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1)
2023(4210)
2022(3606)
2021(3320)
2020(3047)
2019(6873)
2018(6933)
2017(13009)
2016(7285)
2015(8345)
2014(8547)
2013(8719)
2012(8019)
2011(7092)
2010(7206)
2009(6839)
2008(7231)
2007(6767)
2006(6199)
2005(5704)
作者
(21753)
(17942)
(17810)
(17009)
(11436)
(8345)
(8283)
(6928)
(6686)
(6614)
(6163)
(6077)
(5956)
(5818)
(5655)
(5515)
(5443)
(5379)
(5138)
(5059)
(4738)
(4437)
(4429)
(4213)
(3996)
(3973)
(3965)
(3961)
(3733)
(3561)
学科
(29617)
经济(29591)
管理(29341)
(25828)
(23294)
企业(23294)
方法(11644)
(10639)
(8954)
数学(8843)
数学方法(8769)
业经(8765)
产业(8513)
税收(8437)
(8341)
(7446)
(7072)
财务(7051)
财务管理(7032)
地方(7004)
(6734)
企业财务(6612)
(6508)
中国(6201)
(6158)
贸易(6157)
(5970)
技术(5712)
(5664)
结构(5204)
机构
学院(103577)
大学(102791)
管理(43026)
(41910)
经济(40923)
理学(34703)
理学院(34324)
管理学(33864)
管理学院(33623)
研究(33362)
中国(27886)
(23080)
(22816)
科学(20537)
(17806)
(17388)
财经(16611)
(16397)
中心(16008)
研究所(15406)
北京(14863)
(14850)
业大(14783)
(14302)
(12825)
农业(12719)
财经大学(12160)
经济学(12093)
(11971)
(11699)
基金
项目(62807)
科学(48324)
研究(45732)
基金(43725)
(37882)
国家(37582)
科学基金(32082)
社会(27900)
社会科(26597)
社会科学(26592)
(25297)
基金项目(22968)
(20708)
自然(20630)
自然科(20072)
自然科学(20068)
教育(19907)
自然科学基金(19731)
资助(18671)
编号(18362)
成果(15021)
(14464)
重点(14058)
(13327)
(13233)
课题(12945)
创新(12421)
科研(11761)
项目编号(11746)
发展(11662)
期刊
(53116)
经济(53116)
研究(32323)
中国(22622)
管理(20147)
(19592)
学报(15669)
(14475)
科学(14354)
大学(12081)
学学(11255)
技术(10184)
(9969)
金融(9969)
农业(9660)
业经(9059)
教育(8501)
(8085)
财经(8038)
经济研究(7849)
(7279)
(7142)
(6985)
问题(6524)
税务(6082)
技术经济(5883)
商业(5795)
会计(5750)
现代(5676)
图书(5667)
共检索到170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朋蔚  
在分析中国和印度两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法律规范、回收体系和经济技术体系三个方面比较两国在该产业发展上的异同,结果发现:中印两国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规模增长趋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方式以及处理方式上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但是相对中国而言,印度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存在明显滞后。同时,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两国均存在回收和处理方式落后、规则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中印两国应进一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并通过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国际非法电子废弃物进口;同时合理利用和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回收渠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加大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枚莲  刘静思  
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增加,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广西电子废弃物迅速增加,对广西循环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开始凸显。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与回收政策法规的制订情况,根据广西1990年到2006年的电子产品拥有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分析了电子废弃物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针对广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现状,总结了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存在的主要障碍:广西电子废弃物总量分布不确切;对电子废弃物的潜在价值和危害认识不足;民间作坊处理技术的落后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针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江军  
首先分析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现状。然后指出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回收渠道结构不合理、拆解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些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策略,如完善电子废弃物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为、建立电子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伟  刘宝学  
现代生产、生活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并呈急剧上升趋势,合理地回收与利用电子废弃物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对电子废弃物缺乏健全的回收体系和有效的监管,导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为此,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科学化处理电子废弃物使之能够变废为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宁  梅凤乔  叶文虎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两方面介绍德国对家庭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同类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参考。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目标可归纳为三方面:①从家庭产生的废物流中将电子废弃物分离出来;②推动资源再生;③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体与环境健康损害。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体系的参与者可分为七类,其责任内容如下:①政府机关,联邦级行政机关负责政策制定,有权管理生产者注册,协调与监督回收处理过程,联邦州政府负责颁布地方法规并指定公共废物管理机构;②家庭消费者负责将电子废弃物放入专门的收集容器;③分销者可自愿协助电子废弃物的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伟  韩春宇  周三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呈现出组成复杂、类型多样、更新迅速、使用普遍的特点,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多样、堆积如山的电子废弃物。解决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人口大国来说,显得更加急迫。目前来看,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着重从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回收三个环节明确各方义务与责任,探讨电子产品从生产到废弃的全过程控制方法,引入电子产品回收信用评价系统,构建适合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福茂  王聪颖  魏洁  
