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8)
2023(9077)
2022(7744)
2021(7700)
2020(6528)
2019(15344)
2018(15343)
2017(29099)
2016(15644)
2015(18176)
2014(17837)
2013(17735)
2012(16011)
2011(14672)
2010(14820)
2009(13765)
2008(13837)
2007(12544)
2006(11315)
2005(10195)
作者
(42698)
(35445)
(35300)
(33773)
(22749)
(16723)
(16153)
(13828)
(13478)
(12769)
(12254)
(11916)
(11558)
(11311)
(11056)
(10954)
(10666)
(10255)
(10193)
(10054)
(8836)
(8589)
(8516)
(8029)
(8016)
(7983)
(7893)
(7709)
(7112)
(6970)
学科
(67933)
经济(67771)
管理(52633)
(46910)
(42440)
企业(42440)
方法(34433)
数学(28860)
数学方法(28304)
中国(20550)
(16987)
(16116)
业经(15263)
(14230)
贸易(14219)
(13968)
(13627)
理论(13171)
(12187)
(11960)
(11183)
(11094)
银行(11091)
(10941)
(10811)
财务(10751)
财务管理(10726)
(10528)
企业财务(10107)
农业(9850)
机构
大学(221603)
学院(220130)
(97002)
经济(95113)
管理(90528)
理学(76444)
理学院(75616)
管理学(74319)
研究(74196)
管理学院(73859)
中国(61033)
(48131)
(44697)
科学(41605)
(36229)
财经(34837)
中心(33615)
研究所(32682)
(32165)
(31823)
北京(31279)
经济学(29782)
(28514)
(27803)
师范(27601)
业大(26987)
经济学院(26560)
(26446)
财经大学(25993)
(25693)
基金
项目(140271)
科学(112269)
基金(104742)
研究(103944)
(90455)
国家(89794)
科学基金(78037)
社会(68992)
社会科(64655)
社会科学(64632)
基金项目(53659)
(51128)
自然(49624)
教育(49386)
自然科(48611)
自然科学(48605)
自然科学基金(47768)
资助(45137)
(44107)
编号(41383)
成果(34059)
(32868)
重点(31368)
(29040)
教育部(28968)
课题(28945)
(28901)
国家社会(28834)
人文(27536)
中国(27360)
期刊
(108686)
经济(108686)
研究(68101)
中国(47866)
管理(39444)
(36195)
科学(30465)
学报(28314)
(25754)
教育(25274)
大学(23108)
技术(21660)
学学(21373)
(21035)
金融(21035)
财经(18351)
经济研究(18167)
农业(17678)
(15947)
业经(15584)
问题(13418)
(13083)
统计(12815)
(12399)
世界(12316)
技术经济(12221)
国际(11882)
(11406)
图书(10986)
现代(10357)
共检索到343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权小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迈出改革的步伐起,为了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使企业在市场上活跃起来以发挥其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内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已臻成熟期的企业战略管理"静态模式"来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效率。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战略管理的"静态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战略执行中的突发状况,这就需要催生出迎合时代需要的战略管理新模式——"动态模式"。本文通过探究"静态模式"的起源及其特点,深入分析了"静态模式"在当前社会商业形势下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动态模式"的由来及特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亚  曾雪云  王化成  
三峡水利枢纽自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建设,除升船机批准缓建外,现已如期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充分发挥了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的综合功能。截至2009年年末,三峡水电站的26台套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当SARS随着春天的远去而开始谢幕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在短暂的波折后逐步恢复了正常。在医学家们仍忙于寻找SARS疫苗和完备的治疗方案时,社会学家们也开始了关于SARS对我国公共管理影响的探讨。对于政府改革的热望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以更大的热情迸发出来。事实上,经历过“非典”的社会生活,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感受到,我们政府的管理理念在不自觉中在改变。SARS危机的突然性和暴发性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反应能力构成了挑战:它冲击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体系,它挑战政府的公信力,它提出了政府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和一个高风险的复杂社会中进行治理的新的课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大松  吴汉华  刘昌平  
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是确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基金运营监管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当前国际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导模式,我们认为我国的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采取委托投资管理模式,两者的区别是受托人的定位不同,前者是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后者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企业年金基金应采取完全市场化管理模式,并在当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框架下细分为八种不同的基金管理模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殿生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分三种模式:政府集中型、适当集中型和分散型。根据国情和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宜采用政府集中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补充保险基金宜采用适当集中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要坚持公开、高效、相互制约、控制规模、体现参保人意愿等原则。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滔  
从绩效考核转变成绩效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新思路。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有实质性的区别,前者是传统的人事考核方式,而后者却是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诊断和辅导。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深刻变革,对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①必须从传统式的主管转变为教练型管理角色、②必须具备较高的传授和咨询的管理技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岳天祥  
三、分析模型按照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模型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学模型设计、改进和模拟,所以,本文将分析模型作为单独一节来讨论。在土地战略管理模式研究中,我们已提出和发展了10个模型组,即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组,土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袁磊  
战略联盟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战略,它带来了高增长、高收益和高市场价值。但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一直居高不下,管理不善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联盟管理模式的缺陷,讨论了适合战略联盟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并阐述了如何制定适合特定联盟的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岳天祥  
土地战略管理模式是作者学习和归纳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理论,等级系统理论和土地管理研究的产物。它由功能相互交叉和螺旋式上升的五个层次组成:信息集成,模型分析,方案设计,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土地战略管理模式的最基本方面是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本文着重讨论了信息系统分类,地理信息系统在四个重叠发展阶段的特点;并以生物多样性模型为例,阐述了模型建立和完善的方法以及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动态模型模拟研究前景。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克泉  吕立伟  吉昱华  
为了改变讨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关系时的单向思维模式,本文提出一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新的分析视角,运用这种分析模式分析公司治理机制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互作用。同时引用相关经验验证资料,对前面的分析进行验证。本文认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生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细分了影响工程投资的实物数量变动和价格变动两种因素,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实物数量和价格的变动。认为前者是工程投资内生可控变量,后者是工程投资管理外生不可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工程投资管理的本质是“静态控制工程价值、动态管理工程价格”的判断。最后,对此体系在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上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新华  
文章首先探讨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特性,构建危机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寻找静态与动态评价模型,模型的应用不仅帮助企业在总体上掌握自身危机管理能力的大小,还能清楚地了解每一项影响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力的情况,这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