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9)
2023(7103)
2022(5883)
2021(5325)
2020(4325)
2019(9636)
2018(9202)
2017(17184)
2016(9401)
2015(10157)
2014(9401)
2013(9271)
2012(8572)
2011(7652)
2010(7425)
2009(6708)
2008(6562)
2007(5743)
2006(4962)
2005(4324)
作者
(31046)
(25752)
(25646)
(23899)
(16283)
(12665)
(11338)
(10195)
(9888)
(8899)
(8795)
(8533)
(8421)
(8223)
(8066)
(7973)
(7908)
(7739)
(7497)
(7418)
(6815)
(6315)
(6000)
(5965)
(5952)
(5704)
(5585)
(5541)
(5341)
(5329)
学科
(34451)
经济(34402)
管理(28508)
(26832)
(20864)
企业(20864)
方法(16644)
数学(14990)
数学方法(14850)
(11697)
(10178)
贸易(10177)
(9982)
(9752)
(9339)
中国(8883)
业经(8135)
农业(7635)
技术(6276)
(6256)
(5884)
财务(5880)
财务管理(5867)
环境(5795)
(5594)
企业财务(5549)
地方(5159)
人事(5144)
人事管理(5144)
(5005)
机构
大学(135126)
学院(134199)
(55066)
经济(54204)
研究(50354)
管理(50253)
理学(44793)
理学院(44274)
管理学(43400)
管理学院(43202)
(37820)
中国(36508)
科学(35185)
农业(30672)
业大(29151)
(28834)
(27516)
研究所(25739)
(22277)
中心(22267)
农业大学(20204)
(19381)
财经(18418)
(18209)
北京(17516)
(17045)
经济学(16746)
(16646)
(16446)
科学院(16431)
基金
项目(100519)
科学(78152)
基金(74932)
(70695)
国家(70129)
研究(62679)
科学基金(58184)
自然(41722)
社会(41015)
自然科(40785)
自然科学(40768)
基金项目(40130)
自然科学基金(40110)
(38965)
社会科(38952)
社会科学(38941)
(34192)
资助(30067)
教育(27598)
重点(23187)
计划(22486)
编号(22036)
(21620)
(21555)
(21279)
科研(20628)
(20367)
创新(20265)
科技(20130)
(18230)
期刊
(53723)
经济(53723)
研究(33839)
学报(33406)
(33080)
科学(27458)
中国(24826)
大学(23745)
学学(23072)
农业(22835)
管理(17498)
(16221)
(12965)
业大(10380)
经济研究(10277)
业经(9946)
(9706)
金融(9706)
技术(8968)
农业大学(8947)
财经(8899)
(8594)
教育(7785)
科技(7624)
(7624)
问题(7361)
商业(6790)
中国农业(6594)
林业(6410)
世界(6301)
共检索到186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欣  周光宏  
【目的】探讨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宰后牛胴体温度、pH降低速率和肉的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24头鲁西黄牛杂交牛按试验设计进行电刺激(刺激时间60s、电压42V、电流0.7A、频率50Hz)和延迟冷却(温度15±2℃、时间3h,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处理没有改变胴体温度的降低速率、但显著加快了胴体pH的降低速率;电刺激和延迟冷却没有改变胴体的冷却失重,但降低了背最长肌的保水性。两种处理均可以有效预防冷收缩、降低肉的剪切力值,改善肉的嫩度。【结论】在肉牛屠宰加工流程中,采用电刺激技术或延迟冷却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肉的食用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祥学  孟庆翔  刘萍  李德勇  任丽萍  
为探究高压静电熟化技术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选择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左侧腰大肌,每块均匀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普通和高压静电熟化处理72h,并在0、4、8、12、24和72h测定肉色(L、a*和b*)、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熟化72h后取样测定pH、剪切力及蒸煮损失。研究发现在熟化72h后,高压静电处理组牛肉的剪切力值(1.99kg)极显著(P0.05);除了0h,其余小时高压静电处理组肉色L、a*值均高于普通处理,且在12及72hL值显著高于普通处理(P<0.05),在4、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伟  赵丽萍  耿春银  孟庆翔  任丽萍  
为探讨借鉴MSA体系建立我国统一的牛肉质量评价及预测标准体系的可能性,在澳大利亚肉类标准体系(MSA)的基础上,利用消费者感官评定试验,通过2×6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烹饪方法和牛肉品种来源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烹饪方式和牛肉品种来源对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等各项牛肉感官食用品质指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01)。煎牛肉的各项食用指标得分明显优于涮牛肉,其中煎牛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得分分别比涮牛肉高出16%、12%、12%和15%;同时,和牛、安格斯和荷斯坦奶公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游敏   陈劲松   陈俨俨   杨平   张春晖   黄峰  
