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5)
2023(11728)
2022(10329)
2021(9946)
2020(8115)
2019(18999)
2018(18969)
2017(37316)
2016(20212)
2015(22657)
2014(22829)
2013(22200)
2012(20418)
2011(18482)
2010(18511)
2009(16976)
2008(16550)
2007(14450)
2006(12842)
2005(11325)
作者
(57214)
(47338)
(46929)
(44912)
(30458)
(22620)
(21411)
(18609)
(18019)
(17062)
(16164)
(15794)
(14962)
(14923)
(14636)
(14554)
(14188)
(14117)
(13625)
(13452)
(11680)
(11676)
(11346)
(10789)
(10599)
(10495)
(10492)
(10488)
(9534)
(9253)
学科
(79075)
经济(78981)
管理(60336)
(56811)
(48481)
企业(48481)
方法(36967)
数学(31220)
数学方法(30795)
(21366)
(20367)
中国(20103)
业经(18377)
(17788)
地方(15649)
理论(15604)
(15099)
贸易(15095)
(14671)
(14213)
农业(14069)
(13950)
(13285)
(12812)
财务(12744)
财务管理(12724)
技术(12657)
环境(12209)
企业财务(12046)
(11979)
机构
大学(288028)
学院(286248)
管理(118427)
(113085)
经济(110437)
理学(102894)
理学院(101813)
管理学(100135)
管理学院(99621)
研究(92783)
中国(68495)
(61148)
科学(57198)
(52787)
(45443)
财经(42258)
中心(41925)
研究所(41417)
(41203)
(41068)
业大(40616)
北京(38868)
(38794)
师范(38526)
(38405)
(33945)
(33779)
经济学(32845)
农业(32076)
财经大学(31475)
基金
项目(195312)
科学(154285)
研究(146282)
基金(141600)
(121626)
国家(120599)
科学基金(104625)
社会(90739)
社会科(85851)
社会科学(85832)
(75571)
基金项目(75104)
自然(68313)
教育(67281)
自然科(66688)
自然科学(66675)
自然科学基金(65467)
(63649)
编号(61154)
资助(58768)
成果(50311)
(43303)
重点(42898)
课题(41571)
(40994)
(40510)
项目编号(38011)
创新(37580)
教育部(37470)
人文(36900)
期刊
(123683)
经济(123683)
研究(85764)
中国(50071)
管理(42870)
学报(41593)
科学(39239)
(38036)
(37154)
教育(34796)
大学(31758)
学学(29563)
农业(26194)
技术(24589)
(24436)
金融(24436)
业经(20612)
财经(19870)
经济研究(19370)
图书(17349)
(16832)
问题(15736)
理论(15340)
实践(14271)
(14271)
科技(13799)
技术经济(13782)
现代(13443)
情报(12550)
(12512)
共检索到412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  
伴随中国电信行业产业结构变动,中国电信网络接入建立了以零售资费为基础的不对称的网间结算资费政策框架。尽管该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壮大,但却始终没有实现其促进有效竞争格局形成的目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这一网间结算资费规制框架长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接入定价不能准确反映接入成本、接入定价调整步伐相对滞后、不对称接入定价规制政策加剧了结构失衡等方面。因此,适应中国电信市场发展新趋势,应总结之前接入定价政策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际经验,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国电信接入政策,确保电信企业公平无歧视接入,促进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实现电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玉兴  田华  李宇  
中国电信市场的分业经营以及接入价格的强制性非对称管制导致移动对固定网络的替代越来越显著。传统的纯网络竞争模型在处理F-M模式下的网络竞争时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基于中国的实践,对传统的LRT模型进行扩展,以适合对中国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非互惠接入定价下,F-M模式下的网络竞争对固定网络的影响是不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固定与移动网络的融合,进而促进中国电信市场的全业务竞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美娟  唐启明  
中国电信业自2010年实施携号转网政策试点以来,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这表明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尚不能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格局,还要出台其他政策与之配套,例如接入定价规制政策。以移动-移动互联为例,研究中国电信业在携号转网政策下应如何进行接入定价,以优化电信业市场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效率。研究得出:在携号转网政策下,当接入价格等于接入成本时,使得强势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减少,弱势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增加,最后达到均分市场的格局。因此,为了使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日趋均衡,在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同时,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美娟  唐启明  
中国电信业自2010年实施携号转网政策试点以来,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这表明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尚不能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格局,还要出台其他政策与之配套,例如接入定价规制政策。以移动-移动互联为例,研究中国电信业在携号转网政策下应如何进行接入定价,以优化电信业市场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效率。研究得出:在携号转网政策下,当接入价格等于接入成本时,使得强势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减少,弱势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增加,最后达到均分市场的格局。因此,为了使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日趋均衡,在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同时,还应以接入价格等于接入成本的方法进行接入定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立  姜春海  
