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8)
2023(10235)
2022(9106)
2021(8618)
2020(7173)
2019(16863)
2018(16810)
2017(33136)
2016(17888)
2015(20109)
2014(20285)
2013(20208)
2012(18152)
2011(16315)
2010(16133)
2009(14797)
2008(14394)
2007(12562)
2006(10998)
2005(9624)
作者
(51875)
(43039)
(42650)
(40351)
(27491)
(20551)
(19413)
(17030)
(16481)
(15372)
(14797)
(14186)
(13551)
(13504)
(13162)
(12977)
(12779)
(12777)
(12244)
(12094)
(10609)
(10386)
(10283)
(9780)
(9578)
(9467)
(9459)
(9442)
(8637)
(8360)
学科
(73178)
经济(73098)
管理(53104)
(50099)
(42720)
企业(42720)
方法(35891)
数学(31033)
数学方法(30732)
(18344)
中国(17559)
(17355)
(16221)
业经(15911)
地方(14335)
(14251)
贸易(14242)
(13773)
理论(12533)
(12414)
环境(12156)
(12047)
农业(11961)
(11538)
财务(11480)
财务管理(11462)
技术(11265)
企业财务(10892)
(10641)
金融(10640)
机构
大学(257721)
学院(255200)
管理(106683)
(100340)
经济(98041)
理学(92929)
理学院(91925)
管理学(90421)
管理学院(89980)
研究(82704)
中国(61813)
(55114)
科学(51472)
(45282)
(41108)
(38304)
业大(38018)
研究所(37438)
中心(37253)
财经(37235)
(35426)
北京(35028)
(33899)
(33042)
师范(32780)
农业(30013)
(29930)
(29629)
经济学(29162)
财经大学(27910)
基金
项目(177013)
科学(139347)
研究(129401)
基金(129150)
(111822)
国家(110911)
科学基金(96094)
社会(80400)
社会科(76156)
社会科学(76132)
基金项目(69611)
(68250)
自然(64016)
自然科(62526)
自然科学(62513)
自然科学基金(61415)
教育(58773)
(57523)
资助(53452)
编号(53162)
成果(42278)
(38956)
重点(38800)
(36811)
(36796)
课题(35566)
创新(34191)
科研(33862)
教育部(33544)
大学(33237)
期刊
(108813)
经济(108813)
研究(75107)
中国(44768)
学报(39266)
管理(38731)
科学(37167)
(33822)
(33040)
大学(29559)
学学(27743)
教育(26195)
农业(23878)
(21818)
金融(21818)
技术(21559)
业经(18354)
财经(18077)
经济研究(17158)
(15232)
图书(14558)
理论(14382)
问题(13982)
实践(13327)
(13327)
技术经济(12733)
科技(12477)
商业(12174)
(12045)
现代(11824)
共检索到36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杰鲲  
微观结构文献和实证模型对于交易强度(交易持续期的倒数)与知情交易之间的关系的预测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研究该问题的实证框架,并采用上海股票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基于利好消息的交易通常会使交易强度增大,而基于利空消息的交易通常会导致较长的交易持续期;(2)较长的持续期会导致价格下跌和较低的波动率: (3)在较低频率数据(如日数据、周数据或月数据)中普遍存在的杠杆效应在本文采用的交易数据中被拒绝。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葛伟  余振  
本文利用200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一般上市公司季度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与特征组合相对超额收益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当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变大时,持有盈余价格比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高、账面市值比低、价格高、规模大的股票的当期相对超额收益变大,知情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第二,当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变大时,持有股息率低、盈余价格比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低、账面市值比低、价格低、规模小的股票的未来相对超额收益变大,知情机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知情机构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由于其更关注当期利益,而忽略长期价值投资,不利于维护股市的稳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剑鸣  
本文探讨了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分析了交易双方在信息完全下的博弈行为,得出企业只有在诚实策略下获得的收益大于欺诈收益时,模型得到唯一的均衡解(诚实,交易)。要保障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提高欺诈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以及欺诈成本,具体政策建议如下:建立网络商品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网络交易平台数据库;建立健全第三方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市场信用建设;建立专业监管队伍,构建新型网络监管模式;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谭地军  田益祥  黄文光  
Admati和Pfleiderer[1]认为交易强度的增加,可能来自于知情交易也可能来自于流动性交易。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上持续期间、交易量和波动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识别知情交易和流动性交易的证据。与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均不同的是,本文的实证结果认为:波动率与持续期间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交易量较小时,交易强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流动性交易;而交易量较大时,交易强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知情交易。最后,本文对以上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通过分析波动率日内特征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还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知情交易通常发生在刚开盘的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正欣  张维  熊熊  张永杰  
