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1)
- 2023(8578)
- 2022(7363)
- 2021(6837)
- 2020(5691)
- 2019(12884)
- 2018(12888)
- 2017(23466)
- 2016(13433)
- 2015(15263)
- 2014(15509)
- 2013(14983)
- 2012(14234)
- 2011(13014)
- 2010(13375)
- 2009(12487)
- 2008(12766)
- 2007(11834)
- 2006(10693)
- 2005(9980)
- 学科
- 济(45881)
- 经济(45782)
- 管理(43425)
- 业(37440)
- 企(32414)
- 企业(32414)
- 方法(17037)
- 财(16650)
- 制(15892)
- 学(14621)
- 农(13565)
- 数学(13503)
- 中国(13456)
- 数学方法(13247)
- 业经(12130)
- 体(10990)
- 务(10097)
- 财务(10068)
- 理论(10044)
- 财务管理(10025)
- 银(9651)
- 银行(9601)
- 企业财务(9487)
- 行(9152)
- 融(9031)
- 金融(9027)
- 体制(8960)
- 农业(8653)
- 贸(8330)
- 贸易(8323)
- 机构
- 大学(199986)
- 学院(198436)
- 研究(73062)
- 济(72416)
- 经济(70524)
- 管理(66650)
- 理学(56040)
- 理学院(55240)
- 中国(54874)
- 管理学(53913)
- 管理学院(53565)
- 科学(48117)
- 京(44061)
- 农(41369)
- 所(39956)
- 财(39219)
- 研究所(35952)
- 江(34265)
- 业大(32859)
- 农业(32856)
- 中心(32253)
- 财经(29402)
- 北京(27700)
- 范(26659)
- 州(26492)
- 院(26476)
- 省(26420)
- 经(26399)
- 师范(26202)
- 技术(23863)
- 基金
- 项目(127111)
- 科学(97763)
- 基金(90392)
- 研究(89138)
- 家(81902)
- 国家(81198)
- 科学基金(66909)
- 社会(53762)
- 省(50739)
- 社会科(50535)
- 社会科学(50517)
- 基金项目(46984)
- 自然(45340)
- 自然科(44234)
- 自然科学(44212)
- 划(43594)
- 自然科学基金(43455)
- 教育(42534)
- 资助(37567)
- 编号(35543)
- 成果(31347)
- 重点(30330)
- 部(27843)
- 课题(27061)
- 发(26951)
- 制(26690)
- 创(26561)
- 计划(25083)
- 创新(24965)
- 科研(24800)
共检索到31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贤进 陈永明 孙以文 王荫长
采用滤纸药膜残留法测定了甲胺磷和溴氰菊酯联合应用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触杀活性。LC50和LC90剂量水平的活性联合作用分析均显示,该组合具显著联合增效作用。蜚蠊中枢神经自发性复合突触后电位(sEPSPs)记录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处理后突触电位排放显著增强,说明这两种药物神经毒理的协同效应可能是生物活性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甲胺磷 溴氰菊酯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钟硕良 郑惠东 陈宇锋 许贻斌 姜双城 吴立峰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2.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毒性 积累 海水养殖生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蔡万伦 杨长举 薛东 杨海生
选用石菖蒲4种溶剂提取物与化学防护剂2.5%溴氰菊酯乳油按有效成分的不同比例进行混配,测定各混配剂对玉米象成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与溴氰菊酯混配均有增效作用,最佳配比分别为无水乙醇提取物∶溴氰菊酯=300∶1,丙酮提取物∶溴氰菊酯=150∶1,乙酸乙酯提取物∶溴氰菊酯=300∶1,石油醚提取物∶溴氰菊酯=150∶1;对玉米象的共毒系数分别为771.24、900.17、398.39和541.48。
关键词:
石菖蒲 溴氰菊酯 混配剂 共毒系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刚 王明学 吕敢堂 李大鹏 周友森
本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规格Ⅰ(平均体重8.21g)、规格Ⅱ(平均体重66.6g)草鱼鱼种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分别为2.16μg/L、4.26μ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3~2.42μg/L、3.82~4.75μg/L,离体条件下对草鱼种脑Mg2+-ATP酶活性抑制显著,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回归方程y=5.89+0.32x(r=0.92);对离体、活体脑AchE、离体脑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明学 周志刚 张财兵
本文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草鱼种脑AChE活性的抑制情况。试验表明,草鱼种脑的AChE活性为282±016单位,在离体情况下溴氰菊酯对草鱼种脑的AChE活性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溴氰菊酯,乙酰胆碱酯酶,草鱼,鱼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王荫长 尤子平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后活动期和第一代五龄幼虫血淋巴中,酯酶活性日变化动态均呈“∽”形曲线,与血糖、血酯含量的日变化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用溴氰菊酯处理以后,敏感品系中酯酶活性在击倒期下降,至兴奋期回升,痉挛期又大幅度下降,恢复或濒死时又进一步回升,低剂量(LD_5)处理的变幅很大,高剂量(LD_(95))的变幅较小。耐药品系的酯酶活性在击倒期明显下降,以后逐步回升,变幅小于敏感品系。低剂量处理后,敏感品系酯酶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的变化,而耐药品系的酯酶不仅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而且与血糖之间出现负相关,说明两品系中毒以后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是不同的。另外,两品系在低剂量处理后恢复期及高剂量处理后...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酯酶 溴氰菊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新 尤民生 魏英智 蔡志成 廖金英
从连续施用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了1株可降解毒死蜱和甲胺磷的真菌,经鉴定为木霉属,命名为木霉Y.木霉Y对毒死蜱和甲胺磷的降解效能测定结果表明:木霉Y对50mg·L-1的毒死蜱作用1d后,降解率比对照提高了19.75%,7d后达到88.53%;对500mg·L-1的毒死蜱作用1d后无降解作用,3和7d后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3.75%和47.67%;对5000mg·L-1的毒死蜱作用1d后无降解作用,3和7d后降解率分别达到19.62%和21.87%;对50mg·L-1的甲胺磷作用1d后,降解率提高了41.33%,3d后即达到100%;对500mg·L-1的甲胺磷作用1d后无降解作用,3和7d后降解率分...
