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3)
2023(7409)
2022(6252)
2021(5672)
2020(4703)
2019(10840)
2018(10894)
2017(21888)
2016(11801)
2015(13409)
2014(13714)
2013(14101)
2012(13964)
2011(12996)
2010(13910)
2009(13595)
2008(12517)
2007(11414)
2006(10675)
2005(10305)
作者
(35822)
(29428)
(29312)
(27751)
(18869)
(13851)
(13428)
(11307)
(11275)
(10854)
(10063)
(9811)
(9652)
(9574)
(9123)
(9104)
(8607)
(8574)
(8515)
(8317)
(7780)
(7281)
(7197)
(6777)
(6704)
(6691)
(6643)
(6617)
(6000)
(5824)
学科
(57973)
经济(57912)
(30339)
管理(29846)
(21808)
企业(21808)
中国(21114)
方法(18681)
地方(17528)
(16755)
数学(16433)
数学方法(16341)
(13869)
银行(13859)
(13718)
金融(13718)
(13478)
(12736)
业经(12680)
(12199)
贸易(12182)
(11799)
(11779)
农业(11196)
(10290)
地方经济(10011)
环境(9044)
(8876)
技术(7795)
(7703)
机构
学院(178526)
大学(178521)
(79763)
经济(78004)
研究(66383)
管理(64221)
中国(56695)
理学(52566)
理学院(51943)
管理学(51348)
管理学院(50995)
(40020)
(39896)
科学(36269)
(34500)
中心(30764)
研究所(30238)
财经(30128)
(28820)
(28781)
(27116)
北京(26938)
(25601)
师范(25410)
经济学(24664)
(23953)
(23205)
经济学院(22158)
财经大学(22096)
业大(22094)
基金
项目(100839)
研究(78806)
科学(78655)
基金(70717)
(59688)
国家(59116)
社会(49923)
科学基金(49443)
社会科(47408)
社会科学(47399)
(39378)
基金项目(36432)
教育(35888)
(33385)
编号(33264)
资助(29795)
成果(29246)
自然(28439)
(28079)
自然科(27703)
自然科学(27694)
自然科学基金(27165)
课题(24054)
发展(23331)
(23180)
(22931)
重点(22614)
(20582)
(20476)
教育部(20032)
期刊
(99480)
经济(99480)
研究(66139)
中国(40792)
(32895)
金融(32895)
(28323)
(27953)
管理(25662)
教育(23212)
学报(22167)
科学(21609)
农业(18620)
大学(17775)
业经(17352)
学学(16138)
经济研究(16022)
财经(15149)
技术(15127)
问题(13818)
(12938)
(12184)
国际(11559)
理论(10596)
商业(9797)
实践(9519)
(9519)
世界(9516)
(9088)
技术经济(8925)
共检索到304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欣颜  李兆军  
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贷款债券危机已经导致我国银行业海外投资的损失,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次级贷款债券危机的成因和对我国银行业的危害后,提出了使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建议。并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向华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大量以次贷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品的运用,引起美国的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受到重创。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从而避免了迫在眉睫的破产危机,主要是由于其作为大量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交易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赤  罗强  
本文从互换交易所引起的资产在互换当事人之间的转移这一角度来分析互换交易的违约风险。(一)由于我们对违约风险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最简单的可能的互换交易的分析来突出其经济本质,所以我们只考虑单一时期的互换交易,而不关心是利率互换还是货币互换,两种互换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斌  张涤新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蕴含的道德风险使其成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构建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合约设计模型,研究该产品的作用以及控制其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设计。分析发现:交易双方资金成本差异决定了信用违约互换具有优化配置信用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和拓宽市场主体投资渠道等有利作用,但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会降低银行监督信贷资产的努力水平,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和增加。通过引入不完全保护机制,我们给出了有效控制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防范和控制信用衍生品隐含的道德风险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发挥分散信用风险等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冯睿  
在分析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机制在次贷危机中所暴露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考虑会计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综合模型,并加入流动性因素,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综合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模型比单纯依据某一种信息的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因素解释程度更高,且加入流动性因素后模型的解释能力增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斌  
本文首先阐述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功能和风险,分析了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原因;指出信用违约互换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广泛挂购、合成以及投机与监管空白是造成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展望未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若干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亚  
近几年来,信用衍生产品由于可以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因而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然而,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急剧扩展,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交易对手风险、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当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正经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市场普遍认为,过度参与合成以CDS和CDO为主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正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最直接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品种,其对金融市场发展和稳定的意义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  张曙东  黄亭亭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它是指信用保护买方(信用风险卖方)向信用保护卖方(信用风险买方)支付一定费用,当双方约定的"参考资产"或"参考实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特定"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卖方须向信用保护买方支付相应款项(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健  罗伟恒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CDS)的推出对于缓解债券市场因刚性兑付打破而带来的流动性匮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信息披露规则下,信用违约互换(CDS)运行中产品固有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不能够被准确识别并防范,其在管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必须通过配套制度将风险锁定在可控制范围内,契合信用违约互换(CDS)特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成为关键。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管理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最需要知晓的信息必然是与信用风险高度相关的信息,包括参考实体的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健  罗伟恒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CDS)的推出对于缓解债券市场因刚性兑付打破而带来的流动性匮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信息披露规则下,信用违约互换(CDS)运行中产品固有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不能够被准确识别并防范,其在管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必须通过配套制度将风险锁定在可控制范围内,契合信用违约互换(CDS)特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成为关键。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管理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最需要知晓的信息必然是与信用风险高度相关的信息,包括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信息以及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信息。所以,必须以识别并防范信用风险为目标,以"风险相关性"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规则,以此保障信用违约互换(CDS)在我国的规范化运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祝红梅  
本文考察了美国信用卡市场的概况,分析了次贷危机对该市场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卡坏账计提率和拖欠率上升及大型发卡机构收入下降反映了美国信用卡市场风险增加,由于信用卡贷款的规模和证券化规模远小于房屋按揭贷款,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贷款的利率也没有明显提高,因此,信用卡市场风险目前不会对美国金融体系带来新一轮的大规模冲击。但是如果美国实体经济不能较快摆脱危机的影响,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巨大,不排除爆发信用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云芬  胡新华  叶中行  
本文在约化模型的框架内考虑了含交易对于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在参照资产违约强度与利率相关、信用保护买卖双方违约强度受到参照资产违约影响的情形下,给出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实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信用违约互换试图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但是在市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该产品却使得信用风险更广泛地分散在固定收益市场中,从而构成了信用风险向体系性风险转化的潜在基础。除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策略等技术因素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能否有效扩展实际上是有赖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卖出方是否具有实际最终偿付能力;二是市场对于产品核心风险的评估与产品定价机制是否具有客观而统一的标准;三是买方机构的营利来源及大规模购买产品的意愿。信用违约互换技术上的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衍生产品的操作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