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2)
2023(8763)
2022(7257)
2021(6369)
2020(5031)
2019(11047)
2018(10763)
2017(19624)
2016(10512)
2015(11549)
2014(11128)
2013(11042)
2012(10625)
2011(9702)
2010(10090)
2009(9261)
2008(9137)
2007(8361)
2006(7761)
2005(7212)
作者
(32285)
(26948)
(26883)
(24810)
(17034)
(12794)
(12036)
(10412)
(10210)
(9749)
(9300)
(8961)
(8797)
(8553)
(8475)
(8234)
(8040)
(7912)
(7670)
(7657)
(6830)
(6720)
(6525)
(6282)
(6127)
(6089)
(5987)
(5980)
(5504)
(5400)
学科
(48173)
经济(48137)
管理(31706)
(31371)
(24554)
企业(24554)
中国(18118)
地方(18053)
技术(14736)
(14545)
业经(13479)
方法(11063)
技术管理(10538)
(10375)
(10333)
(10249)
地方经济(10245)
银行(10222)
农业(10080)
(10050)
环境(10037)
(10005)
金融(10005)
(9737)
贸易(9724)
(9340)
(8861)
数学(8708)
数学方法(8603)
(7872)
机构
学院(151160)
大学(146800)
(61817)
经济(60472)
研究(58924)
管理(53682)
中国(44861)
理学(44368)
理学院(43784)
管理学(43045)
管理学院(42740)
科学(36932)
(33049)
(30617)
(28785)
研究所(27588)
(27368)
中心(26070)
(25424)
业大(22854)
农业(22128)
(21796)
北京(21711)
(21626)
师范(21365)
(20887)
财经(20370)
(20042)
技术(18491)
(18274)
基金
项目(96553)
科学(75585)
研究(71282)
基金(66421)
(58589)
国家(58024)
科学基金(49145)
社会(44919)
社会科(42623)
社会科学(42615)
(41332)
基金项目(34636)
(33508)
教育(30984)
自然(30208)
自然科(29483)
自然科学(29474)
自然科学基金(28903)
(28242)
编号(27985)
资助(25832)
(23437)
发展(22744)
成果(22742)
重点(22422)
(22325)
创新(22167)
课题(21381)
(19113)
国家社会(18465)
期刊
(80382)
经济(80382)
研究(49014)
中国(38872)
(28340)
学报(24827)
管理(23715)
科学(23227)
教育(20058)
(19524)
农业(19236)
大学(18672)
(18144)
金融(18144)
学学(17432)
业经(15577)
技术(15037)
经济研究(12916)
(10690)
科技(10036)
问题(9729)
财经(9722)
(8481)
商业(8359)
技术经济(8303)
图书(8120)
(7937)
论坛(7937)
(7700)
世界(7209)
共检索到251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一铭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形态。电子产品是科技与资源的结晶体。科技日新月异,加快了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和淘汰的频率;而生产电子产品所依赖的种种贵重资源,似乎也被裹挟着进入到了电子产品快速淘汰的无情怪圈之中。由电子废弃物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一铭  
电子废弃物蕴含新商机成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一个巨大变化。但另一个后果是,目前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家庭的冰箱、洗衣机等都已到了报废的高峰期。每生产一件新的电子产品,就意味着至少会有一件电子废弃物需要被处置。电子废弃物是垃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舜  薛楠  王伟华  
以电子废弃回收和再生利用为核心的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新产业园区发展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并针对廊坊市高新区发展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作了可行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伟华  毋庆刚  
电子废弃物具有数量庞大且环境污染性强,其中的可再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回收利用技术高等特点,我国的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回收再生市场混乱,回收再生技术落后,管理政策有待健全,国家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再生企业的扶持不足等,但是,各地的"高新区"在发展电子废弃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技术方面,"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提供技术支持;在物流方面,"高新区"往往既接近再生加工区,又接近电子产品消费区,可有效降低成本;在产业链方面,大多数"高新区"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发展电子废弃物静脉产业;在企业品牌方面,"高新区"积聚了大量的世界知名企业,其环保责任意识较强。为了促进电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娜  
农业废弃物中蕴含着巨大的生物潜能,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及其产业化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对日本滋贺县、宫崎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及产业化发展的分析,总结了日本两个地区发展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化的经验,并剖析了日本在促进农业废弃物产业化过程中的支撑体系,对发展中国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及循环利用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莉  
农业废弃物物流的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废弃物物流的发展状况,从构建合适的运作模式、因地制宜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程度、加大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出发促进农业废弃物物流的快速发展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军  张伟明  王绍斌  徐正进  陈温福  
炭化还田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土壤改良的新途径,对促进农业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炭为核心,从其改良土壤的理论基础分析入手,综合评述了炭化还田技术的由来、发展与技术内涵,着重介绍了炭化还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前景,明确了炭基肥料和炭基土壤改良剂是炭化还田的有效技术载体,国家应在炭基多元化产品开发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起俊  张瑞瑞  
