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0)
- 2023(17645)
- 2022(14958)
- 2021(13923)
- 2020(11604)
- 2019(26825)
- 2018(26592)
- 2017(50612)
- 2016(27426)
- 2015(31020)
- 2014(31303)
- 2013(30823)
- 2012(29063)
- 2011(26386)
- 2010(26690)
- 2009(24806)
- 2008(24673)
- 2007(22451)
- 2006(19775)
- 2005(17867)
- 学科
- 济(124058)
- 经济(123844)
- 业(79434)
- 管理(72669)
- 企(57226)
- 企业(57226)
- 方法(52546)
- 农(52323)
- 数学(44848)
- 数学方法(44183)
- 农业(34738)
- 中国(34258)
- 业经(30666)
- 地方(28576)
- 财(28236)
- 学(25412)
- 制(22787)
- 贸(20773)
- 贸易(20759)
- 易(20085)
- 理论(20018)
- 银(18640)
- 和(18639)
- 银行(18590)
- 融(18239)
- 金融(18235)
- 发(18157)
- 行(17877)
- 技术(17369)
- 环境(17183)
- 机构
- 学院(401421)
- 大学(399144)
- 济(164838)
- 经济(161329)
- 管理(151467)
- 研究(140467)
- 理学(130309)
- 理学院(128791)
- 管理学(126191)
- 管理学院(125453)
- 中国(106723)
- 科学(87374)
- 京(85108)
- 农(84303)
- 财(74711)
- 所(72667)
- 研究所(65742)
- 中心(65450)
- 农业(65345)
- 业大(65122)
- 江(62183)
- 财经(58503)
- 范(54251)
- 师范(53644)
- 北京(53612)
- 经(53127)
- 院(49795)
- 经济学(49710)
- 州(49359)
- 省(45053)
- 基金
- 项目(265043)
- 科学(207872)
- 研究(192193)
- 基金(190912)
- 家(167379)
- 国家(165839)
- 科学基金(141171)
- 社会(122323)
- 社会科(114872)
- 社会科学(114838)
- 省(105612)
- 基金项目(100046)
- 自然(91242)
- 自然科(89115)
- 自然科学(89088)
- 教育(88499)
- 划(88387)
- 自然科学基金(87485)
- 资助(78960)
- 编号(78659)
- 成果(64277)
- 发(60952)
- 重点(60200)
- 部(58562)
- 课题(54975)
- 创(54708)
- 科研(51094)
- 创新(51069)
- 国家社会(49883)
- 教育部(49524)
- 期刊
- 济(190650)
- 经济(190650)
- 研究(116683)
- 中国(84951)
- 农(83740)
- 学报(66820)
- 科学(61150)
- 财(57448)
- 农业(56877)
- 管理(54014)
- 大学(51147)
- 学学(48346)
- 教育(45097)
- 融(39229)
- 金融(39229)
- 技术(35930)
- 业经(35215)
- 财经(28947)
- 经济研究(28660)
- 业(28307)
- 问题(25761)
- 经(24858)
- 版(21728)
- 统计(20373)
- 技术经济(20186)
- 世界(19794)
- 图书(18341)
- 策(18181)
- 科技(18081)
- 资源(17882)
共检索到609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贵彬
在农村养老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构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该研究基于全国社会救助站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人口流出地留守老年群体中的走失问题正是农村养老保障困境的一个集中体现。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整合性发展思路对此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即尊重地方性知识,将生产活动、社区发展和弱者关照相结合。日本二十世纪80年代的“村落维新”运动可视为该理论的一个较好经验案例。我国的系列扶贫实践模式也生动体现了“可持续生计”发展思路。该论文提出,应成立系列村庄社区组织,积极发挥低龄老人、健康老人和农村妇女的主体作用,将生产合作、文娱活动和社区照护融为一体。由此复兴社区支持网络,避免走失老人等社会性悲剧,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治
农村社会福利是关系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现实问题。在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下,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明显滞后于城市,而且也与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在理论认知上的误区、在制度规范层面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基本原则以及保障体系过于狭窄有密切的关系。重塑农村社会福利的观念基础、推动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理念转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民生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社会福利 理念转型 体系重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文星
由于我国在社会福利支配方面采用的是二元社会结构,当农民进城务工之后,其留在农村的学前子女成了学前留守儿童,只得接受封闭式监护和过份的关爱与呵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也增加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只有改造我国传统的福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福利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才能确保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福利 托幼事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岩
农村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收入、消费、医疗、教育和环境五个维度建立我国农村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型,并以2005—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农村福利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在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幅度不大,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农村社会福利的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鉴于此,我国农村应该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健全农村基本社会福利的模式,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模式,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模式。
关键词:
农村 社会福利 模式转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中雨
乡村旅游开发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而形成的失地农民群体,即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随着乡村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文章认为,解决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解决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的收益分配——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文章从保险资金的筹集、完善医疗和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账户设置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谦 高萍