电子废弃物缺乏规范的回收处理渠道,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围绕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的特点,综合考虑正规渠道的激励因素与非正规渠道的制约因素,建立回收处理渠道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电子废弃物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政策支持,回收处理企业的技术创新,将正规回收处理企业设计规模利用率作为指标调控回收处理状况,加强对二手家电市场的监管等措施,对增加电子废弃物的正规回收处理量及促进回收处理渠道的规范化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迪  宋小龙  杨东  李嘉文  
基于生命周期工具,从物质代谢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益两方面建立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与方法,并以废弃手机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我国回收处理系统的环境绩效水平及其改进潜力。结果显示,废弃手机回收处理系统在物质代谢效率指标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绩效水平,但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尚存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通过情景设置开展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主导回收情景在各项环境绩效指标上均略有改进;区域产业链配套情景下运输距离的减少仅对人体健康改善指标起到优化效果;鼓励部件再使用情景和先进资源化技术情景可显著提升废弃手机回收处理系统的环境绩效,前者优化效果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效益指标上,后者优化效果更均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进  
公众认可、正规畅通的回收体系是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前提。文章梳理总结了当前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的特点,认为当前基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回收体系有效的基础在于该体系的便民性、成本有效性,但同时该体系又面临低端经济性、利益空间有限性、部分ICT电子废弃物缺乏覆盖性以及政府游离于体系外的无管理性等瓶颈。建议在当前正确认识ICT业发展带来电子废弃物快速递增的事实,针对电信企业独特的经营特点,政府以环境合同重构以电信为载体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新体系可推动现有回收体系低端经济高端化、正规回收成本有效化、政府可控化以及电子废弃物回收现利用的全覆盖,从而创造出消费者易于参与的电子废弃物再利用的回收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宝元  施凯健  孙波  
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系统,系统在控制环境污染与发展本国循环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比较分析各国包装废弃物回收系统的运行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产品报废以后的资源化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推行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成为发达国家普遍接受并在实践中积极推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循环经济理论与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进行了有效融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构建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和资源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卞亦文  孙向阳  李尚昱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中的回收点选址决策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涉及成本和回收率等多种目标。现有研究大都基于距离或成本等单一目标,以回收点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复杂的算法完成相应的选址决策。从实际问题出发,基于DEA理论,改变现有研究方法中以回收点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思维,以决策方案为决策单元建立相应的回收点选址决策的DEA模型,大大简化了计算的复杂性。最后,采用一个算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中  
产品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占用大量的耕地,使蚊蝇滋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产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地方政府职能缺位、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有法不依、国民环境意识淡薄及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许民利  李圣兰  郑杰  
基于"互联网+回收"情境,研究网络回收商和流动回收小贩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中的竞合关系,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刻画演化博弈过程,分析相关因素对演化稳定策略走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回收商和流动回收商小贩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与违约惩罚力度、合作后的超额收益正相关,与合作后的共同成本、单独选择合作策略付出的成本以及因搭便车行为增加的收益负相关。由于分别存在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率和共同成本分摊率,网络回收商和流动回收小贩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最大。
[期刊] 预测  [作者] 谢天帅  李兴艳  
本文研究了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环保回收率最大化目标下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的决策问题,分析了决策目标对政策决策和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决策需要考虑非正规回收的环境成本、消费者对电子废弃物残值的最大估计、生产者与非正规回收者的单位电子废弃物处理利润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环保回收率最大化下的决策则不必考虑非正规回收的环境成本;(2)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政策在一些条件下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者的回收能力,但环保回收率最大化下的政策则总是可以;(3)环保回收率最大化下的社会福利在一些条件下较低,但环保回收率却总是不低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因此,回收政策应以环保回收率最大化为决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