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9)
- 2023(9015)
- 2022(7006)
- 2021(6520)
- 2020(5331)
- 2019(11992)
- 2018(12402)
- 2017(24048)
- 2016(13101)
- 2015(14763)
- 2014(14744)
- 2013(14508)
- 2012(13137)
- 2011(11620)
- 2010(11688)
- 2009(10711)
- 2008(10437)
- 2007(9341)
- 2006(8512)
- 2005(7593)
- 学科
- 济(52966)
- 经济(52899)
- 农(45856)
- 业(43899)
- 农业(30571)
- 管理(29085)
- 企(19530)
- 企业(19530)
- 业经(18226)
- 中国(16376)
- 地方(15217)
- 方法(15192)
- 数学(13287)
- 数学方法(13152)
- 制(12151)
- 发(11579)
- 贸(11269)
- 贸易(11262)
- 易(10961)
- 农业经济(10575)
- 财(9792)
- 发展(9674)
- 展(9662)
- 服务(9303)
- 村(9190)
- 农村(9176)
- 学(8651)
- 土地(8512)
- 体(8506)
- 工作(8409)
- 机构
- 学院(177197)
- 大学(171117)
- 济(72510)
- 经济(70809)
- 管理(67891)
- 研究(59595)
- 理学(58141)
- 理学院(57541)
- 管理学(56613)
- 管理学院(56298)
- 农(49194)
- 中国(47888)
- 农业(37165)
- 科学(36629)
- 京(36586)
- 业大(32387)
- 财(30082)
- 所(29765)
- 中心(29633)
- 江(29400)
- 研究所(26747)
- 范(24738)
- 师范(24556)
- 州(23190)
- 财经(23120)
- 农业大学(22895)
- 北京(22230)
- 省(21324)
- 经济管理(20926)
- 经(20868)
- 基金
- 项目(118844)
- 科学(93075)
- 研究(92201)
- 基金(83743)
- 家(72045)
- 国家(71285)
- 科学基金(61068)
- 社会(58669)
- 社会科(54995)
- 社会科学(54976)
- 省(48770)
- 基金项目(45426)
- 编号(41269)
- 教育(39546)
- 划(39026)
- 自然(36961)
- 自然科(36015)
- 自然科学(36009)
- 自然科学基金(35340)
- 成果(32592)
- 资助(31619)
- 农(29228)
- 发(28210)
- 课题(26640)
- 重点(25940)
- 部(25517)
- 创(24461)
- 国家社会(23809)
- 发展(23320)
- 制(23241)
共检索到276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亮 董玉华
为了全面提升内蒙古农牧区经济生活发展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和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牵头带领内蒙古辖区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切实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三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利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三牧"是富民强区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金超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三牧"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环节,做好"三农三牧"商业金融服务,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农业银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结合当地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农业银行在当地服务"三农三牧"业务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民族自治地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三农三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服务"三农三牧"的新举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进军 成涛林 宋言奇
未来我国城市化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且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如何保持我国城市化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即城市产业的发展既要考虑自身产业的发展,也要考虑全球和区域产业的空间梯度转移;城市化空间战略要实施以大城市超前发展为主的多元化城镇发展战略;在深化城市化的内涵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实现农村人口迁移的城市化向功能城市化的转变。
关键词:
产业支撑 空间战略 城市化质量 城市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泽宽,王心璘
“一二三三”工程是新时期统计工作的有益尝试夏泽宽,王心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统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急需改革,统计工作要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形式、方法制度等方面来探寻新的内容。十堰市统计局在去年底酝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庠聪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同化村党支部走群众路线、共同致富的运行机制是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具有实践代表性和先进典型性 同化村党群关系密切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其中主要有解放生产力、党的群众路线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相结合、走群众路线等
关键词:
党群关系 三农 措施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欣 刘艳
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城市化发展途径、速度和道路等方面各地区都会不同。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农村城市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民族地区可以采用点轴布局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产业优势,走以点带线、以线串珠的特色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城市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奇峰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产业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近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以下简称太旗)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园区的示范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角度介绍了太旗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太旗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中,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政府调控、园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作者针对性的给出如何有效实现示范园区产业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产业化管理 太仆寺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联实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法稳 屈忠义 冯兆忠
水价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经济手段 ,灌溉水价的调整对农户用水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诱导出农户的节水行为。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 ,分析了水费在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例 ,重点分析了灌溉水价调整之后 ,农户用水行为的变化 ,以及农户对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最后提出了加强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水资源 灌溉水价 农户行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修莉 陈洪军
本文结合现场施工的管理经验,从指导思想、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工作程序、运作模式、廉政建设等方面,对施工管理中工程专业分包管理进行了介绍,对业内施工企业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合同管理 专业分包管理 管理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杰 高芬 乔光华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牧民收入结构及其不平等情况发生显著变化。为此,以内蒙古为例,利用定点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牧民收入分配状况,探讨市场化因素和政府生态环境政策对牧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与国内居民的差距不大,整体在0.4~0.5之间波动,最高值为0.47,最低值为0.41。畜牧业收入仍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但影响程度在逐渐下降,非牧业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快速增加,其中畜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起着拉大差距作用,转移性收入发挥着缩小差距作用。此外,工资性收入对非牧业收入不平等贡献最大,并呈增加的趋势;草原生态补奖收入对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贡献最大,有助于缩小差距。牧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主要贡献来自于区域内差距,表明各盟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更为明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牧民非牧业就业途径,在增加收入的过程中降低收入不平等;与此同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持续实施和结构调整也需不断加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琳
收入分配差距既是民生问题,又是未来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近年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内蒙古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政府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失衡,并且差距有扩大趋势。这种收入分配的差距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抑制了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影响劳动者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结构失衡 经济增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武
创新型学术团队是高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以内蒙古部分高校创新型学术团队的构建为例,对民族地区创新型学术团队构建的四个层次进行了分析。试图分析总结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型学术团队的建设经验。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等院校 创新团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勇 支玲 邢红 洪家宜
明确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内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北工程第一阶段综合效益后评价为例,对林业生态工程其防风固沙效益、庇护农田效益、保护牧场权益等生态效益,其活立木储备效益、经济林产品效益、薪材生产效益等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应用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