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4)
- 2023(13915)
- 2022(12168)
- 2021(11205)
- 2020(9487)
- 2019(21511)
- 2018(21370)
- 2017(41890)
- 2016(22537)
- 2015(25396)
- 2014(25161)
- 2013(25016)
- 2012(22961)
- 2011(20618)
- 2010(20402)
- 2009(18651)
- 2008(18273)
- 2007(15904)
- 2006(13886)
- 2005(12021)
- 学科
- 济(96780)
- 经济(96690)
- 管理(66094)
- 业(63312)
- 企(52489)
- 企业(52489)
- 方法(42706)
- 数学(36472)
- 数学方法(36084)
- 农(25508)
- 地方(24807)
- 中国(22867)
- 业经(22581)
- 财(21616)
- 学(20995)
- 农业(17110)
- 贸(16722)
- 贸易(16714)
- 易(16129)
- 和(15528)
- 理论(15423)
- 环境(14993)
- 技术(14727)
- 制(14722)
- 务(14117)
- 产业(14075)
- 财务(14050)
- 财务管理(14027)
- 地方经济(13707)
- 企业财务(13308)
- 机构
- 大学(320715)
- 学院(320037)
- 管理(131281)
- 济(126742)
- 经济(123979)
- 理学(114306)
- 理学院(113011)
- 管理学(111191)
- 管理学院(110604)
- 研究(106717)
- 中国(76588)
- 京(68517)
- 科学(67560)
- 财(54576)
- 所(53075)
- 农(50254)
- 中心(49098)
- 研究所(48649)
- 业大(48510)
- 江(46570)
- 财经(44653)
- 范(43864)
- 师范(43502)
- 北京(42863)
- 经(40420)
- 农业(39334)
- 院(39286)
- 州(38260)
- 经济学(36710)
- 师范大学(35382)
- 基金
- 项目(225722)
- 科学(178529)
- 研究(165310)
- 基金(163570)
- 家(142106)
- 国家(140974)
- 科学基金(122005)
- 社会(104297)
- 社会科(98863)
- 社会科学(98837)
- 省(90107)
- 基金项目(88028)
- 自然(79862)
- 自然科(77983)
- 自然科学(77967)
- 自然科学基金(76552)
- 教育(74579)
- 划(74474)
- 编号(68118)
- 资助(66696)
- 成果(54049)
- 重点(50141)
- 发(49174)
- 部(48965)
- 创(46776)
- 课题(46055)
- 创新(43602)
- 科研(42805)
- 国家社会(42293)
- 项目编号(41915)
- 期刊
- 济(136460)
- 经济(136460)
- 研究(90591)
- 中国(56150)
- 学报(49535)
- 管理(46068)
- 科学(46023)
- 农(44418)
- 财(39490)
- 大学(36635)
- 学学(34126)
- 教育(33615)
- 农业(31434)
- 技术(27622)
- 业经(24053)
- 融(22934)
- 金融(22934)
- 经济研究(21783)
- 图书(21019)
- 财经(20293)
- 问题(17706)
- 经(17339)
- 业(16409)
- 理论(16334)
- 科技(16049)
- 技术经济(15832)
- 资源(15541)
- 商业(15284)
- 实践(15210)
- 践(15210)
共检索到456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科 刘耀彬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加剧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亟需通过国内价值链省域比较优势的互补协同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价值链产品内,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框架,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使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设计一个评测国家内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真实比较优势的新指标。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比较优势强度与广度最为显著,内陆省域比较优势集中于上游能源型部门;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凸显,服务业部门比较优势相对薄弱;比较优势高省域集中度与低省域集中度的产业部门中,均存在整体比较优势强弱差异,其中,高省域集中度产业部门比较优势强度更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科 张莹 刘华
国内循环是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主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省际贸易是国内循环的重要支撑。本文立足于省际贸易收益与损失两个维度,选取省域比较优势与贸易成本,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内循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存在集群分布的特征;贸易成本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区域比较优势与贸易成本反向分布。基于此,本文建议充分利用省域及区域间比较优势差异,降低区际贸易成本,培养与增强核心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贾舒
本文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4个重要因素,运用TOPSIS法估算和比较2010-2014年中国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结论表明,广东、江苏较强,湖北、山西、贵州、广西、陕西、重庆、内蒙古较弱;总体上,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论文探讨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贾舒
本文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4个重要因素,运用TOPSIS法估算和比较2010-2014年中国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结论表明,广东、江苏较强,湖北、山西、贵州、广西、陕西、重庆、内蒙古较弱;总体上,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论文探讨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拯 钱钢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有利条件,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对苏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全球价值链对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推动和阻挡作用。最后提出开发国内市场和实现技术攀登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勇志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不同方式嵌入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但是整个产业集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发展;缺乏自主创新产品;过于依赖境外的技术和设备;跨国公司的研发溢出效应有限等。因此需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向跨国公司学习;从OEM转换到ODM、OBM,从加工组装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环节攀升;通过运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实施价值模块的协同网战略;促进高科技园区向具备活力的创新式模块集群转型。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模块化 路径依赖 跨国公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炳南 黄太洋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楠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国际竞争中依然面临大而不强以及技术掣肘等问题。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在筛选产业链自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三个维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产业链自主力和产业链竞争力较强,但产业链控制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和整合机制,将新质生产力要素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产生质的跃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明福 李树民
本文从国家比较优势向世界比较优势转化的角度解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产量、企业生产和国家福利的影响,分析了以世界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造成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等一系列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贸易国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凌丹 朱方兰 胡惟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分别表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应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3个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开展OFDI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价值链攀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书法 邰俊杰 周绍东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本土产业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提升竞争力:一是融入全球价值链,二是构建国家价值链。被动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将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在低端环节,而孤立地构建国家价值链,将导致区域间产业发展差距的拉大。我国要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超越比较优势思路,主动引领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而"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正是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文章设计了基于引领能力的显性产业合作优势指数,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11国为例,选出中国与之开展合作的优势产业组合;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产业合作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信息技术 (IT)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很广 ,但是发展信息技术应当遵循何种原则 ?发展信息产业的侧重点在哪里 ?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 ,按比较优势原则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入手 ,然后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再进行产品、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策略是否已经过时 ?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推广运用IT的新产业 ;二是IT本身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产业。当务之急是按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 ,提高竞争力 ,增多利润、剩余和积累 ,加速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同时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昕
在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采用服务业附加值出口的RCA、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业RCA三项指标,基于OECD-Ti VA的附加值贸易数据对2005~2015年13个服务行业进行研究,通过三项指标的核算与比较综合评估分析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状况。结果表明,由于未能核算包含在其他行业出口中的服务业附加值,传统RCA指标总体上低估了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以服务业附加值出口的RCA核算,金融保险业是我国2015年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也是2005~2015年间比较优势提高幅度最大的服务业,在G20中已居于前列。以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核算显示,我国各项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都呈比较劣势,我国制造业部门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获得相对较多的价值链收入,服务业部门获取的价值链收入也在增加。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间接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获取,2015年金融保险、运输仓储、电信业、膳宿业和艺术与文化娱乐五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2005~2015我国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RCA迅速提升,也带动了各服务业附加值出口RCA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