关键词:
毒死蜱 甲胺磷 木霉Y 降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碧鹃 陈民山 吴彰宽
氰戊菊酯、胺菊酯对紫贻贝生长的影响THEEFFECTSOFFENVALERATEANDTETRAMETHRINONTHEGROWTHOFMYTILUSEDULIS陈碧鹃陈民山吴彰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CHENBiJ...
关键词:
紫贻贝,氰戊菊酯,胺菊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亮亮 吴志强 胡茂林
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对鲫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不同乙酰甲胺磷浓度梯度下鲫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结果:在18~21℃下,乙酰甲胺磷对鲫的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3 mg/L、47.4 mg/L、40.3 mg/L。鲫在几组低浓度乙酰甲胺磷下暴露5 d,在同一检测时间内,脑AChE活力随浓度升高而下降;在同一浓度下检测,脑AChE活力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乙酰甲胺磷暴露浓度为28.4 mg/L时,24 h取样检测,乙酰甲胺磷对鲫脑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72 h、120 h取样检测,抑制作用减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龙 龚国玑 谭福杰
选用2个对溴氰菊酯抗药性不同的粘虫种群,用125Ⅰ放射免疫法测定三龄幼虫头部环核苷酸水平,发现cAMP和cGMP的含量(按粘虫mg头重计)在不同发育阶段呈平坡式下降,抗性和感性种群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cAMP水平较高,后者cGMP水平较高。溴氰菊酯处理后,感性种群cAMP和cGMP在0.5和8h分别出现两次峰值;而抗性种群仅出现一次,其峰位也远低于感性种群。抗性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MFO)和酯酶的活性高于感性种群。初步认为,两种群环核苷酸变化的差异和抗性密切相关,解毒酶系活性增强是抗性机制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华 吴楠 沈竑 成永旭 吴婷婷
为了解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及致毒机理,采用24h换水式生物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96h急性毒性,分光光度法检测了6、12、24和48h后0.01、0.02和0.04μg/L溴氰菊酯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560、0.0993和0.0562μg/L,安全浓度为5.62ng/L;在整个暴露过程中,溴氰菊酯各个处理组都引起了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SOD和CAT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呈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MDA含量则一直高于对照组。暴露6h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海燕 曾令兵 罗宇良 潘镜 张婷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氰戊菊酯对鲤进行21d半静置染毒,测定不同时间血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染毒后氰戊菊酯对鲤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氰戊菊酯中的鲤,肝脏及血清中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血清中SOD活性变化先于肝脏中的变化,暴露21d后活性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MDA含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暴露后的第3~14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鲤肝血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及溶解并形成局部坏死病灶等,0.8μg/L染毒第21天、4.05μg/L和20.25μg/L染毒3d后上述损伤明显;鲤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恒科 蓝月 南灿 胡月 饶萍 田亚 严伟 钱坤 何林
【目的】农药复配可扩大防治谱、降低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开发能耗低、稳定性好的纳米乳剂,使农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剂型加工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果,提高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两种杀虫杀螨剂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评价两个药剂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法进行复配农药最佳配比筛选,最后对配比与共毒系数进行数学模型方程拟合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在获得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低能乳化法加工成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纳米乳剂特性及基本要求,进行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并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志俊 刘永涛 徐春娟 丁浩 余琳雪 艾晓辉
为建立有效地去除淡水养殖环境中溴氰菊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采集长期受菊酯类农药污染土壤样品,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配制基础盐培养基对土样进行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出1株溴氰菊酯降解菌(SW),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通过改变温度、pH、接种量、药物初始浓度等外部条件研究菌株最适降解条件。结果显示:在pH为7的基础盐培养基中,30℃、180 r/min摇床培养120 h,SW对1.0 mg/L溴氰菊酯的降解率达76.4%。溴氰菊酯可作为该菌生长的唯一碳源。SW降解溴氰菊酯的最优条件为30℃、pH 6.0、接种量4%。在溴氰菊酯浓度为0.1、0.5和1.0 mg/L时,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降解半衰期(T_(1/2))分别为4.5、2.3和2.0 d。生物修复试验中SW对养殖淡水中0.5、5.0和50μg/L溴氰菊酯作用5 d后的降解率为21.6%,26.4%和53.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春娟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秋红 宋雅琪 胥宁
【目的】对溴氰菊酯(DM)在团头鲂体内的富集及消除规律进行研究,为水环境中污染物残留及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8±0.5)℃水温下,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经5μg/L DM药浴后,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时间DM在血浆、肝脏、肌肉、皮肤、鳃、胆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对DM在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构建DM在各组织中的消除曲线方程。【结果】DM在血浆中的峰值浓度(Cmax)为75.96μg/L,达峰时间(Tmax)为7.0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团头鲂 富集 消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