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7)
- 2023(13270)
- 2022(10975)
- 2021(10113)
- 2020(8154)
- 2019(18403)
- 2018(17722)
- 2017(32989)
- 2016(17359)
- 2015(19324)
- 2014(18813)
- 2013(18765)
- 2012(17746)
- 2011(16428)
- 2010(16328)
- 2009(14887)
- 2008(14483)
- 2007(12631)
- 2006(11379)
- 2005(10476)
- 学科
- 济(81985)
- 经济(81898)
- 业(46656)
- 管理(45714)
- 企(33622)
- 企业(33622)
- 方法(30186)
- 中国(28228)
- 数学(27114)
- 数学方法(26968)
- 农(24288)
- 地方(20748)
- 贸(19961)
- 贸易(19946)
- 易(19401)
- 业经(17773)
- 财(16955)
- 农业(16757)
- 学(14289)
- 制(14073)
- 银(13990)
- 银行(13950)
- 融(13836)
- 金融(13836)
- 行(13627)
- 环境(13408)
- 发(13208)
- 地方经济(11751)
- 技术(11690)
- 和(10565)
- 机构
- 大学(253509)
- 学院(253403)
- 济(116964)
- 经济(115172)
- 研究(98210)
- 管理(93787)
- 理学(80681)
- 理学院(79711)
- 管理学(78621)
- 管理学院(78165)
- 中国(74965)
- 科学(58127)
- 京(54878)
- 所(50310)
- 财(49737)
- 农(48623)
- 研究所(46003)
- 中心(43019)
- 财经(39778)
- 业大(38539)
- 农业(38214)
- 经济学(37262)
- 经(36498)
- 江(36279)
- 北京(35547)
- 院(34834)
- 经济学院(33631)
- 范(33570)
- 师范(33139)
- 科学院(30538)
- 基金
- 项目(171343)
- 科学(135862)
- 基金(127116)
- 研究(121700)
- 家(114220)
- 国家(112931)
- 科学基金(95000)
- 社会(82252)
- 社会科(78169)
- 社会科学(78152)
- 基金项目(66479)
- 省(64415)
- 自然(59938)
- 自然科(58589)
- 自然科学(58569)
- 自然科学基金(57577)
- 划(55401)
- 教育(53750)
- 资助(51222)
- 编号(45550)
- 发(42696)
- 重点(39123)
- 部(38547)
- 创(36034)
- 成果(35958)
- 国家社会(35870)
- 发展(34168)
- 创新(33856)
- 展(33642)
- 教育部(32873)
- 期刊
- 济(131702)
- 经济(131702)
- 研究(79619)
- 中国(53765)
- 农(45239)
- 学报(43511)
- 科学(40582)
- 管理(35704)
- 财(34614)
- 大学(32685)
- 农业(31277)
- 学学(31066)
- 融(25896)
- 金融(25896)
- 经济研究(23725)
- 教育(23331)
- 业经(22202)
- 财经(19887)
- 技术(18954)
- 业(17789)
- 经(17299)
- 问题(17297)
- 贸(16077)
- 世界(15249)
- 国际(14761)
- 商业(13307)
- 技术经济(12389)
- 科技(12190)
- 版(11953)
- 资源(11579)
共检索到39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萌萌 徐子才 余建宇 谢凯
近年来,电商发展对提振和引领居民消费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对家庭、城乡和区域消费差距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本文构建了电商发展对消费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并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电商平台发展大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商发展显著降低了微观家庭之间的消费差距,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减少交易成本差距和降低收入差距。交易成本较高的家庭因电商所带来的便利性而增加消费,同时电子商务通过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来降低消费差距。此外,电商发展还减少了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内部、城乡家庭之间、同一城市内部和不同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并且推动了低消费家庭向高消费家庭跃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发展不仅在缓解微观家庭间消费差距方面具有显著潜力,同时在宏观层面上也能够缩小跨区域、跨城乡的消费差距,并在动态层面上提升消费流动性,体现出其对促进消费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电商发展 消费差距 收入差距 消费流动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宋颜群 胡浩然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刺激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和“内循环”的重要落脚点。作为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伸,我国大力扶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期望通过跨境电商改革刺激消费。本文以国务院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研究案例,结合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主要分析跨境电商改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跨境电商改革显著提升了改革地区的家庭消费,但主要对东部地区、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农村地区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样本组的消费提振作用更强。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跨境电商改革显著促进了改革地区的家庭就业、收入和储蓄,并且失业率下降、收入和储蓄提升分别是跨境电商改革提高改革地区家庭消费的间接和直接影响渠道。此外,拓展性分析发现,跨境电商改革有助于缓解改革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天娇 栗传政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收入差距 马太效应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凤轩
<正>目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态势下,随着收入分配制度优化、财税体制改革等措施的逐步推进,我国城镇家庭的财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城镇家庭生产要素分配不合理,不同要素的边际收入不均等,区域经济之间发展不同步,进而导致家庭财富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双重背景下,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投资偏好、区域发展与家庭财富差距》一书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城镇家庭财富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城镇家庭财富的水平测算、影响因素及财富差距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城镇家庭财富水平和缩小财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志超 彭嫦燕 里昂安吉拉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平 徐浩洋
