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5)
2023(11863)
2022(10165)
2021(9000)
2020(7638)
2019(17523)
2018(17279)
2017(33327)
2016(17927)
2015(20378)
2014(20836)
2013(20984)
2012(20308)
2011(18775)
2010(19222)
2009(18009)
2008(17861)
2007(16307)
2006(14641)
2005(13718)
作者
(54988)
(46207)
(46137)
(43914)
(29396)
(22051)
(21040)
(17988)
(17384)
(16660)
(15857)
(15282)
(14865)
(14786)
(14511)
(14393)
(13723)
(13721)
(13253)
(13249)
(11826)
(11527)
(11312)
(10600)
(10545)
(10448)
(10313)
(10148)
(9425)
(9187)
学科
(103952)
经济(103872)
管理(47439)
(46801)
(35536)
企业(35536)
方法(35314)
数学(30823)
数学方法(30614)
地方(28756)
中国(27030)
(25225)
业经(21418)
(18719)
地方经济(17590)
(17382)
农业(17144)
(16202)
贸易(16192)
(15920)
(15542)
(14834)
金融(14832)
(14553)
银行(14526)
(14099)
产业(13947)
环境(13852)
(13838)
(13515)
机构
学院(273962)
大学(272125)
(126827)
经济(124307)
研究(102159)
管理(100450)
理学(84607)
理学院(83573)
管理学(82345)
管理学院(81806)
中国(77327)
科学(60375)
(58682)
(54649)
(53375)
研究所(47956)
(47283)
中心(45425)
(43543)
财经(42640)
经济学(39970)
业大(38543)
(38320)
北京(37901)
(36949)
农业(36852)
师范(36612)
(35867)
经济学院(35749)
(34558)
基金
项目(170262)
科学(133175)
研究(126615)
基金(120888)
(104411)
国家(103521)
科学基金(87464)
社会(81315)
社会科(77212)
社会科学(77191)
(68301)
基金项目(63520)
教育(56607)
(56555)
自然(53140)
自然科(51836)
自然科学(51820)
编号(51413)
自然科学基金(50887)
资助(49654)
(44057)
成果(42322)
重点(38912)
(37385)
课题(36667)
发展(36142)
(35565)
(35395)
国家社会(33478)
创新(33238)
期刊
(153788)
经济(153788)
研究(87835)
中国(59466)
(44647)
(41367)
学报(39748)
管理(38014)
科学(37853)
农业(30092)
大学(29800)
(28216)
金融(28216)
学学(28038)
教育(27998)
技术(25509)
经济研究(25295)
业经(24654)
财经(21873)
问题(20331)
(19107)
技术经济(16451)
(16151)
(15898)
世界(14559)
商业(14343)
统计(14192)
国际(14037)
经济问题(13173)
(12746)
共检索到435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利  张鸿  周宏山  
基于剧烈变革的电信产业,认为合作利益分配是产业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基于收益共享合同的一个实例分析,证实存在由批发价和分享比率共同作用的契约安排,能够实现利润一定程度的任意分配,同时具有可操作性。任意分配利润是契约的理想状态,而执行该类契约往往会增加各种各样的管理成本,因此,实践中的方案往往是两者之间的折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盖凯程  
生态危机内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外因在于工业革命、市场失灵和异化消费。在以经济人与生态人双重假设为视角,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统一为参照系,以技术和制度为分析工具的理论分析框架下进行辨证运思,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命题的解码有赖于构建一种维护生态的经济社会文化体制,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维护生态的市场体制,建立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常成  阮嘉馨  朱宝清  
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其理论对于如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两极分化等问题还存在一定局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空间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能为协调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参考。它强调多中心城市群协调发展实践需要从把握空间演化的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逻辑的前提下,注重“空间的生产”观念转变以及“时空修复”逻辑工具的运用。除此之外,在“空间正义”成为协调发展的优先价值情境下,还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中心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新格局得以形成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名升  李治  佟连军  
为定量探索各省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演变规律,运用面板数据对1996年以来各省区经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过程,但总体上大幅提高,全国平均水平由0.399上升到0.617,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②协调度在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③经济是促进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贡献接近于环境对协调发展贡献的2倍,在经济系统内部,经济发展因素的贡献又要大于经济存量因素;④协调发展的所有障碍性因素均来自环境系统,但是制约作用并不明显;⑤经济—环境协调度与塞尔指数的变动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地区差异性越小;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为62.6%,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份的建设水平相对均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绍雨  
能源、经济与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三者的协调发展是3E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对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系数,并进行了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综合发展评价。实证检验结论认为: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的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变化幅度最大;从能源、环境与经济各系统之间的协调系数平均值可以看出,能源与环境处于极不协调状态,能源与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童彦  
本文建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利用熵变方程建模,对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交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具有空间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波动性,从空间看,协调发展区域自西北到东南呈带状分布,不协调发展区域分布在其两翼;随时间推移,西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协调区域呈不稳定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乃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经了注重公平的均衡增长、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相对协调发展、全国空间尺度的增长协调发展以及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发展等阶段,并实现了从增长协调到功能协调的转变,而且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特征。其中,偏向空间干预的均衡增长及增长协调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但也弱化了经济效率,而偏向空间中性的非均衡增长和相对协调发展政策提升了经济效率但扩大了区域差距。政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工具的优序选择,并积极促成两类政策工具的协同及优势互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承业  袁达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环境库兹涅茨数理模型,并结合经济计量工具对我国的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工业经济政策建议。 一、我国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综合回采率低,损失浪费大。我国矿产种类较为齐全,但共伴生矿床比重大,占80%左右;特别是金属矿产中,综合矿多,单一矿少。而我国共生伴生矿综合开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季妍  高吉喜  张远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翊  
协调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当前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一个地区内部各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西部内陆省份更应该在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背景下理清协调发展的思路。通过实证方法,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域分工指数、区位熵3个方面的指标度量测算,得到宁夏各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评价结果,提出扶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壮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合理的地区和部门间分工体系的发展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平先秉  
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选取物流货运量、GDP等指标建立时间序列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货运量与区域GDP的相关关系,并揭示了物流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芳  
我国的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总体协调程度偏低,系统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能源与环境、环境与经济间的矛盾突出,而经济与能源生产、消费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综合运用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密切结合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造成3E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政策实践提供更深层面的理论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与不明晰的产权安排,环境、资源利用中广泛存在着的外部不经济性,环境、资源不完善的市场与价格机制,实现经济外部均衡的资源要素投入效益难以衡量,人类行为假设与不完善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当前3E系统非协调发展现象产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