【目的】明确不同比例番茄添加对炖制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揭示番茄直接添加是否对炖制牛肉脂质和蛋白氧化具有抑制作用,为番茄和牛肉成分互作机理与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向炖制牛肉中按比例添加0、50%、100%、150%、200%番茄后继续炖制20 min,评估不同番茄添加比例对牛肉的pH、色泽、嫩度的影响;测定牛肉中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对番茄炖牛腩的滋味进行评价;并对牛肉的脂质和蛋白氧化程度进行探究。【结果】随着番茄添加比例增大,牛肉的pH显著下降、亮度值下降且红度值上升、剪切力值下降且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上升,说明添加番茄炖制可赋予牛肉深红色、改善嫩度。在牛肉炖制过程中添加番茄显著提高了汤汁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等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牛肉中谷氨酸、组氨酸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显著提升;同时,牛肉中5′-AMP、5′-GMP和5′-IMP的含量下降。在炖制过程中添加番茄降低了牛肉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降低了总巯基,提高了游离巯基含量,对羰基值无显著影响,并抑制了牛肉中席夫碱的生成,说明在炖制过程中添加番茄可显著抑制牛肉的脂质氧化程度。番茄添加对炖制牛肉品质改善和氧化消减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具有浓度效应,结合感官分析,添加比例为100%、150%和200%时牛肉感官评价无显著差异,但结合牛肉及汤汁中氨基酸、核苷酸含量和牛肉脂质及蛋白氧化相关指标发现,在牛肉炖煮过程中添加200%的番茄具有更佳的食用品质和较高的氧化抑制作用。【结论】添加番茄炖煮可赋予牛肉鲜艳的色泽,提高牛肉嫩度和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加速了牛肉核苷酸的释放,番茄直接添加炖制可抑制牛肉的脂质氧化和蛋白氧化,番茄炖制对牛肉具有品质改善和氧化消减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韬  周光宏  徐幸莲  
24头杂交猪常规屠宰后将胴体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分别采用常规冷却24 h(0~4℃,风速2.5 m.s-1),快速冷却(-20℃,风速2.5 m.s-1)1 h和2 h后转入0~4℃冷却至宰后24 h。肉质测定结果显示:快速冷却1 h和2 h可减缓背最长肌pH的下降速率,加快其温度的下降,提高a*值、肌浆蛋白和肌肉总蛋白溶解性,对L*值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没有影响;快速冷却1 h可以提高持水性、嫩度,减少肌束内肌细胞外空隙面积;快速冷却2 h使肌束内肌细胞外空隙面积增大,对持水性、嫩度影响不显著。这表明采用快速冷却1 h可以改善肉的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力  陈景宜  黄明  徐幸莲  周光宏  
通过测定解冻汁液流失率、肉色、蛋白质溶解度、肌球蛋白Ca2+-ATPase活力、TBARS值的变化规律,研究冻藏温度(-35、-25和-15℃)和冻藏时间(0、30、60、90、120、150和180 d)对鸡胸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温度升高、冻藏时间延长,鸡胸肉解冻汁液流失率、b*值(黄度值)、TBARS值逐渐升高,L*值(亮度值)、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总蛋白溶解度、肌球蛋白Ca2+-ATPase活力逐渐降低(P<0.05);冻藏温度对肌浆蛋白溶解度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冻藏时间的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颜统晶  张德权  李欣  刘欢  方菲  刘珊珊  王素  侯成立  
【目的】明确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羊肉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超快速冷却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对宰后1 h分割的羊米龙肉分别进行常规冷却(冷却速率为1.94℃·h~(-1))和超快速冷却(冷却速率为15.10℃·h~(-1))处理,测定其贮藏过程核苷酸、游离氨基酸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其滋味活性值、气味活性值,确定冷鲜羊肉中关键的风味物质。【结果】通过滋味活性值分析确定5'-鸟苷酸、丙氨酸、谷氨酸为冷鲜羊肉的关键滋味物质。通过气味活性值分析确定13种化合物为冷鲜羊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8种醛、4种醇与1种呋喃类物质。醛类物质包括戊醛、反-2-辛烯醛、壬醛、庚醛、反,反-2,4-壬二烯醛、反-2-壬醛、辛醛、己醛;醇类物质包括己醇、反-2-辛烯-1-醇、辛醇、1-辛烯-3-醇;呋喃物质为2-戊基-呋喃。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规冷却处理组羊肉中呈味核苷酸5'-腺苷酸、5'-肌苷酸和5'-鸟苷酸逐渐降解成次黄嘌呤与肌苷,甜味氨基酸丝氨酸与苦味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显著增加,1-辛烯-3-醇、己醛、辛醛等挥发性风味物质逐渐积累,使冷鲜羊肉风味品质发生变化。超快速冷却处理延缓了羊肉中呈味核苷酸5'-腺苷酸和5'-鸟苷酸的降解,延缓了羊肉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等游离氨基酸与1-辛烯-3-醇、己醛、辛醛、壬醛、庚醛、己醇、2-戊基-呋喃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在保持羊肉鲜味的同时降低了苦味氨基酸、醛类、醇类物质对羊肉风味品质产生的不利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超快速冷却处理组宰后72 h的冷鲜羊肉与常规冷却处理组宰后6 h的冷鲜羊肉风味品质接近。【结论】超快速冷却处理延缓了冷鲜羊肉中风味物质与滋味物质的变化,使冷鲜羊肉的风味品质保持在接近僵直前期的状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   李芳雯   李晶   孔晓慧   王晓明   陈丽   韩敏义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电击晕对肉杂鸡食用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改善动物福利并降低次品率。[方法]以818肉杂鸡为研究对象,选用两种屠宰线链速和50~90 V电压,以直接宰杀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鸡肉食用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击晕组的宰后初期pH值、保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皮质酮激素(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直接宰杀鸡只应激程度最高。鸡只在使用7200只/h、80 V和6260只/h、70 V的参数击晕后,宰后2 h pH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乳酸堆积较少,糖酵解速率减缓;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保水性最好;CORT、ACTH含量最低,说明该电压下鸡只电晕效果最好、应激程度最小;但该电压击晕后相比对照组嫩度显著变差。电击晕对鸡只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弹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7200只/h、80 V和6260只/h、70 V击晕更有利于保证动物福利和改善鸡肉品质,实现科学屠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向前  徐幸莲  周光宏  李虹敏  
