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40)
- 2023(4207)
- 2022(2903)
- 2021(2793)
- 2020(2141)
- 2019(5189)
- 2018(5382)
- 2017(9402)
- 2016(4837)
- 2015(5642)
- 2014(5479)
- 2013(5113)
- 2012(4451)
- 2011(3914)
- 2010(4168)
- 2009(3508)
- 2008(3383)
- 2007(3090)
- 2006(2832)
- 2005(2552)
- 学科
- 济(14160)
- 经济(14140)
- 管理(13433)
- 业(12155)
- 企(10529)
- 企业(10529)
- 中国(5822)
- 业经(5764)
- 理论(5272)
- 农(5035)
- 贸(4919)
- 贸易(4915)
- 易(4832)
- 教学(4703)
- 制(4205)
- 电子(3967)
- 财(3857)
- 教育(3538)
- 银(3528)
- 银行(3527)
- 网上(3478)
- 网上贸易(3478)
- 方法(3443)
- 行(3349)
- 地方(3314)
- 产业(3172)
- 农业(3158)
- 和(3072)
- 技术(3011)
- 学法(2881)
- 机构
- 学院(63794)
- 大学(60877)
- 管理(23057)
- 济(21047)
- 经济(20433)
- 理学(19158)
- 理学院(18956)
- 研究(18644)
- 管理学(18603)
- 管理学院(18489)
- 中国(15392)
- 京(12943)
- 财(10907)
- 科学(10812)
- 江(10496)
- 范(10014)
- 师范(9912)
- 中心(9189)
- 技术(9140)
- 州(8710)
- 所(8708)
- 职业(8390)
- 北京(8264)
- 财经(8114)
- 研究所(7693)
- 师范大学(7593)
- 农(7583)
- 业大(7308)
- 经(7271)
- 院(7049)
- 基金
- 项目(39345)
- 研究(32697)
- 科学(30042)
- 基金(25521)
- 家(21661)
- 国家(21436)
- 社会(19190)
- 科学基金(18344)
- 社会科(18037)
- 社会科学(18026)
- 省(16603)
- 教育(15868)
- 编号(15435)
- 划(13520)
- 基金项目(13174)
- 成果(12971)
- 课题(10790)
- 自然(10384)
- 自然科(10136)
- 自然科学(10135)
- 自然科学基金(9932)
- 资助(9785)
- 项目编号(9614)
- 年(9593)
- 发(9053)
- 创(9027)
- 重点(8984)
- 创新(8299)
- 规划(8178)
- 性(8171)
共检索到100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友峰
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发生了从"形象"向"拟像"的转型,导致了文学的异变。这种异变主要表现在文学形态从"读"转向了"看",文学功能从"文学性"转向"娱乐性",文学趣味从"精神性"转向"世俗性",文学理想从"审美救世"转向"娱乐消费"。这种异变引发了文学审美空间的变化。电子媒介时代文学走出异变的途径在于:摆脱媒介的形式偏好,面向文学的实践召唤;恢复文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功能;呼唤一种"尊灵魂"的文学创作原则。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审美范式 转型 文学镜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颜喜军 左少凝
本地镜像服务已经成为数据库服务的一种重要提供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深圳大学图书馆镜像电子资源架构应用为例,说明图书馆本地镜像电子资源的管理与规范,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建设高可用的集群镜像数据库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 电子资源 集群 镜像数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洁群 邹潇
自画像和自拍像都是建构人类自我形象的审美方式,都有记录真实的原初目的,都强调个人身份、自我意识的呈现。自画像自文艺复兴后真正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出现在历史舞台,艺术家从隐身于画布之后到逐渐进入画面中心,是自我意识觉醒和艺术权力的表征;随着手机媒介的出现、大众的热情参与,自拍像成为一种大众表征自我、传达自我的传媒艺术。从镜子到芯片镜头的工具媒介变迁、从边框形式的固定到游移,自拍像解构了自画像时代艺术家建立的艺术威权,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份的"误认"和个人的"缺席"。考察自画像和自拍像的审美嬗变,可以了解艺术媒介对人像艺术、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体验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自画像 自拍像 媒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洪治纲
主持人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一直在呼应时代主题、关注社会人生过程中,相互激发,砥砺前行,形成了互动相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建构了相对完善的经典路径与特色鲜明的历史传统。面对这些丰富繁杂的文学经验,众多学者回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诉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术才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面对"新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经典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晶
艺术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一般认为,艺术媒介只存在于创作的外在表现阶段。这对于媒介在艺术创作的内在思维阶段的功能缺少认识。本文主张,媒介具有物性,却不能等同于材料,它是一种整体性的符号系统。在艺术家创作思维的内在阶段,媒介就是艺术构思的主要元素。文学家、艺术家以长期训练而获得的媒介感来感受外物、把握世界,并由此生成审美意象和内在的整体构型。呈现在艺术品中的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是由自然情感升华而致的。审美情感的获得,是离不开内在化的媒介的;反之,媒介在艺术思维中的运行,也是以审美情感作为动力的。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内在化 物性 审美情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花家明
