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8)
2023(9178)
2022(7682)
2021(7201)
2020(5676)
2019(13043)
2018(12781)
2017(23371)
2016(12514)
2015(14440)
2014(14187)
2013(14469)
2012(14089)
2011(13355)
2010(13474)
2009(12257)
2008(12127)
2007(10639)
2006(9824)
2005(9362)
作者
(37355)
(31119)
(30941)
(29513)
(19984)
(14956)
(14064)
(12252)
(12171)
(10962)
(10954)
(10365)
(10204)
(10188)
(9885)
(9662)
(9296)
(9069)
(8905)
(8801)
(8285)
(7761)
(7510)
(7231)
(7028)
(6932)
(6894)
(6870)
(6414)
(6308)
学科
(63440)
经济(63383)
管理(27512)
(27094)
中国(24191)
方法(19774)
(18299)
企业(18299)
地方(18051)
(17541)
数学(17274)
数学方法(17186)
(13976)
(13741)
贸易(13726)
(13332)
业经(13178)
(11922)
农业(11824)
(11498)
(11342)
金融(11340)
(11271)
银行(11256)
(11092)
教育(10641)
地方经济(10465)
环境(9951)
(9884)
(9278)
机构
大学(189132)
学院(185423)
(86631)
经济(84960)
研究(78498)
管理(63331)
中国(59126)
理学(52499)
理学院(51762)
管理学(51060)
管理学院(50682)
科学(43830)
(42964)
(39911)
(37283)
研究所(36018)
中心(33235)
(30689)
财经(28913)
北京(28851)
(28722)
经济学(28570)
师范(28479)
(28479)
(28118)
(26487)
经济学院(25482)
农业(23606)
业大(23454)
科学院(23380)
基金
项目(115503)
科学(91165)
研究(89177)
基金(83173)
(72542)
国家(71923)
科学基金(59869)
社会(57902)
社会科(54938)
社会科学(54932)
(42861)
基金项目(42263)
教育(41107)
(37272)
编号(35275)
资助(34548)
自然(34534)
自然科(33705)
自然科学(33694)
自然科学基金(33114)
(31720)
成果(30436)
重点(27062)
(27028)
课题(26541)
发展(26295)
(25844)
中国(25215)
国家社会(25119)
(23862)
期刊
(104849)
经济(104849)
研究(67572)
中国(48429)
(29731)
教育(29278)
学报(27961)
科学(26850)
(25660)
管理(25289)
大学(21546)
农业(21023)
(20769)
金融(20769)
学学(19276)
经济研究(17849)
技术(16087)
业经(15608)
财经(15035)
问题(13536)
(13253)
(13060)
世界(12643)
(12140)
国际(12027)
图书(11919)
(9644)
论坛(9644)
书馆(9169)
图书馆(9169)
共检索到310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琢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形成了训诂学特有的释义原则;在学术内容上,正文训诂从体式、内容、类型、术语等角度奠定了中国训诂学的学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广义的"解释"凝聚为以语义为中心的"训诂",体现出训诂学的发生规律。立足中国训诂学的历史起点进行溯源性反思,可以深入理解训诂学的古今之际,把握其学科特质与现代发展方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琢  
正名思想源自孔子,它立足语言文字名实关系的深入分析,对中国训诂学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呈现出"正反合"的整体规律。先秦时期,正名思想落实于具体的语文解释,开启了声训、形训两大体式,为语言文字的理据探寻提供了基本的训诂形式,这是正题。到了汉代,正名聚焦于经学、小学领域,其鲜明的经学化倾向导致了训诂的随意性与名实混淆,走向了正名的异化,这是反题。汉末以许慎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家纠正流弊,树立起训诂学的实学传统,实现了正名的复归,这是合题。秦汉"小学"是中国训诂学史的开端与底色,在正名思想的影响下,奠定了训诂学的民族特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芳媛  
近年来,随着中国语言学学科结构的不断完善,汉语词汇语义学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和重点。要科学地建构完善汉语词汇语义学,需正确看待传统训诂学在汉语词汇语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传统训诂学为基础,吸收其丰富的内容、理论、方法和成果,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构完善科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创新  陈小荷  
指出学科知识建模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通过本体建模,能够构建严密的学科知识组织体系。探讨学科本体的研究现状,分析学科本体建模的特点,提出一种本体建模的新方法,并且利用该方法构建训诂学本体模型,该方法强调领域专家在学科本体建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传统知识组织模型与本体模型之间的转化提高本体建模的效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青松  
冯友兰先生认为讲自然科学可以抛开科学史来讲,但讲人文学科却离不开学术史,必须"接着讲"。美学家叶朗先生特别推崇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多次强调"人文学科的理论创造必须‘接着讲’",认为"人文学科的新的创作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我们的人文学科要有所创新,应该从这些前辈大师那里‘接着讲’"。(1)中国的语言研究历史悠久,在西方语言学传入之前,已经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世伟  
