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2)
2023(5167)
2022(4363)
2021(4130)
2020(3433)
2019(7524)
2018(7720)
2017(14299)
2016(7331)
2015(8039)
2014(7437)
2013(7093)
2012(6497)
2011(5711)
2010(5815)
2009(5304)
2008(5371)
2007(4986)
2006(4157)
2005(3600)
作者
(18876)
(15617)
(15501)
(14517)
(10055)
(7353)
(7016)
(5903)
(5820)
(5630)
(5221)
(5187)
(4953)
(4899)
(4832)
(4692)
(4595)
(4580)
(4515)
(4354)
(3865)
(3654)
(3635)
(3604)
(3544)
(3512)
(3477)
(3374)
(3170)
(2975)
学科
管理(26919)
(26210)
(24722)
经济(24712)
(24558)
企业(24558)
技术(14025)
方法(12060)
技术管理(11239)
数学(10247)
数学方法(10051)
(7265)
贸易(7258)
(7134)
(7045)
中国(7033)
业经(6793)
理论(6403)
(6269)
银行(6263)
(6157)
(5936)
(5170)
(5037)
金融(5036)
产业(4256)
(4253)
财务(4242)
财务管理(4233)
(4220)
机构
学院(95650)
大学(94082)
(40089)
管理(40055)
经济(39211)
理学(34105)
理学院(33794)
管理学(33232)
管理学院(33031)
研究(28565)
中国(25661)
(19258)
(19227)
科学(15717)
财经(14857)
(14687)
中心(14639)
(13476)
(13218)
(12446)
经济学(12336)
北京(12300)
研究所(11702)
商学(11491)
商学院(11355)
财经大学(11127)
经济学院(11065)
技术(10956)
业大(10940)
(10709)
基金
项目(61979)
科学(50024)
研究(47378)
基金(44516)
(37819)
国家(37497)
科学基金(33809)
社会(30469)
社会科(29127)
社会科学(29123)
(25754)
基金项目(23362)
教育(22185)
自然(21125)
自然科(20772)
自然科学(20768)
(20751)
自然科学基金(20445)
(20128)
编号(18497)
资助(17955)
创新(17604)
成果(14696)
重点(13638)
课题(13321)
(13161)
(12859)
(12800)
国家社会(12667)
(12621)
期刊
(43276)
经济(43276)
研究(29919)
中国(22688)
管理(18641)
(15607)
(14977)
金融(14977)
教育(12862)
技术(11471)
科学(11185)
学报(10443)
大学(8558)
(8296)
经济研究(7910)
学学(7838)
科技(7443)
财经(7269)
业经(6916)
技术经济(6549)
(6302)
(5799)
农业(5538)
图书(5352)
商业(5088)
(5080)
论坛(5080)
统计(4831)
理论(4777)
(4651)
共检索到149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鲁新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络银行的运作及功能应用以惊人速度发展,针对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了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差异,研究电子货币形态发展和应用趋势,探讨了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和网络标准等方面创新,指出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是未来工商业和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史新鹭  周政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支付媒介的电子货币日益普及。以中国电子支付发展为背景、以电子货币替代为视角,将电子货币划分为银行卡电子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分别研究了这两类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并运用1999~2017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电子货币能够放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量,其中,银行卡电子货币扩大了央行监控下的货币供给,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不仅扩大了央行监控下的货币供给,而且也扩大了央行监控外的货币供给。因此,央行应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原则,尽快建立起电子货币统计监测系统及指标体系,借鉴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经验,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新鹭  周政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电子支付、电子货币有关的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国电子支付发展为背景、从电子货币替代视角出发,将电子货币划分为银行卡电子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分别研究了这两类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投机需求和预防需求,因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交易需求、投机需求还是预防需求,银行卡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都是不完全的,而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则能够对现金产生完全替代。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指出未来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积极促进我国电子支付发展、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的同时,探索电子支付背景下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2012年底以来,部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推出基于证券资金账户、货币基金的消费支付服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热议。可以预见,这一基于支付领域的工具创新,将会对证券和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并给传统金融分业格局带来冲击,且未来将改变居民的投资与消费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晴  陈诤直  
电子支付系统的广泛应用导致传统货币体系中的基础货币界定变得困难。货币乘数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约束逐渐减弱。本文从乘数范式基础、货币工具杠杆支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三个方面 ,阐述了电子支付系统对货币乘数范式的冲击 ,提出电子支付系统对货币体系的深刻影响 ,是信用经济迈向新阶段的必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刘海二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支付完全有可能取代现金和信用卡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是电子货币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子货币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二者具有网络规模效应,而预期在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网络规模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网络规模效应的凸显,移动支付的低交易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减少了人们对现金货币的需求,改变了货币需求的形式。同时,中央银行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并行发行货币,将会冲击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形式的改变和电子货币的私人供给,将会使得货币控制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这时需要中央银行发明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这一冲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邹传伟  
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数字货币(DC/EP)已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DC/EP的技术特性究竟怎样?它的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根据公开渠道信息,梳理央行DC/EP核心特征并推测DC/EP设计,在与"断直连"前后的第三方支付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DC/EP对支付和货币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留卿  
电子货币作为金融创新品牌,已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发展我国电子货币市场要在经营体制、服务意识和观念等方面有所创新。防范电子货币市场的风险要从完善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内控机制,培育和壮大个人信用评估业,强化金融监管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弋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不仅改变了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更给传统货币创造理论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电子货币纳入货币供给的研究范畴中,考察了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发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的影响,构造了包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三级创造体系。研究发现,电子货币能够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放大货币乘数方面尤为明显,需要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中更加关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武聪  陈孝明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本文基于电子货币中第三方电子支付视角,探讨第三方电子货币支付对货币供需的影响机制,研究第三方电子支付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采用2006-2015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电子支付将对我国货币供需机制、流动性以及货币乘数产生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博  
货币供给量作为金融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一直以来都是宏观调控机构和研究人员衡量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支付系统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电子支付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在电子支付对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替代性影响作用的视角,研究了电子支付与货币供给量指标的趋势关系和结构关系,认为电子支付在货币供给量指标的增长速度和结构变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货币供给数据的认知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段伟杰  陈文晖  
随着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方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电子货币逐渐取代现金和银行卡成为最主流的支付方式,而这对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以Romer (1986)构造的简单一般均衡家庭货币需求模型以及Miller-Orr(1966)企业货币需求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电子货币的货币需求模型,以研究电子货币对于家庭及企业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同时采用ARDL模型,选取2007-2018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替代程度的增加会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水平,增加货币需求总量预测难度,进而弱化货币政策执行效率,也会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建议创新利率调控手段,有效控制货币供给数量;拓展经营业务,增强银行竞争力;顺应数字化支付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工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全颖  杨大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改变货币流通方式和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支付货币电子化对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产生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支付货币电子化的普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加了货币供给。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传导机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敏感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