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3)
- 2023(11676)
- 2022(9913)
- 2021(9142)
- 2020(7572)
- 2019(17071)
- 2018(16544)
- 2017(32171)
- 2016(17552)
- 2015(19223)
- 2014(19174)
- 2013(18536)
- 2012(17031)
- 2011(15442)
- 2010(15491)
- 2009(14662)
- 2008(14651)
- 2007(13138)
- 2006(11719)
- 2005(10550)
- 学科
- 济(63236)
- 经济(63124)
- 管理(58194)
- 业(53606)
- 企(43851)
- 企业(43851)
- 方法(26292)
- 数学(23226)
- 财(23223)
- 数学方法(22963)
- 农(20356)
- 制(19084)
- 中国(17644)
- 贸(16752)
- 贸易(16746)
- 易(16438)
- 业经(15635)
- 务(13985)
- 财务(13946)
- 财务管理(13911)
- 企业财务(13208)
- 银(13173)
- 银行(13137)
- 农业(13109)
- 行(12440)
- 体(12347)
- 融(11946)
- 金融(11944)
- 策(11850)
- 学(11834)
- 机构
- 学院(247923)
- 大学(247161)
- 济(105107)
- 经济(102966)
- 管理(95603)
- 研究(83728)
- 理学(82077)
- 理学院(81227)
- 管理学(80014)
- 管理学院(79560)
- 中国(67246)
- 财(54158)
- 京(50496)
- 科学(49131)
- 农(45127)
- 所(42256)
- 财经(41350)
- 中心(39225)
- 江(38551)
- 业大(37849)
- 研究所(37760)
- 经(37502)
- 农业(35454)
- 经济学(32404)
- 北京(31607)
- 财经大学(30634)
- 院(30190)
- 州(29896)
- 经济学院(29264)
- 范(29159)
- 基金
- 项目(163672)
- 科学(129307)
- 基金(120693)
- 研究(117418)
- 家(106201)
- 国家(105311)
- 科学基金(90098)
- 社会(76840)
- 社会科(72982)
- 社会科学(72968)
- 基金项目(63313)
- 省(63062)
- 自然(58573)
- 自然科(57242)
- 自然科学(57224)
- 自然科学基金(56272)
- 教育(53823)
- 划(53730)
- 资助(49241)
- 编号(46239)
- 成果(37951)
- 重点(36952)
- 部(36924)
- 制(35134)
- 创(34734)
- 发(34341)
- 创新(32564)
- 课题(32439)
- 国家社会(32120)
- 教育部(31850)
- 期刊
- 济(116594)
- 经济(116594)
- 研究(75896)
- 中国(50603)
- 财(43238)
- 农(41103)
- 学报(40261)
- 科学(35953)
- 管理(35767)
- 融(32171)
- 金融(32171)
- 大学(30836)
- 学学(29437)
- 农业(26701)
- 教育(22732)
- 财经(20878)
- 经济研究(19650)
- 业经(19572)
- 技术(19224)
- 经(17803)
- 问题(15104)
- 贸(14015)
- 业(13372)
- 国际(12561)
- 版(12437)
- 理论(11897)
- 商业(11477)
- 科技(11475)
- 技术经济(11261)
- 现代(10790)
共检索到378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光友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制度下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传统货币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电子货币改变了传统的货币结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在放大货币乘数效应的同时加大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并加剧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对经济的冲击,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率也随之下降。
关键词:
电子货币 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兵超
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有效工具。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这一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在商业银行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只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改变准备金的总额,因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没有影响,或影响都很小;而当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只有很少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但使基础货币增加。于是,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从来 朱恩涛
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息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芮莉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彦华
本文采用2003~2008年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2003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有长期稳定关系,而在短期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并没有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靳平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本文从这一现象展开分析,讨论了当前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认为货币政策紧缩效果不佳不仅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更有其本质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紧缩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闫先东 刘西 马国南
央行通过调整法准率,以较低成本对冲因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来的流动性,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解决货币政策两难问题。根据本文研究,(1)假定2000年后法准率维持不变,若保持相同的基础货币增速,2011年9月,广义货币增速将达到36.2%,比实际值高23.2个百分点;若要保持相同的广义货币增速,2011年9月,所需的基础货币仅为12.5万亿元,比实际基础货币少8.7万亿元,这对公开市场操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短期内银行会降低超储率来应对法准率的上调;但商业银行最终会调整到一个最优的超储率。(3)从趋势看,降低法准率有利于超储率向最优水平恢复,但政策效果体现尚需时间。
关键词:
法准率 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扬 彭兴韵
法定存款准备要求与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施加的最重要的两项管制制度。从功能上看,这两项制度都有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效果,基于这种联系,将这两项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细致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法定存款准备金被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新的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资本金监管产生的货币政策效应,已经渗透到许多原有货币政策工具都暂时无法达到的领域。这也正是国外资本充足率监管逐渐覆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深刻根源。由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发挥作用,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若干新的重大变化,并且随着监管的深入,不断跟踪与...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货币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谦 何蓉
在货币紧缩过程中,使用准备金率工具关键在于把握好尺度,降低政策超调风险,为此必须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上限。本文依据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在分析货币经济中"漏出"问题解决方式和货币控制的基础上,以存款准备金率来统一度量货币政策空间,建立起一个分析框架,得出一个基于宏观调控考虑的、用以衡量货币政策空间的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限公式,测算了1993年以来各年的上限值,并结合货币政策使用力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为,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限客观存在,在引入菲利普斯曲线之后,发现在经济处于不同状态、各种因素持续变动时,准备金率理论上限是动态变化的。对准备金率理论上限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从宏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子漫 齐文卓 张凯
当银行面临资本和存款准备金监管双重约束时,银行信贷不仅对货币政策做出反应,而且还受其他银行行动的影响。银行的信贷具有相互替代效应,会抵消一部分货币政策影响。当银行都不满足双重约束时,货币政策对这些商业银行信贷无效。当不满足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逐渐增加时,货币政策边际递减效应会增大。货币政策逐渐减弱是因为不满足资本约束或存款准备金约束的商业银行越多,这些商业银行因约束条件的限制而使得信贷对货币政策越不敏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桂梅 任健
文章通过构造我国货币乘数模型,研究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在存贷比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重约束下,面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比可互使对方失灵;货币乘数随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分为斜率不同的四个阶段;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有特殊性和局限性。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协调好存款准备金与存贷比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关注保证金存款;关注非信贷资金运用对存款准备金率作用的影响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巴曙松在实行部分准备制度和二级银行制度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宏观金融调控的传统工具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存款准备金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准备金水平及其调整,主要指中央银行对准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安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慧 纪志宏 崔永
近年来,我国开始频繁使用准备金率工具来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但法定准备金要求作为一种税收,可能类似于其它政府税收,会存在一个最优准备金率。当法定准备金率上调到某一水平之后,反而会由于"税基"的流失而导致准备金率工具在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控制中的功能弱化。本文基于微观经济主体最优化行为,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相应的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当前我国的最优准备金率为23%左右,如果提高到23%以上,准备金率工具对冲流动性和控制货币信贷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就需要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和准备金存款利率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泽华 周闯
利用2005-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Panel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对比分析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均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并会加剧经济波动;而央行沟通的政策效果则更加迅速及时,且有效地避免加剧经济波动的不合意现象;受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主体市场化水平差异的影响,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调节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总体而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作用相对显著,而央行沟通对实现稳定物价目标更具优势。因此,央行应围绕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