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8)
2023(8074)
2022(6588)
2021(6560)
2020(5152)
2019(11683)
2018(12022)
2017(21760)
2016(12089)
2015(13360)
2014(13387)
2013(12848)
2012(12063)
2011(10981)
2010(11453)
2009(10786)
2008(10891)
2007(10208)
2006(9568)
2005(8578)
作者
(33219)
(28583)
(28001)
(26902)
(17662)
(13857)
(12646)
(11039)
(10932)
(10159)
(9809)
(9517)
(9021)
(8864)
(8798)
(8407)
(8389)
(8305)
(8038)
(7799)
(7200)
(7097)
(6917)
(6786)
(6612)
(6510)
(6434)
(6179)
(5894)
(5811)
学科
(50267)
经济(50111)
(48668)
(36341)
农业(32469)
管理(26281)
业经(20413)
(18140)
企业(18140)
中国(15853)
(14659)
方法(13829)
农业经济(12382)
地方(12314)
(11336)
(11179)
(10110)
理论(9813)
发展(9695)
(9683)
数学(9587)
(9556)
(9546)
农村(9527)
数学方法(9401)
建设(8886)
(8801)
教育(8775)
土地(8215)
(8202)
机构
学院(166511)
大学(162008)
(66249)
经济(64669)
研究(60587)
管理(59950)
理学(50597)
(50069)
理学院(49998)
管理学(48975)
管理学院(48667)
中国(48546)
农业(37643)
科学(36472)
(35463)
(31313)
业大(31215)
(30943)
中心(29009)
(28389)
研究所(27375)
(25027)
师范(24828)
农业大学(23265)
(22801)
财经(22494)
北京(22239)
(21977)
(20458)
(20367)
基金
项目(103066)
研究(81738)
科学(80321)
基金(71627)
(61728)
国家(60935)
社会(52322)
科学基金(51417)
社会科(47738)
社会科学(47723)
(42499)
基金项目(37943)
教育(37223)
编号(36592)
(33752)
成果(30977)
自然(30198)
自然科(29457)
自然科学(29452)
(29216)
自然科学基金(28919)
资助(27268)
课题(25234)
(23572)
(23008)
重点(22839)
(21546)
(21018)
(20990)
(20914)
期刊
(93103)
经济(93103)
(57862)
研究(53320)
中国(48667)
农业(39151)
教育(28214)
学报(28131)
科学(25809)
(23300)
大学(23191)
业经(21528)
学学(21405)
管理(19657)
(19212)
金融(19212)
(17452)
技术(15341)
农业经济(14651)
农村(14490)
(14490)
问题(12618)
(12073)
财经(11422)
经济研究(10981)
世界(10514)
社会(10477)
(9903)
经济问题(9470)
农村经济(9460)
共检索到280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万军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急剧增长和供给的严重不足,决定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保障农村主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既有认识上的偏差,更主要的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与现实需求的严重脱离。因此,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和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尤其是基层乡镇政府职能的真正转换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煦照  
2005年10月,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发展民营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真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大部分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延中  冯立果  崔红志  刘湘丽  靳世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致力于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的一项战略举措。它的实施给农村卫生事业带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现有农村卫生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也有重大促进作用。详细论述了农村卫生事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自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是人的定位建设,“主导人”与“主体人”的建设必须有机结合,什么样的“主导人”是农民群众欢迎的?新农村建设的“根”在农民,依靠的是农民,为的是农民,服务型农民干部正是新农村建设之所需,还能发挥导向性作用。怎样建设“主体人”?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人”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恩玉  张晓飞  朱莹  
农业综合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辽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松仁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休闲有助于促进农民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但传统价值观念、农村现有科技水平、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特有文化背景对当前农民休闲带来了困扰。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新农村教育的深化、地方各级组织的渗透、农民休闲福利制度的实施、劳动本质意义的升华又能够使农民休闲在未来走向更大更多的可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瑞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为广东金融业尤其是农村金融的一支重要力量,邮政储蓄有义务、也有能力利用其资源和服务特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褚添有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于一体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再加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历史欠账太多,因此其所需要的资源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建设过程是相对漫长的、艰巨的。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政府的有限智识和有限财政来建设,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第三部门无疑是其中的一支极为重要力量。而第三部门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又可以使它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独特作用。但目前现实的诸多制约又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当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设良好环境,推动第三部门尤其是农村第三部门的发展,并整合城乡第三部门的资源,进而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翔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供销合作社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因此,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促进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供销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农民;供销合作社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有利于发展发达的农业;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社员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丽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它也是每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赢得了主动,特别对于那些文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意义尤其重大。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建设新农村也就随之迷失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远竹  张春霞  陈钦  林玲  
福建省目前所开展的新一轮林改与林区的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林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效用显著。林改不仅促进了林区的生产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使其生活更加宽裕,还促进了林区文明乡风的形成,改善了林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促进了村容整洁,加快了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与深化。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云才  陈晓红  李丽  
技能经济是劳务经济的有效提升,它对于更为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增收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根本前提,为此,公共财政应为农村劳力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撑,使技能教育与培训以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