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4)
- 2023(9319)
- 2022(7657)
- 2021(6885)
- 2020(5746)
- 2019(12679)
- 2018(12044)
- 2017(23213)
- 2016(12204)
- 2015(13395)
- 2014(12797)
- 2013(12672)
- 2012(11615)
- 2011(10444)
- 2010(10423)
- 2009(9897)
- 2008(8731)
- 2007(7584)
- 2006(6780)
- 2005(6165)
- 学科
- 济(46865)
- 经济(46809)
- 业(34535)
- 管理(33614)
- 企(28175)
- 企业(28175)
- 融(26278)
- 金融(26278)
- 银(23444)
- 银行(23403)
- 行(22703)
- 方法(22387)
- 数学(20512)
- 数学方法(20371)
- 中国(19180)
- 财(15040)
- 贸(13689)
- 贸易(13678)
- 易(13459)
- 农(12861)
- 制(12555)
- 中国金融(11218)
- 业经(11135)
- 务(10318)
- 财务(10304)
- 财务管理(10287)
- 地方(9857)
- 企业财务(9854)
- 学(9644)
- 农业(9051)
- 机构
- 大学(170214)
- 学院(169418)
- 济(74322)
- 经济(72977)
- 管理(62391)
- 研究(60066)
- 理学(54216)
- 中国(54124)
- 理学院(53643)
- 管理学(52698)
- 管理学院(52452)
- 科学(37073)
- 农(36362)
- 京(34932)
- 财(34179)
- 所(31192)
- 中心(30000)
- 业大(29219)
- 农业(29214)
- 研究所(28698)
- 财经(27748)
- 经(25437)
- 经济学(24703)
- 江(24034)
- 融(23571)
- 金融(23197)
- 经济学院(22635)
- 北京(21747)
- 银(21533)
- 院(21320)
- 基金
- 项目(118458)
- 科学(92461)
- 基金(88503)
- 家(80282)
- 国家(79647)
- 研究(78627)
- 科学基金(67263)
- 社会(52285)
- 社会科(49946)
- 社会科学(49933)
- 基金项目(46829)
- 省(45488)
- 自然(45456)
- 自然科(44483)
- 自然科学(44467)
- 自然科学基金(43752)
- 划(39178)
- 资助(36742)
- 教育(34947)
- 编号(28678)
- 重点(27264)
- 部(25834)
- 创(25729)
- 发(25321)
- 创新(24142)
- 计划(23959)
- 科研(23926)
- 国家社会(22634)
- 业(22027)
- 教育部(21914)
共检索到253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绍杰 郭彩芬
本文从电子货币与纸币的区别出发,分析了这种新型信用货币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理论产生的多方面的冲击:电子货币使货币性质发生了变化;动摇了货币的主权化发行;对货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改变了货币供应量计算的基数和乘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
电子货币 金融理论 货币乘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倩
金融冲击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冲击叠加的研究方法,将异质性行为人、认知局限假设和金融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参数设定结构下金融冲击的短期效应,探索应对金融冲击的合意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注重调控产出波动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产出波动的过度平抑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冲击的调控效果,注重调控通货膨胀波动会引发受担保中间部门的产出和总产出在施行货币政策后出现持续、显著的波动。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采用适度调控总产出的策略应对金融冲击,同时应减弱金融冲击发生后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关注,以达到减弱金融冲击短期效应,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目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面对我国加入WTO而言 ,中国金融业除了有效调动和提升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能力外 ,同时 ,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在宏观领域的冲击 ,有效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更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 静
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内部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同时也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可以说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就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融资方式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涌现,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结构格局及其运行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晴 陈诤直
电子支付系统的广泛应用导致传统货币体系中的基础货币界定变得困难。货币乘数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约束逐渐减弱。本文从乘数范式基础、货币工具杠杆支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三个方面 ,阐述了电子支付系统对货币乘数范式的冲击 ,提出电子支付系统对货币体系的深刻影响 ,是信用经济迈向新阶段的必然
关键词:
电子支付系统 货币乘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冬 符文佳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但电子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使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梗阻 ,从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变得难以预测。如挑战传统的货币层次 ;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并使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变得难以测度 ,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抉择和实施。故中央银行应研讨新形势下的对策。BIS提供的建议也可咨借鉴。
关键词:
电子货币 铸币税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倩 纪玉山
当前世界各国的私人部门都在竞相研发电子货币并逐步走向实用化,电子货币的私人发行使它不再仅仅是货币形式的转化,还会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重大冲击,其分散发行所催生的竞争性货币供应格局潜存着货币发行量失控的风险;其对传统货币的替代通过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增加了狭义货币供应量;其不断创新及低套现成本使货币供应统计量失效。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仅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并以公开市场操作冲销扩张的超额储备,同时尽快实现货币政策中间指标从数量型指标转向价格型指标。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 政策措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考察金融冲击对于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货币政策选择,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金融冲击对于房地产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变量均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因而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过程中,政府可以积极利用金融冲击的效应。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表明,对房地产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具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并且对房价膨胀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优于其他政策机制。因此,在利用金融冲击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对房价膨胀做出反应的政策可以达到稳定房地产市场与提高社会福利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冲击 房价 担保约束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瑞兰
"区块链+货币证券",挑战现行货币金融制度,主要表现为:货币型代币(私人数字货币)挑战现行货币制度,挑战对现行商业银行系统支付、结算清算功能;证券型代币挑战现行证券发行交易制度,ICO挑战现行证券发行方式,挑战现行证券交易结算业务模式;代币去中心化挑战中心化管理规则、加密性挑战信息公开规则、不可篡改性挑战事后救济方式;代币炒作代币引发投机泡沫,资金外逃难以制止,ICO圈钱孕育金融风险。要审慎规范实施"区块链+货币金融",目前禁止发行私人数字代币但加强主权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禁止ICO但要加强研究,研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区块链 代币 货币金融制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吴周恒
21世纪以来,较为频繁地遭受外部负向重大冲击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对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指引的双重需求。基于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取决于金融市场摩擦程度的理论逻辑,从近年来给中国金融结构和金融运行机制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数字金融出发,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回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区别可归结为中央银行资产总量和结构调整的差异,前者调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后者调控不同金融资产市场间的利差。在经济遭受严重负向冲击时期,基准利率调控受到有效利率下限的限制,而冲击会放大利差水平,因而非常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数字金融影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相对效果,是基于利率和利差变动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相对大小实现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影响效果越大。本文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与传统理论逻辑纳入统一的框架,并提出中国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选择不仅是经济波动的函数,还是金融发展水平的函数。本文对于新时期如何根据经济冲击特征创新和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景富 李洪权
随着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银行业竞争的发展,异地融资是当前信贷市场的一个新现象,由此对传统银行微观经济学中的长期客户关系理论、排他性理论和货币宏观经济学中的信贷周期理论均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四平市近五年异地融资为个案,分析了当前异地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阐述了异地融资的利弊,提出了规范和管理异地融资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异地融资对信贷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造成的宏观经济风险的扩散效应需要相应的货币调控机制加以干预。
关键词:
异地融资 信贷市场 货币调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玲 陈登科
本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产出水平带来正面影响,而跨国面板数据回归显示,这可能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一般物价水平影响更大有关,这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相对改善相关;此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呈现典型的"逆周期"操作特征,且利率"逆周期"特征更加明显;非线性石油价格情形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冲击反应方向不变,但反应幅度减少,该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不作为"优于微调。
关键词:
油价冲击 货币政策 非线性油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