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将150头杂交猪常规屠宰后45 min的胴体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头),第1组为常规风冷,其他4组为间歇水喷淋处理组。样品修整后进库冷却,库中配备一套新型雾化喷淋系统,通过调节能对胴体进行间歇水喷淋,喷淋时间分别为4、8、12和16 h,喷淋周期为每间隔30 min喷淋1 min。研究结果表明,宰后24 h常规风冷条件下胴体干耗为1.28%,喷淋4、8、12和16 h胴体干耗依次为1.16%、0.99%、0.83%和0.69%,常规风冷组显著高于其他喷淋组(P<0.05)。夏季滴水损失、背最长肌L*、终点pH值及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雷阳  黄天然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817肉鸡食用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鸡胸肉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20℃冷冻24 h,分别用空气[KQ,(25±1)℃]、流水[LS,(25±1)℃]、超声波[CS,200 W,(25±1)℃]和低温[DW,(4±1)℃]4种方式进行解冻,测定解冻时间、pH值、保水性、色泽、剪切力、水分分布以及肌原纤维蛋白(MP)溶解度、粒径、总巯基含量、二级和三级结构等指标。[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S组解冻时间最短(24.2 min),L~*值最高(53.11),剪切力值最低(17.85 N);LS组解冻、蒸煮和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KQ和DW组,MP溶解度和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KQ和DW组;LS组T_2弛豫时间最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最多,α-螺旋含量和内源性荧光光谱强度最高。[结论]流水解冻的鸡胸肉色泽、嫩度和保水性最佳,肌原纤维蛋白的聚集和氧化程度小,二级和三级结构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燕  张佳  胡铁军  罗欣  
【目的】探讨宰前因子对牛肉品质的影响,得出DFD(dark firm dry)牛肉的判定标准。【方法】研究某企业DFD肉的发生率,并挑选600头延边×西门塔尔杂交公牛进行不同的宰前处理,通过测量牛胴体背最长肌的pH、温度以及品质指标,对劣质牛肉的发生率及牛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宰前因子中待宰密度、温湿度以及短途运输对DFD肉的发生影响不大;而屠宰时间、季节、待宰时间和屠宰方式对劣质牛肉(PSE肉、DFD肉)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牛肉品质的颜色指标中b*比L*更具有作为判定劣质牛肉标准的意义;DFD牛肉的判定标准为pH24>6.09,L*<37.40±3.78,b*<10.25±1.94,...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刚  常国亮  张建平  牛景彦  王武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 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 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波  王群  奚雨萌  林丽娟  穆甜  王建球  韩兆玉  
选择平均年龄4-5岁、体重相近的徐州黄牛16头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试验组分别在每头肉牛的精料中添加8 g·d-1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醇酯(HMBi),对照组的精料不添加HMBi.试验结束后统一屠宰,并测定相关指标,研究HMBi对肉牛胴体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肌内脂肪含量以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肉牛胴体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牛的肌肉色、脂肪色、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大理石花纹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试验组肉牛血清的甘油三酯含量在试验后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同军  臧长江  王连群  桑断疾  余雄  
为分析去势对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0头健康的、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进行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配对试验设计,设置去势组和未去势组,每组25头,同一阶段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0d。结果表明,与未去势组相比,去势极显著提高了牛肉的肌红蛋白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的pH(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强俊  李瑞伟  王辉  
在盐度为5‰,水温(28±0.5)℃的条件下,对延迟投饵0~7d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鱼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PNR)。试验于仔鱼开口的当天开始试验。结果显示:仔鱼于3日龄开口;延迟投饵0~7 d组,投饵2 h后仔鱼摄食发生率分别为20%、100%、83.3%、36.7%、13.3%、6.7%、3.3%和0%,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延迟投饵超过2 d,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奥尼罗非鱼仔鱼存活率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