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与公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生产四个子系统构造了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并基于对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农户抽样调查结果,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各指标在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中的权重,实际测算了1994~2008年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文化和医疗保障对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影响最大,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围绕农业总产值上下波动,并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趋势检验表明,该福利指数能较好衡量中国农村社会的福利水平,可为政府投资决策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性的评判标准。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福利指数 农村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林德明 程培堽 顾金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华初 吴钟健
当前我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仅为11.15%,考虑到个人账户缴费补贴,即使按照最高缴费档次、最长缴费年限参保,新农保个人账户替代率也仅为10.87%。农村居民养老金替代率不仅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55%的最低规定,与城镇居民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新农保与旧农保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财政补贴。当前政府对新农保的财政投入过少,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很难得到保障。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国家财政收入数据进行预测,发现当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15%时,2011-2020年基础养老金财政投入占当年度财政收入比重最高不超过0.83%。在个人账户缴费补贴方面,保持现有缴费档次不变,按个人账户缴费档次的30%予以调整...
关键词:
新农保 财政投入 替代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全美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逐渐呈现人口老龄化态势,而农村比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ERG需要理论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进行分析,以满足ERG理论中的各种需求为目标试图构建一种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
ERG需要理论 老龄化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军成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养老态势,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其中,农村老人最多、增速最快、贫困率最高,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攻点,亟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契合农村实际,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联系角度,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保障政策轨迹及运行,剖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为研判农村养老保障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指明方向,提出打造"社会化、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四位一体"路径,打通制约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彦方 王旭涛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大家庭养老观念与制度日渐衰退,而新型的有效养老制度又未建立起来,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担忧:经济支持缺乏、生活无人照料、精神世界日益孤独。那么,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对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农村老人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其选择的?本文采用2013年4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展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显著解释变量中,生活照料满意度、年收入、日常花费主要来源、享受过新农村合作医疗、儿女孝顺程度、政府和社会关心程度等6个因素对其影响是正向的;年龄、文化程度对其影响是负向的。在所选取影响老人养老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治
在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下,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明显滞后于城市,而且也与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在理论认知上的误区、在制度规范层面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基本原则以及保障体系过于狭窄有密切的关系。重塑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观念基础、明确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指导原则、细化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体系框架,对于提升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民生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蒯小明
从历史与发展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有两种不同的建制导向,分别为发展导向与福利导向。福利导向型社会保障是一种规范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它并不适用于目前我国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该以发展为导向。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 发展 发展导向型社会保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文经 李向阳
一、建立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早在人民公社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内容,如“五保户”供养、合作医疗、特困户和重灾区的社会救济等等。这些保障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曾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冠清 余劲
本研究将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 2018),利用有调节效应的Logit模型和两阶段Ⅳ-Probit模型探究二者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就业不稳定性能够抑制土地转出;(2)社会保障越完善能够促进土地转出;(3)社会保障在就业不稳定性对土地转出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即社会保障能弱化就业不稳定的负面作用;(4)就业不稳定性和社会保障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存在明显代际差异和风险偏好差异。因此应当尽快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破解资本对劳动力“掐尖”式剥削的现实问题,同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自身实现稳定就业的能力,此外还需要重视土地流转合同的作用,降低土地转出的损失预期。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非农就业 不稳定性 社会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