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5)
- 2023(9055)
- 2022(7163)
- 2021(6397)
- 2020(5554)
- 2019(12907)
- 2018(13001)
- 2017(25511)
- 2016(14017)
- 2015(16293)
- 2014(16790)
- 2013(16544)
- 2012(15104)
- 2011(13694)
- 2010(13768)
- 2009(13024)
- 2008(13130)
- 2007(12119)
- 2006(10664)
- 2005(9689)
- 学科
- 济(61819)
- 经济(61765)
- 管理(40487)
- 业(38362)
- 企(30258)
- 企业(30258)
- 方法(27795)
- 数学(24160)
- 数学方法(23948)
- 农(18833)
- 中国(17300)
- 业经(14619)
- 财(13640)
- 学(12988)
- 贸(12847)
- 贸易(12844)
- 地方(12823)
- 易(12503)
- 农业(12495)
- 制(11093)
- 和(10790)
- 理论(9700)
- 发(9099)
- 银(8834)
- 银行(8809)
- 环境(8769)
- 务(8426)
- 财务(8373)
- 行(8348)
- 财务管理(8346)
- 机构
- 大学(212380)
- 学院(211643)
- 济(85220)
- 经济(83327)
- 管理(81292)
- 研究(70644)
- 理学(69792)
- 理学院(69032)
- 管理学(67775)
- 管理学院(67387)
- 中国(53065)
- 科学(45466)
- 京(45300)
- 农(38593)
- 财(37827)
- 所(36793)
- 研究所(33643)
- 中心(33238)
- 江(32929)
- 业大(32828)
- 农业(30566)
- 财经(30530)
- 范(28880)
- 师范(28590)
- 北京(28436)
- 经(27590)
- 州(26275)
- 经济学(26194)
- 院(24778)
- 经济学院(23811)
- 基金
- 项目(139800)
- 科学(109248)
- 研究(100978)
- 基金(100503)
- 家(87961)
- 国家(87286)
- 科学基金(74198)
- 社会(63541)
- 社会科(60116)
- 社会科学(60094)
- 省(55068)
- 基金项目(53545)
- 自然(47925)
- 自然科(46686)
- 自然科学(46671)
- 教育(46327)
- 划(46209)
- 自然科学基金(45839)
- 编号(42608)
- 资助(40638)
- 成果(34725)
- 重点(31536)
- 发(30876)
- 部(30756)
- 创(28423)
- 课题(28383)
- 科研(26814)
- 创新(26560)
- 国家社会(26358)
- 教育部(25969)
共检索到309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现凯 刘宇
文章将电子废弃物(E-waste)作为一种资源来研究,并提出了由E-waste生产者、回收者、分解者、吸收者组成的E-waste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简单资源循环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重点分析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成本推动机理、效益拉动机理、环境取向机理和协同作用机理。使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中的相关企业能够进一步认识共生网络中各种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系统,保障共生网络的稳定健康发展,最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能源。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资源化 共生网络 机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脆弱性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实践发展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从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网络的供应、回收、资源化和市场化四个环节提取24个脆弱性影响因素,并将其映射到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三个维度。建立DEMATEL-ISM-ANP集成方法,采取专家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开展实证研究,解析各影响因素组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计算各脆弱性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而采用综合指数法开展脆弱性评价,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网络脆弱性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网络结构特征,24个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驱动、互动、随动和独立四种类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圣鹏 翟凯 杜欢政
发展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举措。基于对BA模型增长与择优连接规则的修正,构建共生网络结构模型;采用平均场方法,推导共生网络的度分布与幂指数;通过Matlab数值分析,探讨相关因素对共生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从而解释并揭示共生网络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择优连接规则考虑"资源匹配度、节点适应度"等因素作用,能很好地模拟共生网络演化过程;节点连接较高的"机会成本",是导致共生网络具有低幂指数、为亚标度网络的重要原因;区域废弃物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对网络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并进一步明晰共生网络主要是围绕核心节点所形成的网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忠直
本文分析了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和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功能,导出了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生产优化条件。根据废弃物市场定价的资源含量与治污难度的函数特征,研究了在边际收益均衡和市场博弈均衡下的市场定价机制,给出了废弃物市场交易定价的求解条件。作为一个自负盈亏单位,把废弃物的购买(可正可负的)支出计入成本,资源化价值作为效益,推导了废弃物投入量作为变量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光富 鲁圣鹏 李雪芹
产业共生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废弃物资源化重要的创新型工具。本文在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产业共生的学科地位、概念、类型与效益进行梳理,重点探讨产业共生形成的"顶层规划、自组织和政府促进"三种驱动模式,阐述产业共生演化的过程、影响因素、网络评价与优化方法。认为未来产业共生关注的对象应从工业废弃物拓展到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城市共生来开发"城市矿山"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实现物质从"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生产领域"的闭环流动,促进循环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型城市建设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娟 郑旺
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发展备受关注。在建筑领域,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减碳压力与动力并存,我国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碳足迹测算及评估体系。对此,论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废弃物概念性框架,对比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政策、资源化与减量化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尚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碳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性框架,综述了国内外生命周期评价应用案例;再次,基于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构建了碳足迹计算体系;最后,结合我国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双碳”目标提出了建议,以推动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创新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起俊 张瑞瑞
