)
- 研究(130393)
- 家(117752)
- 国家(116799)
- 科学基金(99624)
- 社会(79913)
- 社会科(75653)
- 社会科学(75633)
- 省(72575)
- 基金项目(71901)
- 自然(67641)
- 自然科(66075)
- 自然科学(66054)
- 自然科学基金(64849)
- 划(61530)
- 教育(59471)
- 资助(55005)
- 编号(52574)
- 成果(42192)
- 重点(40955)
- 部(39864)
- 创(38511)
- 发(38381)
- 科研(36061)
- 创新(35917)
- 课题(35880)
- 计划(35058)
- 大学(34007)
共检索到35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辉 崔鸿文
用抗寒性不同的黄瓜品种,在子叶期和三片真叶期,研究了不同低温胁迫、低温胁迫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渗透时间对叶片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期幼苗在一3℃低温下处理 18 h、渗透 90 min,是用电导法鉴定黄瓜品种抗寒性的适宜条件,三片真叶期与子叶期的鉴定结果一致。
关键词:
黄瓜 抗寒性鉴定 低温胁迫 电解质渗出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惠 王小媚 刘业强 苏伟强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4种杨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照组不作低温处理),评价这4种杨桃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杨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树龄之间,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枝龄之间,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不同杨桃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性,抗寒性顺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萍 朱延林 康向阳 晏增 马永涛
采用电导法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广玉兰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其低温半致死温度(TLT 50)。结果表明:广玉兰6个类型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曲线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由此计算出S形曲线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其TLT 50,不同类型广玉兰的TLT 50分别为类型Ⅰ-18.86℃、类型Ⅱ-19.76℃、类型Ⅲ-19.47℃、类型Ⅳ-21.10℃、类型Ⅴ-22.56℃、类型Ⅵ-20.99℃。综上分析可知,广玉兰6个类型中,类型Ⅴ和类型Ⅳ的抗寒性相对较强,类型Ⅰ的抗寒性较差,类型Ⅱ、类型Ⅲ和类型Ⅵ的抗寒能力中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漫 黄敏仁 王明庥 封维忠 胡兹苓
以自旋标记物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基)标记杨树叶膜磷脂酰甘油(PG),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SR)测定了杨树不同抗寒品种及其杂种后代PG的相变温度。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PG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耐寒的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cv'Lux'I69/55母本)的PG在4℃左右发生相变,抗寒的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I-45/51,父本)的PG则在-12℃发生相变,6个杂种后代均在-2℃-11℃范围内发生相变。而且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抗寒品种叶内PG的饱和脂肪酸水与PG的热致相变行为相关。抗寒品种的PG饱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绍惠 边立琪 郭泳 周永斌 才淑英
通过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幼苗不能正常越冬的主要原因是冻害引起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内膜系统等结构破坏和严重失水所致。据此,以置地膜或罩地膜加盖草帘的防寒措施效果最好,可使越冬幼苗的保存率达81%—97.5%。进行白皮松抗寒育苗关键技术:一是播前种子处理,以温水浸种0—3℃下沙藏25天左右:二是4年生幼苗在4月下旬移栽,移栽后注意保持苗床湿润;三是对1—2年生播种苗和移栽后第1—2年的幼苗应采用罩地膜防寒,而后可采用覆盖稻草或玉米秆防寒,6—7年生以上幼苗在沈阳地区基本能正常越冬。此外,用BR(0.01μg/ml)浸种和喷洒幼苗,可提高...