网络产业放松规制、引入竞争的改革使得上游"瓶颈"环节和下游竞争性环节出现了"业务分离,"催生了接入问题,并成为网络产业规制改革能否成功和有效竞争的关键。通过对用于指导网络产业单向接入定价的Ramsey接入定价方法的研究,得出结论:短期内,将接入服务和最终产品无差别对待的做法可能遭受到较大的实阻碍,从而整体最高价格上限规制的实施显得不太可能。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接入服务市场上,允许在位企业实施两部制(或多部制)接入定价方法。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美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n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接入定价与电信竞争问题。当存在n期竞争时,如果接入价格大于接入成本,将会导致电信运营商网络规模的大小与其在零售市场产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同时,若某一运营商在竞争初期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用户基数,且在第一期新用户加入该运营商网络的比例大于其初始市场份额,则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通过n期竞争后将产生马太效应。研究结果得出:当存在n期电信竞争时,规制者应以低于接入成本的方法进行接入定价,这样不仅有利于电信竞争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可以改善消费者福利;若电信运营商的通话流量平衡,为在实践中更便于操作,可采取免接入费制度进行接入定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莫长炜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信产业接入定价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脉络以及与接入相关的基本概念;接着对接入定价行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评述;最后指出了电信产业接入定价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电信产业接入定价规制问题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旭  刘秀清  
网络行业在引入竞争后 ,很难再保证其普遍服务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进入者进入情况的不同 ,从理论上分析了针对不同情况 ,管制者应如何设立普遍服务基金及制定相应的接入价格 ,使得网络行业在保证普遍服务目标实现的同时 ,又能有效竞争 ,提高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虹  
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电信业几乎是归国家或垄断企业所有,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垄断带来了低效率并产生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各国政府都力图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有的通过分割原垄断企业,形成多家独立的电信公司;有的培育新的大型电信公司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春海  
随着网络产业规制改革的进行,接入定价已经成为规则和竞争理论与政策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网络产业接入定价理论中的有效成份定价规则(ECPR)的基本表示形式及其主要优点和缺陷,将网络外部性定义为一个新网络与一个旧网络实行互联互通,而不是旧网络的消费者数量增加,从而得出存在网络外部性时ECPR的表示形式。研究表明,在存在网络外部性时,ECPR的表示形式和最优性质将会发生变化,所确定的接入价格要低于原来不存在网络外部性时ECPR确定的接入价格;另外,机会成本的概念变得更加复杂,ECPR原来具有的利润中性、市场准入信号和简单易行等某些最优性质将不再成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兴志  陈艳利  
中国铁路、煤气、自来水、邮政等绝大多数网络型产业的结构改革将选择纵向一体化与自由接入作为突破口 ,研究纵向一体化网络的接入定价理论和政策已成为中国网络型产业规制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依据资源最优配置、次优配置、生产效率等原则 ,研究了不同的接入定价理论 ,详细探讨了不同的接入定价方法 ,最后进一步分析了纵向一体化网络在不同政策目标下的接入定价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我国电力产业实施纵向分离后,在发电、售电环节已经引入了竞争。但是由于输配电环节的自然垄断特性,输配电环节仍然是在政府规制下的垄断经营。如何制定合理的输电价格就成为电力产业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实施纵向分离后的输电价格就是经济理论中讨论的接入定价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输电网络的接入定价问题。考虑了信息不对称对接入定价的影响,通过激励性规制制定合理的接入价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伟刚  
在双边市场,平台的两边或者多边用户通常对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平台拥有者因此面临如何对接入平台各边进行合理定价的问题。而接入定价对于竞争对手、消费者、平台拥有者剩余产生影响的各自差异问题是平台定价到底是以网络中性还是以非中性定价争论的焦点。在本文中,我们对于基本垄断平台模型不断进行了放松相关假设条件的拓展,分析了垄断与寡头垄断、平台同质与异质等各种情形下的电信运营商的内容接入服务定价问题。结果发现,网络的非中性定价的结果与传统的Btrand价格边际化的结论并不一致;平台一边的低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并没有引起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无论平台是同质还是异质,对称还是非对称,网络非中性的歧视性定价在一定的相关参数范围内并不妨碍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存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楠  
电信接入价格问题要基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体制进行研究,它是参与互联互通各方利益与矛盾的焦点,涉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即成本的分摊和收益的分享两个方面。要推进互联互通的顺利开展,必须结合我国电信市场改革实践,接入价格兼顾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从而使得各参与方利益得到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学信  
随着我国电信、电力等网络产业改革的进展,互联互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本文介绍了国外对垂直性的网络产业中互联互通管制的实践和相关的接入定价方法,并分析了目前困扰我国电信业的互联互通问题。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接入价格是实现有效互联互通的经济基础,接入价格应被设计为仅仅实现有效互联互通目标,而不能兼顾其他政策目标;过低的接入价格水平是目前电信业互联互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应该选择以长期增量成本为基础的接入定价;在接入成本的计算方法上,应以长期增量成本法为主,短期内可以采用完全分配成本法作为一种过渡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