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着手,围绕产业成长轨迹分析资源化产业各阶段特征,应用龚柏兹曲线初步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成长阶段,利用计算判断法验证发现部分年份数据与结论相悖,通过PEST模型进一步揭示外部宏观环境对产业发展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监督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加强源头管理和健全资源化全产业链标准规范,确保源头分类的同时保证末端治理的标准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坤  童昕  郭杰  张虹鸥  
电子废弃物已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固体废弃物类型。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电子废弃物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出三大相互关联的核心议题:电子废弃物跨国贸易、空间流动与全球环境正义;电子废弃物的“全球拆解网络”与“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物质循环、价值流通及地理联系;电子废弃物跨国贸易的“政治生态学”研究。其次,基于国际研究梳理与实证总结,揭示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实践由草根阶层主导的“全球拆解网络”到国家权力主导、市场协同作用的“循环经济”的制度演化过程。国际研究为剖析国家尺度的制度演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这包括深入理解中国参与构建全球拆解网络的过程与机制、国家政治经济与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拆解中心”污染景观的生成与重构、环境整治过程中环境正义的复杂争论。最后,对现行废弃物治理的政策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将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纳入政策考量的实操建议,通过保障社会—生态正义,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佑新  李强  
通过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具体特征,并运用成本—收益数学模型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对物联网在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中,如何运用物联网的具体实施方法。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实现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的优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卞亦文  孙向阳  李尚昱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中的回收点选址决策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涉及成本和回收率等多种目标。现有研究大都基于距离或成本等单一目标,以回收点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复杂的算法完成相应的选址决策。从实际问题出发,基于DEA理论,改变现有研究方法中以回收点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思维,以决策方案为决策单元建立相应的回收点选址决策的DEA模型,大大简化了计算的复杂性。最后,采用一个算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军  冯耕中  
系统分析了我国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处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电子废弃物管理的对策体系,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社会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社会化监管和产业发展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管理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枚莲  刘静思  
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增加,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广西电子废弃物迅速增加,对广西循环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开始凸显。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与回收政策法规的制订情况,根据广西1990年到2006年的电子产品拥有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分析了电子废弃物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针对广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现状,总结了广西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存在的主要障碍:广西电子废弃物总量分布不确切;对电子废弃物的潜在价值和危害认识不足;民间作坊处理技术的落后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针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江军  
首先分析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现状。然后指出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回收渠道结构不合理、拆解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些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策略,如完善电子废弃物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为、建立电子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朋蔚  
在分析中国和印度两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法律规范、回收体系和经济技术体系三个方面比较两国在该产业发展上的异同,结果发现:中印两国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规模增长趋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方式以及处理方式上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但是相对中国而言,印度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存在明显滞后。同时,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两国均存在回收和处理方式落后、规则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中印两国应进一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并通过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国际非法电子废弃物进口;同时合理利用和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回收渠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加大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