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0)
2023(10115)
2022(8550)
2021(7584)
2020(6130)
2019(14107)
2018(13729)
2017(25799)
2016(13787)
2015(15477)
2014(15762)
2013(15594)
2012(14919)
2011(13918)
2010(14302)
2009(13366)
2008(12921)
2007(11699)
2006(10863)
2005(10115)
作者
(42241)
(35289)
(35216)
(33332)
(22588)
(16931)
(15991)
(13829)
(13501)
(12794)
(12214)
(11640)
(11542)
(11513)
(11119)
(10780)
(10415)
(10192)
(10171)
(10044)
(9286)
(8750)
(8678)
(8227)
(8171)
(7924)
(7866)
(7852)
(7393)
(6935)
学科
(84571)
经济(84506)
管理(38585)
(35505)
(27696)
企业(27696)
方法(25632)
地方(25570)
中国(23191)
数学(22177)
数学方法(21968)
(17974)
业经(17504)
地方经济(15857)
(14407)
(13040)
农业(12812)
(12513)
(12336)
贸易(12322)
(12151)
(11776)
(11577)
金融(11577)
环境(11363)
(11223)
银行(11206)
(10944)
(10321)
理论(9831)
机构
学院(208353)
大学(206264)
(94875)
经济(92926)
研究(79737)
管理(75702)
理学(63537)
理学院(62718)
管理学(61686)
管理学院(61301)
中国(60185)
科学(46929)
(45379)
(41326)
(41207)
研究所(36949)
中心(34825)
(33380)
(33021)
财经(31886)
北京(29776)
(29348)
经济学(29280)
师范(29087)
(28840)
(28658)
业大(28005)
(26763)
经济学院(25863)
农业(25639)
基金
项目(129761)
科学(101784)
研究(96507)
基金(91088)
(79018)
国家(78329)
科学基金(66495)
社会(62378)
社会科(59212)
社会科学(59197)
(52617)
基金项目(47387)
教育(43917)
(43297)
自然(40275)
自然科(39301)
自然科学(39292)
自然科学基金(38561)
编号(38515)
资助(37774)
(34613)
成果(31702)
重点(29869)
课题(28827)
发展(28256)
(27985)
(27793)
(26349)
国家社会(25673)
创新(24655)
期刊
(120322)
经济(120322)
研究(70238)
中国(49290)
(31254)
管理(31125)
(30802)
学报(29300)
科学(28577)
教育(25245)
大学(22431)
农业(21676)
(21341)
金融(21341)
技术(21034)
学学(20992)
经济研究(20417)
业经(19088)
财经(16464)
问题(14931)
(14411)
技术经济(12557)
统计(11788)
(11654)
(11365)
商业(11337)
世界(11220)
(10718)
国际(10391)
资源(9743)
共检索到340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梦男  陈兵  王斐玉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区域差异,呈现由东部至西部递减的规律,同时区域间存在耦合趋同。剖析协调发展的实质,为区域间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方铭  刘满成  洪涵璐  张宇轩  
文章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TSCS方法,对2012—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科技创新与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相对平稳,处于拮抗阶段;在时序变化上,东中部的耦合协调水平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轻度协调的转变,西部地区经历了从极度失调到勉强协调的转变,空间分布上,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各个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都有明显提升,大部分省份属于初级协调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阳  陈佳毅  范玲  
基于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加权平均法评估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估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均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发展较为一致,数字化产业发展指数呈现东部地区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低的态势;三是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效率指数的分布大致相反,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一致,表明创新驱动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华坚  胡金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已初步实现良好协调发展,但与优质协调发展仍有差距。同时,各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且中西部省市差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剖析良好发展实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贯彻全面发展理念,是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马黄龙  王晓芳  
文章从经济发展基本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综合评价1997—2019年省域和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系统聚类算法和马尔科夫链矩阵对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五大发展理念指数呈现阶梯状攀升态势,而经济发展基本面指数呈现波折中向上爬升的态势;聚类结果表明浙江等东部地区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宁夏等西部地区省份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各省份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瀚丹   李娅  
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比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2011-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11.16%,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仅为3.05%。二者相互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较高。(2)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从2011年的0.32提高到2021年的0.46,且在空间上存在“从北到南,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地区异质性,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相对发展类型由数字经济滞后型向林业高质量发展滞后型转变。(3)低水平的林业经济增长、数字产业化、数字创新发展是阻碍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系统把握了我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现状、地区差异及空间相关性,建立了数字经济系统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二者的耦合机理与评价维度。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启示:应大力提升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增长潜力,重视并完善以西北地区为代表的相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带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机制,打破区域壁垒,并持续推进数字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孟阳  唐晓彬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Theil指数分解法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河北的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天津的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及南、中、北部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大致呈现收敛性特征;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内的差异,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军  张江洋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基于松弛的模型(SBM)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L)指数,测算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稳定,仅有个别省份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域为东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驱动因素来看,造成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同时降低或生产技术的单一下降。因此,各省份要充分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难度,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统筹经济增速与经济质量,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改善技术效率,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鸿  赵晓菲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明确生产要素关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章利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Moran’s I来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农业基础要素投入效率降低,信息水平、创新水平、价格指数等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成本效益方面,区域投入产出水平配比失衡;我国农业围绕地形条件、经济水平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亚运  原峰  
文章在探讨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构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构建综合指数,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倒U”型发展趋势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海洋经济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处于缩小阶段;区域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广东、上海位于第一梯队,广西、海南、河北位于第三梯队,其他省份位于第二梯队;东海海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区域间的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人力资源、国内消费分别是耦合协调水平低和高的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辉  徐辉  
文章通过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相对发展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面板VAR模型对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保护水平,二者交互促进机制不明显,甚至存在胁迫。因此,长江经济带应通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提高内外经济联动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省际合作机制缩小区域内差距、整合生态资源促进生态产业化等途径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