关键词:
白皮松,抗寒性,防寒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思悦 王雨婷 赵佳琪 王文 惠竹梅
【目的】对葡萄种质抗寒性进行鉴定与比较,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生理响应的差异并探索葡萄抗寒性评价方法,为葡萄抗寒品种的鉴定、选育、品种区域化布局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低温交变箱模拟低温环境,在4℃(对照)和-5,-15,-25,-35℃低温条件下,以来源于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66份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组织褐变率、含水量(自由水与束缚水)进行分类评价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抗低温或低温敏感的葡萄品种,进一步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葡萄品种抗寒性及抗寒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66份葡萄种质中,欧亚种葡萄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0.87~-17.45℃,低温胁迫后欧亚种葡萄的组织褐变率较高;美洲种葡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9.80~-29.68℃,自由水/束缚水值低于其他葡萄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6份葡萄种质的抗寒性分为5类,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从中筛选出12份抗低温或低温敏感品种,分别为美洲种5BB、SO4、1103P、康可和香槟,欧山杂种北醇和公酿1号,欧美杂种巨峰和康拜尔,欧亚种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对其进行的抗寒生理指标测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12份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相比,霞多丽、蛇龙珠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5BB、SO4枝条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其余品种各指标增加幅度较小。【结论】不同来源的葡萄种质抗寒性存在差异,抗寒性强弱依次表现为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12个抗低温或低温敏感葡萄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5BB、SO4、康可、北醇、1103P、香槟、公酿1号、巨峰、赤霞珠、蛇龙珠、康拜尔、霞多丽。半致死温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枝条含水量可作为葡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关键词:
葡萄 抗寒性评价 低温胁迫 半致死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海旺 赵明 武鹏 龙芳 邹瑜 林茜 林贵美
通过低温处理后的生理及形态指标变化对18个香蕉种质幼苗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单项生理指标所提供的抗寒相关信息有较多重叠,不能直接利用它们对香蕉的抗寒性进行准确的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8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对18个香蕉种质幼苗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寒顺序依次为:LT>粉杂>金粉1号>广东粉蕉>SNT>LNS>桂蕉青7号>HLT>LE>SNY>LNF>HA>NLF>HR>桂蕉6号>SDW>ZNF>HLE。依据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18个香蕉种质聚为3类,第Ⅰ类包括LT、粉杂
关键词:
香蕉 抗寒性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唐敏 胡翔
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LT50(半致死温度),再结合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对川渝两地的19份茶树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北川中叶种、万源种、龙溪种、鸡鸣卵叶茶4个高抗寒种质资源,为茶树抗寒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抗寒性 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燕 李颖 张树航 张馨方 王广鹏
为验证低温放热(LTE)法鉴定板栗枝条抗寒性的应用效果,以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枝条为材料,采用LTE法分析各品种放热特征和LTE相关指标,三点法建立各品种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温度-伤害度回归方程(LT-I),利用LTE相关指标(木质部和韧皮部LT-I斜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了16个品种的抗寒性,并用传统组织褐变法和电导法对LTE分析法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LT-I斜率在品种间和品种内均不同,并且各品种LTE相关指标均
关键词:
板栗 枝条 抗寒性 低温放热分析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擢溪 李振问 张沈龙 李春林 苏梦云
黑剂树是重要的栲胶原料树种,原产澳大利亚,我国早有引种栽培。福建省尤溪县于1976年开始引种,长势良好。为了建立适度规模的黑剂树栲胶基地,引进了多个种源,1985年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但是该地区有时遇到冷冻天气,极端最低温度为-5.8℃,冷冻天气对黑剂树生长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因此对黑荆树种源进行抗冻性测定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黑荆树 种源选择 抗寒生理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菊庆 蹇洪英 李淑斌 王其刚 郭余龙 张颢
以维西蔷薇、大花香水月季、粉红香水月季、丽江蔷薇和中甸刺玫等几种云南特有的蔷薇野生资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到-30℃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抗寒性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利用Logstic方程拟合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枝条恢复生长试验对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S"型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随温度降低不断上升。枝条发芽率和成活率则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维西蔷薇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中甸刺玫的最低,分别为-15.71和-26.19℃。它们的抗寒性依次为:中甸刺玫>丽江蔷薇...
关键词:
云南 蔷薇资源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垂直根生长能力强,植苗成活率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而树高小于油松,18年生单株材积0.0177 m3,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年均生长量介于0.30~0.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
关键词:
美国黄松 油松 生长特性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自湘 王守宗 韩玉兰
应用电导法测定电解质渗漏质,研究了青杨分布区内21个产地、每产地17个单株的三年生幼树上的一年生休眠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产地内单株间有差异,产地间抗寒的能力与纬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还调查了各产地青杨的封顶期及芽萌发期,发现不同产地青杨的封顶期、芽萌发期也与纬度呈正相关变化。说明不同产地的青杨秋末抗早霜、抗冬季寒冷及抗晚霜能力都是适应各自起源地生态因子的结果
关键词:
青杨,电导法,抗寒性,种源,物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杨培华 高建社 刘永红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
关键词:
奥地利黑松 油松 生长特性 抗寒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月桦 樊军锋 周永学 孙群 杨俊峰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种栽培的奥地利黑松、花旗松和乡土树种油松的针叶进行冰冻后测定其电导率,比较三者间的抗寒性;并对3个树种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其抗寒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的抗寒性与油松接近,而花旗松的抗寒性比二者稍强;花旗松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组织中K+含量非常高,奥地利黑松的可溶性糖和脱落酸(ABA)含量较高,油松则是K+和ABA含量较高。另外,油松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可能也对抗寒性有贡献。可见,3个树种虽然都是抗寒树种,但其抗寒机理有差异。
关键词:
奥地利黑松 花旗松 油松 抗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