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2)
- 2023(9461)
- 2022(7777)
- 2021(6849)
- 2020(5711)
- 2019(12589)
- 2018(12081)
- 2017(23687)
- 2016(12486)
- 2015(13358)
- 2014(13033)
- 2013(13117)
- 2012(12474)
- 2011(11485)
- 2010(11564)
- 2009(10752)
- 2008(10263)
- 2007(9127)
- 2006(8269)
- 2005(7468)
- 学科
- 济(81319)
- 经济(81266)
- 管理(35218)
- 业(33725)
- 方法(27074)
- 企(26603)
- 企业(26603)
- 数学(24099)
- 数学方法(23993)
- 地方(20063)
- 中国(15987)
- 农(15899)
- 业经(15705)
- 学(14719)
- 地方经济(14385)
- 财(13083)
- 产业(12963)
- 制(11170)
- 贸(11070)
- 贸易(11067)
- 农业(11047)
- 易(10668)
- 环境(10220)
- 体(9526)
- 技术(9354)
- 融(9279)
- 金融(9279)
- 银(8582)
- 银行(8546)
- 结构(8332)
- 机构
- 学院(191960)
- 大学(191179)
- 济(96640)
- 经济(95258)
- 管理(72177)
- 研究(70932)
- 理学(63230)
- 理学院(62515)
- 管理学(61649)
- 管理学院(61315)
- 中国(51048)
- 科学(42359)
- 京(38889)
- 财(38120)
- 所(36165)
- 农(35929)
- 研究所(33191)
- 经济学(31882)
- 财经(31325)
- 业大(30733)
- 中心(30322)
- 经济学院(28673)
- 经(28490)
- 农业(28381)
- 江(27473)
- 院(24966)
- 北京(24078)
- 财经大学(23222)
- 科学院(22518)
- 范(22365)
- 基金
- 项目(131073)
- 科学(103967)
- 基金(97922)
- 研究(89593)
- 家(87395)
- 国家(86729)
- 科学基金(73884)
- 社会(62762)
- 社会科(59878)
- 社会科学(59864)
- 基金项目(52343)
- 省(51035)
- 自然(47228)
- 自然科(46149)
- 自然科学(46134)
- 自然科学基金(45386)
- 划(42304)
- 资助(39127)
- 教育(38688)
- 编号(31897)
- 发(30684)
- 重点(29843)
- 部(28709)
- 创(27560)
- 国家社会(27380)
- 创新(25912)
- 科研(24784)
- 计划(24630)
- 发展(24596)
- 教育部(24561)
共检索到279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虹 王帅 李晨光 陈挺
近年来中国电价的普遍性、连续性下调可能诱导资源向高耗能产业聚集,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本文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别在电价管制和电价市场化两类情景下分析电价调整对高耗能产业及新动能产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普遍性降电价”会导致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比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而仅对新动能产业的“精准性降电价”可以在促进新动能产业发展的同时避免高耗能产业盲目过快增长。(2)若同时对高耗能产业提高差别电价等绿色电价加价标准,虽然有效降低了高耗能产业产出,但也会对新动能制造业产生不利影响。(3)若政府将电力行业利润或电力消费税收入用于补贴新动能产业投资,不仅可以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还可能产生社会福利上升的双重红利效应。因此,应对新动能产业“精准性降电价”,加大高耗能产业差别电价实施力度,进一步发挥电价杠杆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小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长丰 刘淑莲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风险、收益和效率为绩效评价标准,从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三个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与中国商业银行的行业平均绩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市场份额对银行综合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对银行综合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管理层持股/认股权、董事长是否为执行董事以及第一执行董事的薪酬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董事长是否为执行董事对银行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黎 张红伟
文章通过建立VAR与VEC模型,对信贷周期、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则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信贷周期在长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均存在正面影响。
关键词:
信贷周期 产业结构 经济波动 VAR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祖基 刘希鹏 王立元
不同模式的宏观政策协调不但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差异性影响,也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政策协调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型财政政策比支出型财政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价格型货币政策和收入型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消费、就业和产出的促进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和支出型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通货膨胀的稳定作用;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目标与稳定经济波动这一目标存在着Trade Off现象,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存在着Trade Off现象。因此,建议采取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体操作体现在减息为主结合降低税率水平为辅的政策协调组合来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玉珍
进入21世纪,银行跨国并购愈演愈烈,各个银行都想通过跨国并购增大自己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我国银行要想走向国际化经营、提高自身经营效益,跨国并购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对银行跨国并购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银行 跨国并购 影响 宏观经济 产业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世瑛 李宏涛
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政策制度对银行跨国并购的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都具有显著影响,但仅仅考量单个环境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往往会夸大影响因素的作用力。为此,通过综合考察三类环境因素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发现母国的经济规模、银行产业发达程度、银行制度完善程度以及母国与东道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并购方的决定性因素;而对于银行跨国并购中被并购银行的决定性因素则有所不同,主要是东道国与母国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东道国银行产业的发展情况,而与东道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制度完善程度无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君潞 郭廓
本文基于两国模型,对我国实际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当前人民币浮动区间扩大、人民币汇率重归升值通道的政策背景之下,需要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依靠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价格,改善外贸增长方式。人民币升值的步调只有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步调相一致,才能提升"通过人民币汇率调整来实现外部均衡"政策的效果,同时避免贸易部门急剧萎缩对经济增长步伐的拖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元春
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均衡的健康轨迹,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增长的性质和方式决定了目前的强劲增长势头可以延续,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演变成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在非均衡增长战略之下,经济高速增长和金融深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动了财富的快速积累,也使得财富结构迅速调整。财富的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使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的价格自我强化机制开始显现,中国宏观经济在金融层面与实体层面的分离加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捷 蒋晓阳 朱顺和
文章以广东省21个城市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考虑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是否会抑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则不存在影响。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新华 吴海英 刘仕国
本文借助于结构型宏观经济季度模型就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型给出的模拟结果与经济理论相吻合 ,人民币升值将会产生的 J曲线效应清晰可见 ,升值将带来的通货收缩压力也得到体现。政策模拟结果表明 ,为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渐进式升值优于瞬间大幅调整。不过 ,即使人民币升值 1 5 %,从长期看也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危害 ,因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的负面影响仅发生在最初一两年内
关键词:
汇率调整 宏观经济 经济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冉美丽 陈航
产业结构转变的实质是对社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最终对一国国民收入产生收入分配效应。同时,居民收入对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产生约束效应。本文使用我国1992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对初次收入分配、最终分配的重构效应较大且为负向,分别在3年和5年内较显著,长期转为平稳正向冲击;其影响大于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力;市场机制下的初次分配对最终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对产业结构的反馈作用不容忽视。继续加大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是二者良性互动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顾亚露 朱振 闫妍
利率曲线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基础,它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的利差不仅可以预测未来的短期利率,对未来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利率期限结构以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和预测能力,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监控金融系统和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和宏观经济因素间的动态关系,对于拓宽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思路和提高宏观经济政策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