文章提出了文字训诂之学是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的基础之学的命题,并结合作者数十年的学术生涯进行了阐述。论文分别从早期学术训练、学术成果、学术方法、顾廷龙导师、文字训诂之学的溢出效应、文字训诂之学的长期主义等视角进行了案列分析,指出在图书馆古籍整理进一步受到重视并不断推进之际,提出文字训诂之学的基础作用,对于古籍整理的人才培养、高质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德龙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整理训诂者代不乏人,但至今有疑处仍不在少数。本文广参"三家注"、梁玉绳、泷川资言、王叔岷等诸家之说,选取《史记》中的几处疑点,于前人校勘诂说基础之上,加以研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德龙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整理训诂者代不乏人,但至今有疑处仍不在少数。本文广参“三家注”、梁玉绳、王念孙、泷川资言等诸家之说,选取《史记》中的几处疑点,于前人校勘诂说基础之上,加以研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杜朝晖  闫昱丞  
徐孝宓受朱祖延之托,审阅《尔雅诂林叙录》书目提要的书稿,从存世的5 000余言的审稿记录来看,其建议被采纳者十有七八。徐孝宓对提要中存在的版本著录、提要考证、文献征引、行文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悉数订正,为《尔雅诂林》的编撰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耿振东  
清代学者丁士涵一生撰成三部《管子》研究专著。上海图书馆现藏有丁氏《案》残稿上部,潘承弼、郭沫若认为这是历经太平兵燹后丁氏仅存的《管子》著述。南京图书馆现藏有几乎不为学者知晓的署名丁士涵的两部《管子》研究残稿:《校本》和《校议》。经作者考证,《校本》是丁氏的《案》,书名被误题,它是上图《案》残稿的下部;《校议》是上图丁氏《案》残稿自“叙”中提到的《注》,其书名亦被误题。《注》大部分内容完好,而《案》上、下部残稿合起来几为全本。《案》、《注》均为校诂之作,其撰著时间一前一后,相互之间是“案”与“补案”的关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冯白云  阮晶  
本文从举办计算机检索师资培训班及机检观摩教学活动等实际体验中论述了加强对文献检索课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检索知识和技能再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它是当前文献检索课改革的关键。并论述了培训师资、推进文献检索课改革的具体方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怀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解释企业的起源和性质,都难免以偏概全,有失偏颇。有鉴于此,笔者试图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系统的角度给出企业发生论的解释。本文力求将市场需求、文化理念、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生产分工等六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企业发生论的各种观点进行系统的整合,以使读者能够对此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湘萍  
本文对在职培训的相关经典研究文献从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等层面作简要的回顾与评述。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①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②在职培训参与的影响因素;③在职培训与正规学校教育的关系。本文回顾与评述的文献以国外研究尤其是经典研究为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连振  张逸勤  刘江峰  王东波  冯敏萱  李斌  
古籍自动标点研究成为推动古籍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利用SIKU-BERT模型,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古籍数据中的先秦两汉典籍为数据来源进行自动标点模型训练,探索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文自动标点模型。实验结果表明,SIKU-BERT模型对先秦两汉典籍自动标点的整体效果均比较优越,对于书名号、冒号、句号以及逗号,预测表现良好,尤其是书名号与问号标签的识别准确率、召回率与F1值表现最为优越,均达到95%以上。文章验证了BERT模型在古籍文本自动标点中的可行性,有助于推动数字人文在古籍研究中的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图书情报机构的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手段均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积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面向学科、面向知识服务,更加贴近用户的信息需求,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此,2004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聘请本中心及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利用中心一流的设施条件和中心在业务与技术新发展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成果,面向全国各图书馆,举办多种面向学科前沿与应用的高层次图书情报工作研讨班和培训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