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着手,围绕产业成长轨迹分析资源化产业各阶段特征,应用龚柏兹曲线初步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成长阶段,利用计算判断法验证发现部分年份数据与结论相悖,通过PEST模型进一步揭示外部宏观环境对产业发展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监督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加强源头管理和健全资源化全产业链标准规范,确保源头分类的同时保证末端治理的标准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娟 郑旺
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发展备受关注。在建筑领域,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减碳压力与动力并存,我国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碳足迹测算及评估体系。对此,论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废弃物概念性框架,对比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政策、资源化与减量化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尚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碳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性框架,综述了国内外生命周期评价应用案例;再次,基于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构建了碳足迹计算体系;最后,结合我国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双碳”目标提出了建议,以推动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的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智远 石东伟 王恩学 张正
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本为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样。大量农业废弃物累积,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污染并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多样新型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应用进展情况,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总结分为5个方向:即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并进行分析究竟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黎霞 杨樱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模式实现这些废弃物的资源化,不仅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农村资源和能源紧张问题,达到多赢的效果。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咏梅 王鹏程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以此探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构。评价结果显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生态效益优劣排序为: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肥料化>材料化;经济效益的优劣排序为: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饲料化>材料化;社会效益的优劣顺序为:基质化>材料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综合效益优劣顺序为:基质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据此,提出了优化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构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茹文 申紫薇 张静
为实现欠发达地区更高效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鼓励资源化企业的技术投资,本文针对由两个资源化企业和一个建造商组成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系统,分别建立有政府补贴和无补贴下的动态纳什博弈供应链模型,研究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业中,政府对资源化企业技术投资的补贴策略。结果表明:当政府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提供补贴时,社会福利及资源化企业的资源化技术水平均得到提升,并且政府应侧重补贴资源化先行企业。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对资源化先行企业的补贴扶持政策,加强对建筑再生产品的宣传推广。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激发资源化企业持续的技术升级动力,不断提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资源化技术投资 纳什博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鹏梅 李慧明
废弃物处理是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是较为理想的途径。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引入复合产出、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的概念,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均衡理论,解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原理,让市场说出生态真理,弥补了产业共生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不足的缺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枚莲 刘静思
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增加,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广西电子废弃物迅速增加,对广西循环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开始凸显。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与回收政策法规的制订情况,根据广西1990年到2006年的电子产品拥有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分析了电子废弃物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针对广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现状,总结了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存在的主要障碍:广西电子废弃物总量分布不确切;对电子废弃物的潜在价值和危害认识不足;民间作坊处理技术的落后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针对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废弃物回收 回收处理 电子废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金友良 彭满如 李世辉
资源价值流会计立足于循环经济"废物资源化"的本质,是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以园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为独特视角,尝试将资源价值流会计的应用边界拓展至园区尺度。根据园区废弃物资源化的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在揭示其物质代谢与价值流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模式下园区废弃物资源化的价值流核算模型;以NX园区为例,分别对园区内企业自行回收、企业间交换及园区集中处理三种废弃物资源化模式进行了价值核算及分析,并剖析了NX园区废弃物资源化中的有效利用价值及损失价值信息。该研究不仅为资源价值流会计由微观企业向中观园区拓展提供了理论及方法支撑,也为推进园区绿色转型升级增添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