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7)
2023(16624)
2022(14539)
2021(13265)
2020(11197)
2019(25739)
2018(25406)
2017(49680)
2016(26333)
2015(29463)
2014(29243)
2013(28629)
2012(26081)
2011(23516)
2010(23431)
2009(21438)
2008(20457)
2007(17711)
2006(15638)
2005(13633)
作者
(74221)
(61967)
(61353)
(58542)
(39542)
(29491)
(27873)
(24305)
(23581)
(21769)
(21000)
(20839)
(19537)
(19279)
(19222)
(18671)
(18345)
(18081)
(17731)
(17562)
(15134)
(15009)
(14796)
(14150)
(13871)
(13772)
(13418)
(13295)
(12452)
(11974)
学科
(125348)
经济(125224)
管理(79116)
(70470)
(58979)
企业(58979)
方法(54672)
数学(48269)
数学方法(47705)
中国(29531)
(27246)
(27166)
地方(26842)
业经(24769)
(24170)
(20260)
贸易(20251)
环境(20232)
(19567)
农业(18460)
(17946)
理论(17631)
(17454)
(17424)
财务(17383)
财务管理(17344)
企业财务(16414)
技术(16078)
(16017)
地方经济(15553)
机构
大学(375715)
学院(373749)
(158563)
经济(155333)
管理(151421)
理学(132178)
理学院(130787)
管理学(128519)
管理学院(127840)
研究(122447)
中国(90057)
(78688)
科学(74102)
(69642)
(59183)
财经(57087)
中心(55811)
研究所(54041)
业大(53319)
(53123)
(52573)
(51971)
北京(49258)
经济学(49031)
(47755)
师范(47355)
(45038)
经济学院(44044)
(42883)
财经大学(42569)
基金
项目(260138)
科学(205829)
基金(190890)
研究(189092)
(165207)
国家(163909)
科学基金(142929)
社会(121998)
社会科(115835)
社会科学(115806)
基金项目(101304)
(99853)
自然(92927)
自然科(90817)
自然科学(90799)
自然科学基金(89149)
教育(86324)
(83787)
资助(79236)
编号(76307)
成果(60000)
重点(57429)
(57384)
(54929)
(53489)
课题(51160)
国家社会(50794)
教育部(49958)
创新(49940)
科研(49756)
期刊
(170666)
经济(170666)
研究(109984)
中国(62866)
管理(55283)
学报(55168)
(52710)
科学(51638)
(46430)
大学(42830)
学学(40425)
教育(34407)
技术(33540)
农业(32104)
(29211)
金融(29211)
经济研究(28938)
财经(28109)
业经(26679)
(24028)
问题(23111)
图书(19683)
技术经济(19442)
统计(18787)
理论(17967)
商业(17489)
(16825)
科技(16707)
现代(16662)
资源(16482)
共检索到536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永彪   董新宇  
以中国35个城市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等数据分析方法,对电子政务、营商环境、城市创新力与城市经济活力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结果发现:电子政务对营商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子政务、营商环境均对城市经济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电子政务在营商环境与城市经济活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不仅营商环境在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活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城市创新力在电子政务、营商环境与城市经济活力之间也发挥中介作用,且营商环境和城市创新力在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活力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创新力和城市经济活力等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细嘉  
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城市旅游绩效,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该城市的人均旅游总收入和人均旅游接待总人次越多,该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和选用“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异质性检验显示:在金融发展较落后地区和市场化进程较缓慢地区,数字经济对城市旅游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能旅游经济、政府主导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加强数字与旅游政策协同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明栋  陈雯雯  许静茹  
构建双向固定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效果及其动态演进规律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可以使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约0.036。从动态效应看,撤县设区在实施后的第4年开始显著促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且作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相比,该结果具有滞后性和长效性。政府调控能力和市辖区首位度在撤县设区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中均发挥着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撤县设区的政策效果对上述两个因素高度依赖。因此,应建立健全行政区划调整的规范标准与审批机制,因地制宜布局撤县设区工作。同时,协同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市场调节作用,缩短政策响应时间,保障和增强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寿义  范晓莉  
文章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基于1999-2009年我国2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和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但城市化水平、物资资本投资及技术创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增长,并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城市化水平和物质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高,而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国  冷浪平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胥敬华  曾铖  郭兵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各中心城市都将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该文运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7个中心城市2000~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松弛变量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城际差异。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13年间提升了2.3%,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中西部中心城市仅依靠城市固定投资不能实现GDP产出最优,同时对投资松弛变量的测算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已不能促进上海等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俞梅珍  林志帆  
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城市经济规模、投资水平、非农产业比重、是否为副省级城市、是否为珠三角城市、是否为沿海港口城市等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从总体上看,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使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产业专业化的潜在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有一个最优的临界水平;在到达该临界水平前,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在越过该临界水平后,过度的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俊松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熵指数探讨了城市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集聚经济、城市产业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城市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都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多样化的作用显著大于专业化的作用;(2)并非所有的多样化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知识溢出为主要影响机制的相关性多样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以组合效应为主的无关性多样化不能或尚未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文章验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峰   蓝庆新   韩萌  
为厘清北京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障碍,基于对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必要性及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数字经济开放度、数字经济治理能力5个维度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入选GYbrand编制的2022年度《世界城市500强》排行榜前23位城市以及广州和深圳为样本,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突变级数法和障碍诊断模型,测算和剖析25个城市2017—202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阻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市的数字经济水平在全球各大型城市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数字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投资与研发积极性尚未充分激发、经济效益释放滞后、治理环境不完善。为促进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议北京市加强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宽数字经济投资促进渠道、促进新型消费提质扩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文章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资本流动模型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09年我国653个县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效应导致大城市以更高的效率吸收资本,城市规模增长促进了资本深化;控制其他因素后,人口规模增加1%推动城市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增加0.22%,而省会以上城市的管理职能放大了城市规模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星  
文章利用2005-2014年我国省会城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城市规模综合指标,全面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全国总体和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全国整体范围上加剧了雾霾污染,但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的雾霾污染均体现出抑制作用;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地区看,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皆呈现U型曲线关系,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不同控制变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具有不同表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春宇  仲深  
本文根据2000—2006年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经济发展指标的年度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判断了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态。针对流通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各省会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检验表明流通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影响程度具有地区差异。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各地区将以不同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