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2)
2023(10843)
2022(8982)
2021(7786)
2020(6246)
2019(13980)
2018(13471)
2017(26108)
2016(13558)
2015(14522)
2014(14276)
2013(14432)
2012(13469)
2011(12288)
2010(12381)
2009(11445)
2008(10783)
2007(9498)
2006(8682)
2005(7672)
作者
(42103)
(35616)
(35560)
(33482)
(22416)
(16857)
(15768)
(13858)
(13408)
(12363)
(12185)
(11422)
(11385)
(10981)
(10912)
(10893)
(10524)
(10335)
(10124)
(9849)
(8897)
(8589)
(8560)
(8063)
(8037)
(7827)
(7588)
(7400)
(7175)
(6879)
学科
(86937)
经济(86877)
管理(38758)
(35911)
方法(28242)
(26882)
企业(26882)
数学(25399)
数学方法(25277)
地方(22958)
中国(19953)
(17723)
业经(16412)
(15199)
地方经济(15072)
环境(13672)
产业(13415)
(13016)
贸易(13011)
农业(12588)
(12534)
(12450)
(10086)
(9934)
技术(9869)
(9086)
金融(9086)
经济学(8966)
(8952)
(8747)
机构
学院(206648)
大学(204439)
(102307)
经济(100663)
管理(78520)
研究(76439)
理学(68663)
理学院(67876)
管理学(66903)
管理学院(66542)
中国(54194)
科学(46203)
(42054)
(39513)
(38427)
(38342)
研究所(35270)
经济学(33250)
业大(33215)
中心(32989)
财经(32507)
农业(30296)
经济学院(29884)
(29658)
(29541)
(27235)
北京(25833)
科学院(24394)
(23994)
财经大学(23945)
基金
项目(143406)
科学(113816)
基金(106961)
研究(97026)
(95412)
国家(94683)
科学基金(81271)
社会(68274)
社会科(65169)
社会科学(65152)
基金项目(57398)
(56189)
自然(52463)
自然科(51291)
自然科学(51276)
自然科学基金(50358)
(46530)
资助(42146)
教育(40865)
编号(34253)
(33985)
重点(32338)
(30445)
(30139)
国家社会(29838)
创新(28376)
发展(27355)
计划(27292)
(27021)
科研(26923)
期刊
(115520)
经济(115520)
研究(62123)
学报(34916)
中国(34069)
(34034)
科学(32274)
管理(28952)
(28415)
大学(25843)
学学(25475)
农业(22812)
经济研究(21087)
业经(17906)
财经(16796)
问题(16652)
技术(15896)
(15775)
金融(15775)
(14818)
技术经济(12559)
(12013)
商业(11736)
(11119)
统计(11072)
(10512)
世界(10084)
现代(9979)
科技(9859)
经济问题(9444)
共检索到300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秀花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电商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商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该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产业结构升级在电商产业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即电商产业集聚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电商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态势。为此,提出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刘锦华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司秋利   张涛   罗芳勇  
生产性服务业最重要的两种空间集聚模式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基于对不同集聚模式影响本地绿色经济增长和空间溢出效应机理的理论探讨,利用我国2003—2019年18个城市群20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并存时的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效应最大,且受城市规模调节作用的影响;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本地绿色经济增长效应更大,且只有多样化集聚存在正向但并不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当前,城市群内部尚未形成中心城市多样化集聚与外围城市专业化集聚协同分工的有效格局,因此,应加强城市群内部生产性服务功能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秦淑悦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通过Matlab2016测算了各城市的绿色效率值,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显示: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城市绿色效率值有所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集聚双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其影响作用在不同产业存在差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目前仍处在U型曲线的左下侧区域;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中军  程鑫  孟勇  
绿色税收作为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文章在重新界定绿色税收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选取1999—2019年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绿色税收对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税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产业升级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文章从完善绿色税收制度供给,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建立产业升级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税收对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阳军  齐颖秀  梁栋  
文章利用DEA-SBM方法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GEE),并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GEE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GEE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市GEE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多样化集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本市GEE的增长。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GEE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层级异质性。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层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静田   付晓东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丹  唐娅华  胡绪华  
绿色服务产业是绿色产业中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的支持性产业。在加快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绿色服务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绿色制造产业,为进一步激励和规范绿色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其对低碳经济的助推作用,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绿色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本文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绿色服务产业相关目录提取政策主题词,并利用北大法宝数据库提取2002—2017年间2921条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实证分析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对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2000年后中国绿色服务产业政策数量快速增长,绿色制造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其政策规模明显大于其他地区;(2)绿色服务产业政策对低碳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基础或者生态基础好的区域促进作用更强;(3)中国绿色服务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扩张绿色产业规模、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增长。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绿色服务产业政策体系,为绿色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关注绿色服务产业政策的异质性特征,促进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秦川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侧面。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发展构成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的耦合系统。基于我国14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检验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且具有滞后性。应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的协调和规划,从整体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宗岚  刘习平  
考虑了资源和产业集聚要素,扩展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依据2005~2010年中部六省493个县域的数据,对县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产业集聚的条件下,资本、劳动和资源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从贡献的大小来看,依次为资本、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在考虑产业集聚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为负,说明县域产业同构现象很严重,导致了恶性竞争和资源的浪费;资源的产出弹性为正,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资源消耗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未来政府要注意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走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道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宣辰   金友良  
依据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GMM),考量智慧交通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智慧交通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碳排放效率和技术创新等,对绿色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影响尤为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交通对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异质性明显。鉴于此,应因地制宜,制定智慧交通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大智慧交通建设力度,推动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郗希  李超  王克西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宏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已经不能回避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但如何将生态环境压力量化,并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尚无定论。文章将总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描述生态环境的承压情况。然后,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看作全社会生产函数的新投入要素,以拓展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测算出中国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8.51%。进而所定义的绿色GDP就是总GDP减去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加大对社会产出的"总贡献"部分。这样,绿色GDP的核算公式说明生态保护非但未减少生产总值,还无形中增加了绿色GDP,...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