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0)
2023(2662)
2022(2223)
2021(2166)
2020(1699)
2019(3669)
2018(3708)
2017(6519)
2016(3279)
2015(3662)
2014(3733)
2013(3667)
2012(3292)
2011(2953)
2010(3057)
2009(2730)
2008(2472)
2007(2111)
2006(1891)
2005(1634)
作者
(8868)
(7460)
(7313)
(7308)
(4730)
(3570)
(3448)
(2899)
(2779)
(2749)
(2520)
(2483)
(2392)
(2347)
(2292)
(2264)
(2256)
(2199)
(2180)
(2166)
(1794)
(1758)
(1746)
(1729)
(1692)
(1670)
(1667)
(1666)
(1499)
(1463)
学科
(13955)
经济(13935)
管理(12201)
(11405)
(11018)
企业(11018)
方法(8136)
数学(5323)
数学方法(5279)
业经(5125)
理论(4633)
(4165)
贸易(4162)
(4129)
(4037)
(3936)
人民(3865)
(3859)
消费(3571)
电子(3317)
网上(3211)
网上贸易(3211)
结构(3097)
企业经济(3023)
供销(3009)
(3009)
经济理论(2967)
中国(2917)
水平(2885)
消费水平(2885)
机构
学院(47482)
大学(46086)
管理(19998)
(18471)
经济(18137)
理学(17356)
理学院(17203)
管理学(16942)
管理学院(16867)
研究(12119)
中国(10450)
(9282)
(9092)
财经(7600)
(6910)
(6812)
商学(6629)
商学院(6578)
科学(6575)
中心(6197)
(5805)
(5799)
师范(5744)
北京(5740)
财经大学(5630)
(5353)
经济学(5197)
业大(5193)
技术(5039)
(4963)
基金
项目(30941)
科学(24681)
研究(23076)
基金(22750)
(19088)
国家(18855)
科学基金(17179)
社会(15099)
社会科(14017)
社会科学(14016)
(12061)
基金项目(11992)
自然(11431)
教育(11393)
自然科(11210)
自然科学(11210)
自然科学基金(11031)
编号(10041)
(9589)
资助(9226)
成果(7069)
(6771)
课题(6503)
重点(6254)
(6247)
项目编号(6227)
教育部(6199)
大学(6193)
人文(6185)
(5975)
期刊
(22985)
经济(22985)
研究(13876)
中国(10401)
管理(8476)
(7333)
教育(6073)
学报(5492)
业经(5472)
科学(5185)
经济研究(5018)
商业(4882)
大学(4491)
技术(4399)
学学(4042)
(3834)
(3819)
金融(3819)
财经(3571)
商业经济(3473)
(3040)
图书(2974)
消费(2551)
农业(2506)
理论(2382)
实践(2223)
(2223)
书馆(2202)
图书馆(2202)
财会(2175)
共检索到70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华  
电商平台实施责任追索策略,能够为消费者营造安全的网购环境,强化消费者粘性。因此,为引导电商平台开展适度的责任追索策略,削弱消费者相对剥夺感,本文从经济追索与权益追索两方面出发,探究电商责任追索、相对剥夺感与消费者粘性三者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李研  
新产品脱销时有发生,不仅会给厂商带来直接损失或错失销售机会,而且会降低消费者满意和增强消费者转换。面对新产品脱销,许多厂商为了增加收益,通过要求消费者加价支付获得新产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该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学术研究。观察和研究发现,面对脱销新产品,消费者既会产生心理所有权,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也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从而会降低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经过2个实验,本文研究发现:(1)新产品脱销会影响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而且供应性新产品脱销较之于需求性新产品脱销更能增强消费者的加价支付意愿;(2)心理所有权与相对剥夺感会共同中介新产品脱销对消费者加价支付意愿的影响;(3)自我建构会对心理所有权与相对剥夺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并会对前者产生匹配效应,而对后者则不会产生。该研究结论对深化与拓展产品脱销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和相对剥夺感理论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厂商正确操作新产品营销、帮助消费者理性看待或消费脱销新产品和行业监管机构规范治理脱销营销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时勘  崔有波  万金  李晓亮  
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探讨了组织内部的分配公平对员工个体的相对剥夺感以及离职倾向的影响,并讨论相对剥夺感在分配公平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分配公平负向影响相对剥夺感和离职倾向;相对剥夺感正向影响离职倾向;同时,相对剥夺感在分配公平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跃进  吴璟  刘洪玉  
构建住房相对剥夺感指标,评价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分配公平的状况,并分析区域间住房分配公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08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家庭住房分配公平程度有所下降,东、西部地区住房分配公平程度的下降幅度较大,中部地区的住房分配较东、西部地区相对公平。政府应进一步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促进住房分配公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志远  亓寿伟  
本文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的城镇和农村3970名55岁以上老年人微观调查数据,首次考察了在城乡分割和区域发展差异背景下老年人群体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健康和娱乐等途径产生间接效应;除了城镇地区,相对收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都显著;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老年人从"不幸福"到"幸福"的收入转折点低于东部和城镇地区。因此,增加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志远  亓寿伟  
本文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的城镇和农村3970名55岁以上老年人微观调查数据,首次考察了在城乡分割和区域发展差异背景下老年人群体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健康和娱乐等途径产生间接效应;除了城镇地区,相对收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都显著;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老年人从"不幸福"到"幸福"的收入转折点低于东部和城镇地区。因此,增加收入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且应当切实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军辉  
本文强调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HLM模型指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相对经济剥夺感受在塑造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中的反馈结构。研究表明,群体间相对经济剥夺感与农民工教育程度和流入地城市特征相关,农民工群体内分层因相对剥夺感受差异而使其市民化意愿强度呈现层次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随相对剥夺感增强而强烈,但边际意愿倾向递减,市民化净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根本原因;城市居民群体正面的社会评价有助于强化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而群体内的相对经济剥夺感则对其市民化意愿具有激发和催化作用;在制定和实施城镇化政策时应当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志良  贾占标  解萧语  
