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2)
2023(16110)
2022(13493)
2021(12232)
2020(10461)
2019(23022)
2018(22861)
2017(43704)
2016(23685)
2015(26161)
2014(25212)
2013(25081)
2012(23011)
2011(20567)
2010(20857)
2009(19678)
2008(19752)
2007(18042)
2006(15977)
2005(14535)
作者
(69246)
(57813)
(57752)
(54457)
(37136)
(27789)
(25814)
(22361)
(22020)
(20724)
(19876)
(19485)
(18729)
(18630)
(18265)
(17730)
(17203)
(17074)
(16792)
(16661)
(14511)
(14174)
(14159)
(13290)
(12976)
(12960)
(12941)
(12824)
(11531)
(11513)
学科
(101167)
经济(101016)
(98252)
(88802)
企业(88802)
管理(88043)
方法(46460)
数学(37324)
数学方法(37071)
(35127)
业经(32352)
(31419)
中国(24895)
(24606)
(24526)
财务(24488)
财务管理(24448)
技术(23845)
企业财务(23256)
农业(22184)
(19438)
贸易(19428)
(18930)
(17848)
(17509)
理论(17329)
(16734)
(16497)
(16314)
(16256)
机构
学院(341825)
大学(338575)
(146234)
经济(143596)
管理(136367)
理学(117373)
理学院(116226)
管理学(114690)
管理学院(114053)
研究(111740)
中国(88171)
(70680)
(70569)
科学(66733)
(63813)
(56495)
财经(55265)
(53342)
业大(53037)
中心(51299)
研究所(50690)
农业(50448)
(50322)
经济学(44765)
北京(44090)
(41052)
财经大学(40897)
经济学院(40526)
(40281)
商学(38833)
基金
项目(225803)
科学(179194)
基金(166424)
研究(161908)
(146362)
国家(145097)
科学基金(125368)
社会(105767)
社会科(100488)
社会科学(100463)
(89045)
基金项目(88006)
自然(81863)
自然科(80041)
自然科学(80016)
自然科学基金(78727)
(74165)
教育(73458)
资助(67321)
编号(62127)
(52997)
重点(50896)
(50382)
成果(48853)
创新(48780)
(48222)
(48195)
(45972)
国家社会(44576)
教育部(43381)
期刊
(163275)
经济(163275)
研究(99441)
中国(70173)
(59226)
(58588)
管理(57464)
学报(55260)
科学(51382)
大学(42540)
学学(40792)
农业(39547)
(34001)
金融(34001)
技术(31867)
教育(30170)
财经(28976)
业经(28052)
经济研究(26545)
(24935)
(24042)
问题(21111)
技术经济(20119)
科技(17882)
(17364)
商业(16809)
(16710)
现代(16246)
财会(16099)
世界(15922)
共检索到516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占妍泓  
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任务。从产业支持政策来看,以标杆上网电价为代表的电价补贴,是中国促进风力和光伏发电的重要手段。通过产业链供需关系,下游发电环节的补贴政策影响效应可以传导至上游装备制造业。本文以2009年起相继实施的风电和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为例,尝试分析新能源发电环节的电价补贴与上游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本文分别从企业外部市场竞争与内部创新基础两个方面,探讨了电价补贴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价补贴对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负向影响。且外部市场竞争越激烈,电价补贴的负向创新效应就越强;而较好的内部创新基础可以削弱电价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冲击。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产业链传导视角对电价补贴的创新效应进行了有益拓展和补充,而且为推助“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陈明明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将军  韩圣玥  秦颖  
文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2013—2020年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营商环境优化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产权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非国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正向影响效应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彤缨  生巴提·赛依热克汗  陈国才  
在中国多层级治理的制度环境下,与地方各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其研发补贴来源,将研发补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与对比不同层级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省级或者地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更好,而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则更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多层级治理”和“研发补贴组合”的角度理解研发补贴激励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南平  王之颖  魏芬芬  
创新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选择何种融资方式也成为企业创新需要面临的重要决策问题。文章将企业融资方式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基于中国2015—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对不同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企业产权性质和科技类型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企业面向创新的融资方式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股权融资与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即股权融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债权融资与管理创新显著正相关,即债权融资对管理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产权性质和科技类型对融资方式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融资方式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资本市场金融体制设计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系统评估了生产性补贴在微观企业进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补贴不仅提高了企业进入进口市场的可能性,而且还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种类、进口额以及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外资和国有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民营企业进口的积极影响最小;从进口类型来看,与纯资本品进口和混合型进口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纯中间品进口企业的积极影响最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是生产性补贴促进企业进口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进一步考察生产性补贴通过进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该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规模效应,进口的质量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高岩  
本文以2005制造业500强中的5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方法,从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的角度分析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回归模型,实证发现,这两变量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景荣  樊坚强  张文卿  童明余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仲鸣  孙浛情  虞涛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背景,通过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这种促进效应体现在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机制检验发现,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成本效应、出口效应和竞争效应三种渠道促进技术创新投入,但仅通过出口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质量。而且,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未促进中西部地区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赵盼  杨亭亭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凯南  苗滋坤  乔元波  
本文尝试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所处区域内的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11—2017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普通高校名单,以每家企业所处一定地理空间内的高校数量作为衡量高校密度的指标,实证分析了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层次高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在创新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处地区等方面都具有异质性影响。同时,本文从研发合作和知识溢出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密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丽君  
利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采用2006-2013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讨论了政府补贴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机制和效应。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政府补贴抑制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模仿创新下的技术进步,但显著抑制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技术效率改善;政府补贴引发的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寻租、市场集中和投资过度是导致创新活动技术效率损失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通过补贴政策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证竞争性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营造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丽君  
利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采用2006-2013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讨论了政府补贴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机制和效应。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政府补贴抑制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模仿创新下的技术进步,但显著抑制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技术效率改善;政府补贴引发的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寻租、市场集中和投资过度是导致创新活动技术效率损失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通过补贴政策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证竞争性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支持环境来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卫平  齐亚丽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都以某些发达省份或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上。本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定权法等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