文章建立人工股票市场模型,研究市场交易机制对市场交易策略的影响。文章设计实验分别在不同指令簿透明度和最小报价单位的指令驱动市场条件下研究市场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结果表明,交易机制对不同交易者比例的市场交易策略的影响效果不同,说明相同的机制设计可能对于不同特征的市场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制定市场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本身的特征,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市场政策和交易规则。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伟斌  王立立  
本文充分利用我国限价指令驱动市场分笔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在交易量持续期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符合限价指令驱动市场特征的流动性指标,并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出发,选取了非对称信息的若干代理变量,分析非对称信息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对万科A、B股的实证结果发现:(1)交易量持续期拥有信息含量,看涨行情会导致交易强度增大,看跌行情则导致较长的持续期。这反映了卖空限制的作用和投资者的追涨行为。(2)非对称信息是影响流动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投资者看法差异严重、价格剧烈波动以及长的交易量持续期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现祥  朱巧玲  
本文在梳理交易费用测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交易费用测量难点的出路是把交易费用的测量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层次的交易费用(总量交易费用)和微观层次的交易费用(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分析表明,微观层次的交易费用之和并不等于宏观层次的总量交易费用。总量交易费用的大小决定着微观层次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大小。社会总量交易费用的上升与每一笔交易的交易费用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并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雄华  杜志维  徐晟  
基于招商银行超高频数据,文章检验得出交易持续期"日内效应"呈现倒"V"形状,并以ACD模型和UHF-GARCH模型分析交易持续期变化规律以及其对收益率和波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股票的交易持续期存在集聚效应,并且交易持续期越长,收益率越高,分析表明较长的交易持续期是由于市场参与者缺乏有效信息,知情交易者较少导致,为我国证券市场微观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颜虹  苏锡坤  
本文采用Engle和Russell提出的自回归条件持续期(ACD)模型,对上证A股的交易持续期进行研究,为了检验交易持续期对交易的影响,选择A股中任意20只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上证A股的股票交易持续期存在明显的日内效应和"集聚性"。拟合的EACD模型可预测上证A股交易发生的频率或强度,预测结果对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玉坤  郑建华  王晓芳  
使用PCD模型,通过引入买卖价差、交易量、交易规模、委托指令流等交易信息变量探讨交易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买卖价差与期望交易持续期显著正相关,不支持Easley和O’Hara(1992)的观点。同时大规模的交易能够显著地延长交易持续期,而中等规模的交易能够减小交易持续期,证实了知情交易者的隐藏交易假说。指令流信息中的买卖申报数量也对交易持续期有显著的影响,上期买卖申报数量与本期交易持续期正相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毅清  黄圣男  王志刚  
采用分工演进与交易费用理论对共存状态下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与阐释,用"转化"的概念取代了"替代"的概念,并分析了我国现存环境下"互补性"体现的弊端,进一步研究了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开国  李涛  柴俊  
本文不同于传统的用报价价差的方法度量执行成本,而是采用有效价差及其分解成分更为准确地度量执行成本和反映交易对价格形成的影响。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特有的订单数据和交易数据,将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个人投资者和两类机构投资者,分别研究其指令执行成本并加以比较,结果发现,个人投资者与两类机构投资者具有显著不同的执行成本,个人投资者具有更小的有效价差,原因在于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具有更小的价格影响,而且价格影响的差别远大于已实现价差的差别。另外,财富水平不同的投资者其执行成本也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理解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执行成本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郜亮亮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但农户在流转市场上能否转入自己想要转入数量的土地尚无人关注。本文利用全国6省1200户2000年和2008年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的流转意愿多大程度上可以在流转市场上得以实现,进而考察流转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性、对称性和动态性。研究表明,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交易成本,因此流转市场是不完善的。具体结论:第一,流转市场存在明显进入门槛,进入市场后农户也无法实现完全调整,转入户2000年和2008年分别能实现调整意愿的24%和37%,高于转出户的19%和18%;第二,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存在非对称性,转入户比转出户面临的交易门槛高,但进入市场后转入户调整意愿实现程度高于转出户;第三,从2000年到2008年,流转市场的交易门槛显著降低了,但进入市场后调整意愿实现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第四,农资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程度更严重,因此农地流转市场发挥了将土地这种"不能移动"的要素移动起来以迎合那些"本该移动"的要素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降低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峰  郭华  潘炳红  
针对私有信息获取途径的差异性对知情交易的类型进行细分,将信息加工者引入EKOP模型,对市场的信息分布特征进行更准确的刻画,进一步从资产定价理论出发,以于AH股市场双重上市的股票为样本,对比考察不同股票市场环境下知情交易对于股价中私有信息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市场环境会影响知情交易的信息传递效率,H股市场的效率高于A股市场;相对于信息加工者,内幕交易者更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并促进信息传递的实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向晖  
电子化市场经常被简称为电子市场,有时又被称作网上虚拟市场、互联网市场或数字市场,它具有传统市场撮合交易、便利交易和规范交易的功能,但却没有象传统市场那样有形的交易场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