本文区别了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并利用CGSS2013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对剥夺和非农就业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纵向和预期相对剥夺都是制约农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且相对剥夺对于农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比相对获得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但纵向相对剥夺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负向关系比较微弱。此外,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幸福感更高,但非农就业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提升弱于农村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愿不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锋   吴小丽  
青年群体是我国消费的主力军,降低其消费相对剥夺是释放消费潜力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7—2019年CHFS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促进了青年消费升级;而青年过度负债则会加剧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来源来看,正规信贷更能缓解青年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结构来看,具有人力资本投资属性的教育负债缓解作用最大。机制分析发现,青年通过债务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缓解流动性约束和促进社会互动,缓解了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需求和供给两端来看,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缓解作用在“相对困难”的月光族、低就业质量、高年龄段和农村等青年群体,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达地区更大。因此,应营造有利于青年合理消费的舆论环境,科学开发符合青年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防范青年过度负债风险,引导青年合理消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我国“多轨制”养老金与消费不平等特征共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多轨制”养老金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轨制”养老金不平衡显著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机制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这种影响在食品、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消费类型上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多轨制”养老金对女性户主、养老金依赖度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扩展分析结果显示,“多轨制”养老金通过预期效应加剧了未退休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通过调节效应减弱了未退休家庭的预期效应。因此,应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根据作用路径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关键衡量指标的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对群体性事件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不同动机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后发现:城乡样本在直接动机方面差别不大,但在间接动机方面,农村样本仅受心理收入剥夺感显著影响,而城市样本仅受经济阶层剥夺感显著影响。因此,在切实回应民众利益诉求、解决损害民众利益问题的同时,还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城市居民阶层感受、保证资源分配和社会选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韩磊  任跃强  薛雯雯  高峰强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自尊与攻击之间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攻击量表测量了389名大学生。结果显示:(1)自尊与相对剥夺感、攻击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与攻击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攻击存在显著负相关;(2)相对剥夺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在自尊和攻击的关系中存在多重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根据作用路径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关键衡量指标的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对群体性事件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不同动机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后发现:城乡样本在直接动机方面差别不大,但在间接动机方面,农村样本仅受心理收入剥夺感显著影响,而城市样本仅受经济阶层剥夺感显著影响。因此,在切实回应民众利益诉求、解决损害民众利益问题的同时,还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城市居民阶层感受、保证资源分配和社会选择的公平,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叶一舵  熊猛  
为考察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以及流动时间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当前经济压力量表以及班级环境问卷对1772名城市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与家庭社经地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以及竞争气氛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习负担呈显著正相关;(2)流动时间对家庭社经地位与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随着流动时间的延长,家庭社经地位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的负性影响存在减弱的趋势,说明流动时间是消解不良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负性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社会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信任感、健康水平和政治参与度来降低其相对剥夺感;异质性检验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男性、80岁以上和贫困线以下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更大。应建立基础养老金与居民消费指数的联动增长机制,倡导精准扶贫政策向农村老年人群体倾斜,并通过营造重视和关爱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氛围,来逐渐消除其相对剥夺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