选取空间杜宾模型(SDM),利用2011年和2013年25个省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CHFS),设置邻接空间矩阵和地理空间矩阵,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家庭金融资产总值和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权重对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居民受教育水平、金融知识和家庭规模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呈显著正向作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湣皓
本文基于扩大内需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采用微观层面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就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理论上而言,跨境电商发展能够通过为居民家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满足居民家庭高品质的消费、降低居民家庭消费成本和增强居民家庭购买力等方式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和消费升级。实证研究验证了跨境电商发展会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和消费升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的结论,且进一步发现,跨境电商进口和出口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和消费升级的正向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家兴 米运生 薛钊杰 龚雷豫
基于2017—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2021—2022年“普惠金融与三农研究”调查数据,从银行金融、保险服务、资本市场、数字金融等四个维度编制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并基于全国、区域、省份、城乡等宏观视角和农户、城镇居民、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等微观视角,对指数展开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与讨论。研究发现,从宏观视角看,家庭普惠金融覆盖率持续提升,各分维度家庭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增速逐渐放缓,地区、省份、城乡间差距逐渐弥合,部分经济落后省份实现发展赶超。从微观视角看,农户、农业转移家庭等重点群体的普惠金融覆盖率与发展水平虽持续提升,但始终低于城镇居民与整体水平,且农户与城镇居民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因此,建议从加大普惠金融创新力度、推进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注重缓解重点群体的金融排斥等方面,稳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周利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书宇 赵昕东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家庭问卷微观数据库(CLDS)探究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及优化升级。研究表明,(1)低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家庭分别对于医疗、生存型、发展型、享乐型消费的平均消费倾向最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消费层次逐渐上升。(2)收入差距对家庭不同消费类型存在不同的非线性影响。除去少数极高收入家庭,收入差距整体上对消费升级系数的作用体现为一个平缓的非对称倒"U型",当低收入家庭与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时,该负向收入差距对其家庭消费升级呈现下拉式影响;而正向收入差距的拉大使消费升级系数先缓慢上升后下降。(3)收入差距对于医疗支出无显著非线性作用,而对于教育支出作用显著。总之,在社会资源财富有限的前提下,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家庭消费结构升级。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结构升级 半参数可加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温雪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电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用户习惯的逐步形成以及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共同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然而,物流配送挑战、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足、数字素养和技能差距、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等,仍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应通过优化农村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和售后服务等途径,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实现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城乡消费差距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小丽 孙振华
非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日益成为我国家庭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家庭非工资性收入的提升,进一步细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该结论依旧稳健;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家庭数字素养水平和提升家庭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助力促进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增长;数字经济促进家庭非工作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存在城乡差异、人力资本差异以及城镇化水平差异,可能导致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差距扩大。本文结论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非工资性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宝玉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万超 李辉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解决好贫富差距和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收入差距通过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城乡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示范效应;财富差距降低消费需求,并且财富差距负向影响系数是收入差距正向影响系数的3.44倍。由此,建立和健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和完善收入与财产的税收政策,降低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促进消费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