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4)
2023(6352)
2022(5302)
2021(4958)
2020(3874)
2019(9101)
2018(8732)
2017(17396)
2016(8597)
2015(9517)
2014(9548)
2013(9436)
2012(8238)
2011(7287)
2010(7098)
2009(6639)
2008(6374)
2007(5755)
2006(4868)
2005(4335)
作者
(22636)
(18891)
(18808)
(18111)
(12142)
(8928)
(8567)
(7345)
(7163)
(6617)
(6465)
(6303)
(5975)
(5752)
(5712)
(5623)
(5605)
(5603)
(5560)
(5323)
(4512)
(4452)
(4377)
(4250)
(4196)
(4177)
(4091)
(3897)
(3803)
(3668)
学科
(38020)
经济(37982)
管理(32250)
(29972)
(25924)
企业(25924)
方法(18469)
数学(16251)
数学方法(16170)
(11716)
(10581)
(10289)
贸易(10283)
(9939)
中国(8892)
业经(8768)
(8373)
财务(8365)
财务管理(8352)
企业财务(7628)
(7252)
(6729)
金融(6729)
市场(6716)
(6166)
银行(6166)
(5941)
农业(5823)
环境(5277)
(5166)
机构
学院(125094)
大学(125035)
(59620)
经济(58704)
管理(55464)
理学(48473)
理学院(48115)
管理学(47698)
管理学院(47466)
研究(35772)
中国(30480)
(28409)
(23842)
财经(23427)
(21527)
经济学(19208)
中心(18171)
财经大学(17966)
经济学院(17391)
(16876)
科学(16771)
商学(16739)
商学院(16576)
(15534)
北京(14729)
经济管理(14712)
业大(14066)
(13626)
研究所(13589)
(13454)
基金
项目(84020)
科学(69309)
基金(65907)
研究(62524)
(55696)
国家(55250)
科学基金(50457)
社会(43789)
社会科(41822)
社会科学(41812)
基金项目(34792)
自然(32481)
自然科(31833)
自然科学(31827)
自然科学基金(31307)
(30316)
教育(28295)
资助(26602)
(25234)
编号(24592)
(19896)
国家社会(18965)
教育部(18276)
人文(18164)
(18081)
成果(18055)
(17887)
重点(17719)
创新(16816)
(16662)
期刊
(64017)
经济(64017)
研究(36715)
(22787)
管理(21493)
中国(19640)
(14681)
金融(14681)
科学(13762)
学报(12578)
财经(12223)
经济研究(11759)
业经(11574)
大学(10782)
(10698)
(10541)
学学(10361)
技术(9511)
理论(9337)
商业(8791)
实践(8569)
(8569)
价格(7744)
问题(7420)
农业(6907)
教育(6881)
(6515)
技术经济(6161)
(6097)
财会(5836)
共检索到180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映辉  
POP战略的成本“代偿”机制通过差异化商家定价导致市场价格离散。本文基于消费者搜寻视角,构建并优化双边市场的消费者效用函数模型,实证推演成本“代偿”与市场价格离散的博弈。研究表明:第一,POP商家最优定价与平台成本“代偿”和消费者搜寻成本相关,自营商家最优定价与消费者搜寻成本相关,消费者最优搜寻成本与平台成本“代偿”相关。第二,平台收取固定入驻费用的成本“代偿”策略会导致POP商家和自营商家的商品市场价格同时上涨,且POP商家的上涨幅度更大;平台提高抽成率的成本“代偿”策略会导致POP商家选择单边上涨商品价格行为,导致自营商家选择滞后性“U”型的价格调整行为。第三,消费者搜寻成本不会影响市场价格的离散程度;平台收取固定入驻费用的成本“代偿”策略加大市场价格离散程度,提高抽成率的成本“代偿”策略对市场价格离散程度呈倒“U”型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贠晓哲  
文章基于两种不同介入程度(高介入与低介入)与两种零售商类型(网络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利用独立样本t检定,以两两相比对的方式分析了价格离散程度的差异。t检定的结果显示,消费者高介入产品价格离散程度小的假设不成立。网络零售商价格离散程度大于实体零售商的假设成立。消费者高介入产品,其在网络零售商呈现的价格离散较实体零售商小的假设不成立。消费者低介入产品,其在网络零售商呈现的价格离散较实体零售商大的假设成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震  刘健平  刘涛雄  
本文利用清华大学iCPI跨电商平台的日度价格数据,以同质商品跨平台价格离散程度衡量线上商品市场统一与分割程度,研究中国线上市场的跨平台竞争与市场分割。本文发现,当商品在售平台数量增加时,跨平台的价格离散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平台价格和价格离散在平台数量变化前后的特征,发现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新平台的进入而改变自己对消费平台的选择,市场上已有的平台也没有因为商品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定价。结果表明,平台基于消费者偏好异质性采用了市场分割的竞争策略。因此,中国更多的线上平台参与竞争并未使得价格趋同,而是导致市场进一步分割。另外,本文利用跨平台商品价格排序的变化发现,在两个月的观察窗口期内,依然有1/2以上的商品在两个平台的价格排序发生过变化,排除了价格离散主要是由平台服务本身导致的这一解释;在搜寻成本较低、竞争更激烈的周末,平台数量的增加反而导致更为显著的价格离散,排除了价格离散与平台数量的关系是由搜寻成本导致的这一解释。本文为跨平台的商品竞争与平台市场分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为政府反垄断和平台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康  
一、问题的提出市场价格离散率是说明市场发育程度的一种方法。它是信息经济学的基础性研究对象之一,196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在《信息经济学》一文中曾就市场价格的离散现象进行了开创性的分析。一般地说,非同质商品之间的价格差,以及同质商品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然而,即使在同地区同质商品之间,也会出现价格离散的现象,这从施蒂格勒给出的两个典型事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见表1、表2)。雪弗莱牌汽车价格的离散范围在2350~2515美元之间,平均价格是2436美元,标准差为42美元。无烟煤价格的离散范围在15.46~18.92美元之间,平均价格每吨16.90美元,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世贞  许文虎  姜曼  
大数据“杀熟”极具隐蔽性,政府单一监管难以奏效,从协同治理视角研究其治理方式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借鉴日常活动理论,分析企业“杀熟”行为。基于演化博弈方法,构建电商平台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各参与方的策略演化路径以及影响其演化的因素,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表明:政府积极监管和消费者维权是推进平台正常定价的关键因素;协同治理过程中,通过提高惩罚和赔偿的额度可有效抑制企业“杀熟”定价的动机,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降低维权成本、设立合适的奖励制度提高消费者维权意愿,弥补政府监管不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红  
