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1)
- 2023(14476)
- 2022(12637)
- 2021(11516)
- 2020(9696)
- 2019(22119)
- 2018(22031)
- 2017(42938)
- 2016(23016)
- 2015(25901)
- 2014(26111)
- 2013(26024)
- 2012(23947)
- 2011(21713)
- 2010(21860)
- 2009(20544)
- 2008(19693)
- 2007(17493)
- 2006(15658)
- 2005(14261)
- 学科
- 济(110768)
- 经济(110633)
- 管理(71936)
- 业(64770)
- 企(53930)
- 企业(53930)
- 方法(43508)
- 数学(37705)
- 数学方法(37333)
- 财(26285)
- 中国(25603)
- 农(25248)
- 地方(24092)
- 业经(22995)
- 学(21764)
- 制(21346)
- 农业(17175)
- 贸(16382)
- 贸易(16371)
- 环境(16208)
- 易(15772)
- 和(15667)
- 体(15620)
- 务(15437)
- 理论(15389)
- 财务(15367)
- 财务管理(15337)
- 银(15232)
- 银行(15190)
- 融(15089)
- 机构
- 大学(337422)
- 学院(335181)
- 济(144960)
- 经济(142004)
- 管理(132771)
- 理学(114513)
- 研究(114380)
- 理学院(113267)
- 管理学(111486)
- 管理学院(110872)
- 中国(84963)
- 京(71278)
- 财(67790)
- 科学(67360)
- 所(56810)
- 财经(53393)
- 研究所(51192)
- 中心(50456)
- 江(49150)
- 农(48855)
- 经(48282)
- 业大(46634)
- 北京(45287)
- 经济学(44655)
- 范(42768)
- 师范(42428)
- 院(41321)
- 经济学院(39844)
- 财经大学(39459)
- 州(39293)
- 基金
- 项目(223182)
- 科学(176111)
- 研究(165369)
- 基金(163055)
- 家(140499)
- 国家(139348)
- 科学基金(120396)
- 社会(106302)
- 社会科(100791)
- 社会科学(100765)
- 基金项目(86252)
- 省(86034)
- 自然(76547)
- 教育(74864)
- 自然科(74704)
- 自然科学(74692)
- 自然科学基金(73352)
- 划(71458)
- 资助(67179)
- 编号(66899)
- 成果(54693)
- 部(49698)
- 重点(49320)
- 发(47579)
- 创(46000)
- 课题(45802)
- 国家社会(43945)
- 制(43827)
- 教育部(43244)
- 创新(43003)
- 期刊
- 济(168348)
- 经济(168348)
- 研究(106681)
- 中国(63728)
- 财(52223)
- 管理(51380)
- 学报(49193)
- 科学(46162)
- 农(44671)
- 大学(38073)
- 学学(35953)
- 教育(33732)
- 农业(30476)
- 融(29684)
- 金融(29684)
- 技术(29077)
- 经济研究(27920)
- 财经(27094)
- 业经(25337)
- 经(23178)
- 问题(20892)
- 技术经济(17727)
- 理论(16955)
- 现代(15477)
- 图书(15410)
- 商业(15343)
- 实践(15120)
- 践(15120)
- 科技(15099)
- 贸(14874)
共检索到504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宏伟 徐建军 郭丽平
非线性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换位思考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机制。文章利用跨省面板数据,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门限效应",当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 182.469元时,电力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人均消费水平低于该门限值时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省份电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具有时空差异性。不同年份中电力消费的经济促进机制发生转换的省份个数是动态增加的,不同省份电力消
关键词:
电力消费 经济增长 门限效应 面板回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秋霞
国内经济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逐步脱离了单纯追求增长的局面,转而将最主要的目标放在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国已经开始尝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着第三产业带动经济的目标前进。而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为明显的标志。结构优化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将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技术进步的介入转变为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的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照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流通产业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其高速的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由于我国经济处于换挡期,所以理解流通产业是以何种机制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利于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以确保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
流通产业 三大行业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薇 丰璐
近几年来,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其中的STA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很多经济变量的运行轨迹。本文正是对于STAR模型中转换函数的不同函数形式形成的模型进行讨论,除了常见的LSTAR和ESTAR模型外,本文还提出了令转换函数为三角函数的TSTAR模型,并且对于这三种STAR模型的检验和模型的选择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非线性模型 转换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家麒
深化改革 转换机制 促进经营王家麒(中国武汉国际公司总经理)【编者按】武汉国际公司成立于1984年9月。由于种种原因,前7年发展缓慢。近两年来,公司采取得力措施,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促进经营,各项业务发展较快。今年上半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永凡
对外贸易是一项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是带动相关经济部门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有效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引擎。同时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外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极易形成贸易壁垒,影响本国国际竞争力。故对外贸易既需要注重效益增长,也需要时刻关注国际环境变化,掌握、遵循经济贸易客观规律。非线性机制是指输入与输出不成比例关系的状态,是研究事物间不确定关系的探索方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同斌
本文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程度和变动趋势,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结论认为,2002~2013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其数量优势、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不断累积的人力资本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整体经济效率并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基于不同类型城市的分析可得,由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迁移推迟了大中型城市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发达城市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与欠发达城市中人力资本的高边际收益得到显现,与中等发达城市的低人力资本红利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坤荣 乔刚
信息时代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但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尚不清晰。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发现其具体表现为新的生产要素与新的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从供给端看,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新就业形态、促进产业融合等;从需求端看,则包括带来新投资需求、增加新消费需求、创造新贸易需求等。据此,文章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机制 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光和 徐鲲 李敬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了教育发展、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兴古典经济模型,并运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教育的劳动分工功能。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条件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真实收入越高,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交易效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限制教育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发展 劳动分工 经济增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得多。在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多地依赖于教育。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当前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其中包括:一是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知识技能,造就相应产业所需要的劳动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自银
以转换机制为突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倪自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竞争的主体。当今我们正处在经济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面对来自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在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发适销对路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米秋吉 刘金全
研究目标:测度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以及GDP年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MSC)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异质性能源消费的提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煤炭和石油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长,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短,四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同。近年来,石油消费能够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米秋吉 刘金全
研究目标:测度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以及GDP年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MSC)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异质性能源消费的提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煤炭和石油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长,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短,四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同。近年来,石油消费能够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经济增长能够对石油和煤炭消费发挥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在金融危机时期,难以表现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无法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而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时变因果影响。研究创新:基于MSC模型,判断不同时段内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时变因果关系,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价值:为中国完成能源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构建新时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晶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匹配度,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一致、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配合;渐进式转型有利于平滑增长路径,降低向高收入均衡收敛的临界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霞
消费升级作为新常态背景下提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消费升级的作用,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借鉴面板向量自回归估计方法和模型实证检验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发现,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消费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发现,从初期开始,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一直保持至第十期,这一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
消费升级 经济增长 面板VAR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立
我国信息消费规模逐年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均衡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加大,同时信息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增产出和就业,抑制了通货紧缩及拉动了社会消费。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应继续提高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制定相应激励政策,挖掘居民信息消费潜力;营造安全可信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
信息消费 经济增长 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