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1)
- 2023(9941)
- 2022(8078)
- 2021(7659)
- 2020(6408)
- 2019(14659)
- 2018(13961)
- 2017(27158)
- 2016(14052)
- 2015(15650)
- 2014(15244)
- 2013(15364)
- 2012(14380)
- 2011(13045)
- 2010(13211)
- 2009(12416)
- 2008(11634)
- 2007(10163)
- 2006(8931)
- 2005(8480)
- 学科
- 济(62274)
- 经济(62220)
- 业(38705)
- 管理(36630)
- 企(31286)
- 企业(31286)
- 融(27500)
- 金融(27500)
- 方法(27384)
- 中国(26277)
- 银(24996)
- 银行(24979)
- 数学(24842)
- 数学方法(24694)
- 行(24195)
- 财(18473)
- 制(16400)
- 贸(15618)
- 贸易(15604)
- 易(15381)
- 农(14804)
- 业经(12630)
- 务(12289)
- 财务(12269)
- 财务管理(12243)
- 地方(12136)
- 企业财务(11861)
- 学(11766)
- 中国金融(11540)
- 体(11011)
- 机构
- 大学(201252)
- 学院(198629)
- 济(96907)
- 经济(95385)
- 研究(76669)
- 管理(71346)
- 中国(67328)
- 理学(60984)
- 理学院(60249)
- 管理学(59355)
- 管理学院(58977)
- 财(45124)
- 京(42968)
- 科学(42634)
- 所(38995)
- 财经(36378)
- 中心(36175)
- 研究所(35499)
- 经济学(33526)
- 经(33423)
- 农(32736)
- 经济学院(30370)
- 北京(27870)
- 财经大学(27616)
- 院(27362)
- 江(27181)
- 业大(26194)
- 农业(25730)
- 融(25463)
- 金融(25028)
- 基金
- 项目(131196)
- 科学(104815)
- 基金(100351)
- 研究(94168)
- 家(88578)
- 国家(87933)
- 科学基金(74812)
- 社会(64012)
- 社会科(61211)
- 社会科学(61197)
- 基金项目(51616)
- 自然(46825)
- 省(46647)
- 自然科(45776)
- 自然科学(45765)
- 自然科学基金(45054)
- 资助(42213)
- 教育(41974)
- 划(40813)
- 编号(34087)
- 部(31130)
- 重点(30596)
- 国家社会(28880)
- 发(28857)
- 成果(28367)
- 创(27643)
- 中国(27459)
- 教育部(27072)
- 性(26492)
- 创新(26144)
共检索到309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艳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志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平 张怀清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M2/GDP异常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融资结构 不良资产 M_2/GDP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斌 姚如青
本文在凯恩斯三种货币需求理论框架上,结合中国处于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并存的特殊国情,构建为满足这三种需求的货币与国民收入之比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是:(一)中国经济分工水平影响M_2与GDP之比例;(二)金融二元结构下的信贷倒逼机制和预备性储蓄是M_2与GDP之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三)M_2与GDP的比例波动还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利率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平
本文试图分析1978—1991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状况,由此说明中国的金融深化进程和金融改革对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刻影响。一、金融资产总量金融深化的首要标志,是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相对于社会总产出的比重上升。这意味着,与实物交换和计划分配相反,社会交易活动和投资更多地通过货币或各种金融资产来实现。1978—1991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的状况可见表1。表1显示,在这13年中,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增加了12.4倍;新增了六大类金融工具: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的存款与贷款,城市信用社存款与贷款、金融债券、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可以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累积有上万亿美元,但却明显呈现出以外汇储备为主的债券类投资占多数份额的偏向结构。企业整体竞争力、出口导向型战略等因素是造成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呈现偏向结构的重要原因。对外金融资产偏向结构不仅使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收益差强人意,对所投资的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控制力也相对薄弱,致使中国对外投资的许多重要作用难以发挥。逐步扩大直接投资比重、降低非直接投资特别是外汇储备的比重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方方 沈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M2/GDP偏高现象。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尺度,反映了货币供求状态与实体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流动性过剩成为持续现象时,说明相对于实体经济形成的总供给,货币市场持续出现超额供给,即货币市场提供的一部分货币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或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没有形成真实的商品供给。由于现代货币制度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方芳
本文建立存在个人非流动性资产的动态资产选择模型,通过解模型得出结论:住房投资占净资产比例越高,股票投资比例越低;最低首付对股票投资与住房投资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笔者接着使用SCF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投资与股票投资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深入分析住房投资与股票投资的关系,笔者发现有住房抵押贷款的家庭,在住房占资产净值上升时,股票投资比例降低,相反,没有住房抵押贷款的家庭,在住房占资产净值上升时,股票投资比例增加,这和TakashiYamashita(2002)的数值模拟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估计了中国2000、2004、2006和2009年的代际收入弹性。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细致的数据处理,努力剔除偏差因素使各年的估计具有可比性,我们得到了上述各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66、0.49、0.35、0.46。该结果反映出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大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仍然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辈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推进机会均等机制的形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寿福 叶永卫 陈晶萍
扭转“脱实向虚”格局的重要前提是厘清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形成逻辑。区别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特征的传统研究视角,立足于股票流动性这一独特视角,利用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系统考察资本市场压力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而且该效应在金融资产投资相对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通过提升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性和降低长期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强化了经理人对短期业绩或股价的关注,继而推动了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
关键词:
股票流动性 金融资产投资 管理层短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M2 /GDP实质上是从一个角度展示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它蕴涵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其水平与变动由一国的融资体制所决定。从国别比较看 ,以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为主的国家 ,相对具有较高的M2 /GDP。中国M2 /GDP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 ,根源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融资机制 ,因此 ,较高的M2 /GDP所隐含的风险 ,实质是融资体制的风险。消除较高的M2 /GDP所隐含的风险 ,不能靠简单地压缩贷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办法 ,关键在于融资体制的改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晶晶 单超
中国的M2/GDP水平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上升,并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M2/GDP水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总需求结构的角度做出了解释。首先,M2在数值上等于国民经济核算中各年度储蓄的加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导致中国具有高M2/GDP水平的原因在于中国具有高的投资与净出口水平。本文使用1978年至2008年的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验证。本文认为,不应仅根据表象得出中国M2/GDP水平过高的结论,而是应该根据投资与净出口水平正确判断中国M2/GDP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关键词:
M2/GDP 总需求结构 投资 净出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金清 张剑宇 聂雨晴 孙大钊
经济主体流动性不足是近年来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突发事件的重要表现。鉴此,本文提出基于部门(1)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金融安全评估框架,借鉴Merton-KMV模型构建了金融安全指标,并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评估。为检验金融安全指标的有效性,本文还考察了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和经济增速的实证关系。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流动性净资产为负且流动性缺口不断增大,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安全状况呈现周期为3~4年的波动,2019年末处于周期顶部;金融机构在2011年流动性监管政策出台后,金融安全指标企稳并保持高位;居民的流动性资产在2008年和2015年两次"股灾"中大幅缩水,金融安全指标跌入谷底;由于政府隐性负债的快速增长,自2014年以来其成为影响政府金融安全的最大因素。(2)系统性风险对各部门金融安全指标的长期响应为负,同时,经济增速对金融机构部门金融安全指标的响应也为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亚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易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