价格离散是某一市场中相同时间点上,同质商品在不同卖家处售价不同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是价格离散形成的主要原因。传统市场中影响价格离散的往往只是商品成本、运输成本等少量因素,而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市场上,影响价格离散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配送与支付、购物便利性、交易可靠性、网站速度、信息提供方式、退货说明、进入市场时间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庆梅  段誉  
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从而也降低了网络市场的商品价格与价格离散程度。但以往的实证研究指出,互联网并没有消除网络市场的价格离散。本文在回顾网络市场价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引入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的分类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畅销书在不同网络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证实,当前寻价成本理论和产品差异等理论均不能很好的解释我国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的5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居于寡头地位的网络零售商的博弈,消费者应用网络的熟练程度差异,或网络零售商的不同发展战略等原因所造成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汨源  张忍传  张人龙  
文章基于搜寻理论和厂商异质理论,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构建了基于Repast的网上市场价格离散仿真模型,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参数与规则,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商家异质情况下,价格离散是网上市场均衡价格状态;市场上商家数量越多,平均价格水平越低,价格离散度越大;市场上消费者数量越多,平均价格水平越高,但价格离散度不变;消费者搜寻效率越高,平均价格水平越高,价格离散度也越高,并且商家数量越多时,搜寻效率对市场均衡的影响越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胡玮玮  
本文从商品价格和商品属性两个方面分析了Internet市场中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并说明由搜寻成本所造成的Internet市场中价格水平和价格离散程度的现状,以及由这两个指标所测度的市场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艳  曾璋勇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其在医疗、旅游、教育、商品流通、跨境贸易等众多领域得到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也开始试水电商且进行模式创新,而创新不可避免会因法律空白而产生各种纠纷,鉴于此,国家审议通过《电子商务法》,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的颁布将极大规范、保障和促进电商发展,为此本文以《电子商务法》为平台,对法律涉及到的电商平台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内容予以分析,对新法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鹤  
本研究针对在线评论对电商平台定价决策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问题,构建有无在线评论情形下电商平台与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在线评论对系统均衡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会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当制造商直销渠道与电商平台自营渠道的竞争程度足够大,或者渠道竞争程度较小但在线评论有效性水平足够低时,电商平台才会实施低价策略;在线评论会导致利润在各企业间的重新分配,当渠道竞争程度适中时,在线评论对电商平台有利,对制造商的影响不确定。其次,在线评论的存在会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渠道,尤其是部分消费者放弃直销渠道而选择自营渠道购买产品;然而,如果在线评论有效性水平满足一定条件,则消费者参考在线评论可能会放弃购买产品,由此导致产品需求降低。此外,本文还拓展了原始模型,进一步考察电商渠道竞争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峰  
为保护网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立法为电商平台设置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但司法判例中消费者得偿比例极低。通过分析平台的单一连带、单一过错、连带与过错复合责任立法,对照司法实践的做法,会发现立法上对平台的经济法前置义务、可连带及可追偿范围规定不清,在平台责任成立时间上部门法间存在冲突,在认定平台主观明知的标准上,司法解释方案又严重肢解了立法原义。实际上,这是平台在消费关系中负有的经济法义务,被纳入民事归责体系时出现的制度困境。因此,应立足于交易前、损害发生后平台与消费双方间关系的转变,抓住商品服务交易外的信息利益关系,重新梳理并明确平台的法定注意义务,构建外部信息支持机制,优化连带与追偿模式,形成适应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平台责任立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辉  胡克瑾  
电子商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价格离散现象进行了描述,总结了价格离散产生的原因,并对企业针对性的经营策略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梅英  
本文基于迁移理论,实证检验了消费者对线上零售平台重复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消费者在线上零售平台购物时受到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锚定效应三方面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推力效应和拉力效应均可以显著提升顾客在线上零售平台购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能够显著增强其重复购买意愿。但是,锚定效应对消费者在线上零售平台重复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体现。总体上拉力效应对重复购买意愿的影响强度高于推力效应。同时,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杨学滨  
目前我国电商行业已经形成由为数不多的几家头部电商平台主导的新市场格局。基于消费者视角,电商平台寡头垄断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包括价格操控、差别待遇、客户挟持、链接封禁和信息滥用,侵犯了消费者多项权益,损害了长期福利。实证表明,电商平台寡头垄断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对消费者线上体验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寡头垄断行为越严重,消费者的体验感越差,但五种寡头垄断的不良行为表现对五种线上体验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治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