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人们对广告媒体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几乎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广告媒体。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广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广告 机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东
人工智能以技术驱动显著地重塑了传统教育情境,也给教师身份镜像的映射及建构带来了困境,从自我镜像、环境生态、自我实现等角度挑战着教师的身份认同。为破解这一困局,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的建构,基于自我镜像及教师身份镜像的内涵,采用理论分析法分析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及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身份应建构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者、积极探索生态建构的研究者和能动推进专业发展的学习者。最后从教师个体、教育生态等角度提出应对之策:教师要能动参与人机协同,创新自我实现路径,在变化发展中动态建构身份镜像,同时教育部门、各级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合力重塑教育生态,赋权增能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依群 邹荣
自从 2 0 0 0年 4月ElsevierScience出版集团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电子期刊镜像服务器以来 ,这种基于镜像服务器的电子期刊服务方式在用户中得到了普及。本文探讨了通过建立镜像服务器利用电子期刊的优点 ,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维护多个镜像服务器和推动电子期刊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方面的经验 ,并给出了原服务器和镜像服务器在内容缺失性和滞后性方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子期刊 信息服务 服务模式/镜像服务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段俊吉
在数字化社会,媒介技术赋能赋权功能推动教育场域深度更迭。传统的数字鸿沟被逐渐弥合,作为概念的数字代沟成为教育变革的关键议题。它既是数字鸿沟的语义重构,也是传统代沟的时代延伸。“Z世代”的数字基因伴随代际迁移和技术演进而产生突变,勾勒出更加真实的生存图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学生具备了数字反授者的时代身份,在生动而复杂的教育交往中进行数字反哺,以独特的成长经验改变他者的认知习惯、知识体系、行为结构、实践方式和价值取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引发教育变革的意义在于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场域,从根本上改变不同教育主体的实践方式,从而构建数字代沟的全新语义。面对数字代沟,不同代际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在积极适应中消解数字隔阂,共同形成合力,推动数字反哺的效果彰显,在自我认同和相互理解中提升数字素养和媒介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严方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对象职业价值观普遍缺失这一现象,介绍一种应用职业镜像重构职业价值观的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并帮助其重构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
职业镜像 职业价值观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龚培
科学实证长期以来被作为科学的代表,其经典逻辑基础连带科学方法和标准有效性,如今均被新媒体数据所动摇。由此不得不进入对科学的人文反思。新媒体作为媒介是“此在”的延伸,其媒介共性逻辑贯彻到底必然是媒介全面碎片化,导致主体认知与社会共识的瓦解,伴随真相退场和主体性迷失。从而造成真理和此在的双重遮蔽。新媒体数据“成像”是现实“假象”的路径依赖,内在隐含主体认知的“透镜效应”,主体被“透镜效应”潜在规定但不自知。由此新媒体数据实证分析的可靠性被再度质疑。科学实证无法获得反转精神路线的自觉。科学只能通过哲学反思“看”到自身的“镜像”之后,反过来映照哲学并带着哲学理性继续检视人文。于是科学与哲学同时“在场”自觉矫正“透镜效应”,回归世界客观实在性并重置主体认识论模型。唯此科学也才能滤除敌视人类的后现代神学性格,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不忘近代初心继续行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新型交易媒介电子货币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时,只需插入现金卡再输入一个几位数的代码,即可得到你所需数目的钱款。一般来说,自动柜员机设置在银行的店铺内,和银行的微机相联接,是一个与外部隔离并受到严格管理的封闭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整个系统的安全得到保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平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正加速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电子政务在各级政府部门方兴未艾。媒介产业日益融合的今天,电子政务立足于互联网平台,涵盖了微信、微博、各类手机APP等多种媒体形式。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当前电子政务媒介效应经验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结构方程法(SEM)、因子分析和DEA方法,但这些方法在指标体系选择和测评方法的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努力构建普遍适应的、数据可获取性强的电子政务媒介评价方法体系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瑾
大众传播的功能在于重新定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寻求最佳的认同方案。转型时期的中国传媒经历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深刻变革,文化传播的功能以及建构的文化认同出现新形势,其中地域认同是主流、公民认同是基础、小众认同是趋势,三种认同模式共同作用于当代认同性的变迁,并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地域认同 公民认同 小众认同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白莉娜
本文论述了镜像服务器的功能和特点,并介绍了其在本馆电子阅览室中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