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9)
2023(3363)
2022(3012)
2021(2763)
2020(2434)
2019(5557)
2018(5662)
2017(10005)
2016(5736)
2015(6604)
2014(6521)
2013(6385)
2012(6062)
2011(5389)
2010(5531)
2009(5138)
2008(4909)
2007(4333)
2006(4022)
2005(3779)
作者
(15546)
(12864)
(12606)
(12176)
(8198)
(6334)
(5845)
(5002)
(4846)
(4675)
(4520)
(4282)
(4258)
(4035)
(3987)
(3822)
(3816)
(3810)
(3667)
(3645)
(3346)
(3098)
(3049)
(3032)
(3004)
(2883)
(2865)
(2835)
(2584)
(2559)
学科
(19243)
经济(19211)
管理(14491)
(12353)
(9543)
企业(9543)
地方(8108)
(7530)
中国(6319)
(5204)
方法(5128)
农业(5082)
业经(5027)
(4905)
(4576)
数学(4062)
理论(4040)
数学方法(3946)
教育(3913)
(3492)
(3412)
银行(3408)
(3283)
(3272)
(3237)
金融(3234)
教学(3193)
地方经济(3163)
环境(3158)
(2936)
机构
大学(73398)
学院(72608)
管理(25803)
研究(25298)
(23880)
经济(23016)
理学(21133)
理学院(20797)
中国(20590)
管理学(20399)
管理学院(20237)
(17059)
科学(15846)
(14031)
中心(13383)
(12966)
(12777)
师范(12672)
(12213)
(12038)
(11158)
研究所(10787)
北京(10748)
业大(10372)
师范大学(10294)
(9866)
(9567)
财经(9361)
农业(9236)
技术(8665)
基金
项目(45881)
研究(35922)
科学(35572)
基金(31302)
(26791)
国家(26464)
科学基金(22727)
社会(21001)
社会科(19655)
社会科学(19651)
(18753)
教育(16919)
基金项目(16846)
编号(15896)
(15798)
自然(14612)
自然科(14235)
自然科学(14233)
成果(14025)
自然科学基金(13959)
资助(12325)
课题(11560)
(10133)
重点(10060)
(10045)
(9403)
(9250)
项目编号(9099)
规划(8931)
(8827)
期刊
(33222)
经济(33222)
研究(24571)
中国(19674)
教育(13750)
(11377)
(11017)
学报(10742)
科学(10017)
管理(9733)
(8422)
金融(8422)
大学(8287)
图书(8039)
农业(7247)
技术(7165)
学学(7040)
书馆(6307)
图书馆(6307)
业经(5654)
(5183)
资源(4715)
问题(4690)
(4287)
论坛(4287)
财经(4235)
(4115)
(3935)
经济研究(3875)
职业(3856)
共检索到125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光胜  
以清华简《尹诰》《傅说之命》为参照,辑补者有四处抄袭《礼记》郑玄注,可知梅赜本《古文尚书》最终成书当在郑玄之后。以马融为界,《古文尚书》的作伪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而梅赜本属于"经学家"层面的作伪。今传《古文尚书》经传体大思精,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很可能是由郑冲、苏愉等人,经过近百年的努力,集体补缀而成。汉代经学重视训诂,宋儒崇尚义理,由训诂向义理转进,是魏晋经学的重要特征。梅赜本古文高扬儒家义理,拒绝经学玄学化,孕育着此后儒学再次复兴的契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陶运宗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以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对李鸿章历史形象的初次塑造,更能看清后期桐城派的政治观念,这也是考察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发展流变的重要视角。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顺福  
天人合一的严格意思是天人一体,很多人将其视为中国早就存在的传统观点。事实上,它真正出现于魏晋时期。汉代的天人相副的天人学与混为一体的宇宙起源论为魏晋时期的天人一体说做了铺垫。王弼提出"天地之心"昭示了天人一体观的出场,嵇康提出"宇内为一",阮籍正式提出"万物一体",郭象也坚持"万物一体论"。"万物一体论"将天生万物改造为"万物自生说"。这些观点为宋儒的天人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若梦  
《世说新语》是一部展现东汉末年到南宋时期士人风貌的志人小说,《德行》篇所反映的魏晋士人的尚孝倾向具体表现为魏晋士人注重“养生”“丧死”以及维护父辈名声的对父母之孝,和“移孝于忠”的对君主之孝。刘义庆通过条目顺序编排、以孩童作示例、宣扬“孝子有善报”等方式突出尚孝倾向。魏晋士人崇尚孝道与当时的儒家孝文化、朝廷政治导向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有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占江  晋晶娜  
"商书"是传统商人经营管理中的实用工具书,是商人经营管理经验的结晶。晋商中流传的商书显示,晋商不仅在人生终极追求方面以儒家观念为皈依,而且在日常经营以及处理内部关系方面也多以儒家伦理为行为准则,晋商通过这些伦理规范实现其获利目的,达到义利统一。晋商的这种文化面貌从明清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之后,这表明商人群体是维系儒家伦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商商书与东南地区商书有着内容、思想方面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晋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中国传统商人群体的文化面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迟艳杰  
教学的概念考察是一种意义的澄清。中华文明初期,"教"孕育了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中华教育传统。先秦儒家的"教"主要是"教化"指道德教育,"学"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品德,言学即言德。在近代,古代教化之"教"变成"教育",在学校教育话语系统中出现"教授",后为"教学"取代,反映出重视学生的现代观念。如今"学"窄化为知识之"学习",教学概念虽强调了教和学不可分的事实,但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养成品德,对教师感受职业生活的意义,却是"贫瘠不育"的。基于此,带有情感的教学概念得以重塑,即教学是我们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关切,引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牛红亮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社会混乱的时期,但民族融合,宗教盛行,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的私人藏书也得到一定发展,写本书与私人著述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魏晋南北朝私人藏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毅平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可以说是中国史学传统的开端。但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尚书》,却已远非它诞生时的原貌,甚至也远非中古时人所看到的模样。在《尚书》三千余年的流传史上,由于种种的天灾人祸,《尚书》的面貌曾经发生过几次巨大的变化,而古今文问题又是其中最纠缠难解的死结。本文综合学者们的各种研究,对它们作了一番清理和介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昕玥  郭淑新  
魏晋幽深驳杂的历史土壤孕育了独特的理论思想,玄学家们通过审视魏晋禅代之际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困境,提出了自己对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儒道的关系问题)这一玄学主题的独到见解。王弼主张拨乱反正,"崇本以举末",试图摆脱名教异化带来的现实困境;阮籍、嵇康投身道家,崇尚自然以保全自身;裴頠则顺应现实,坚决维护名教;最终郭象统一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从而将玄学的精神发扬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到达了魏晋玄学思想的顶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松  周超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迄今最为完备精到的先唐诗歌总集,出版以来深受学林赞誉。本文就该书误收、重收诗歌及体例紊乱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民镇  
"文章原出五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生成论,它强调五经的终极意义,但它并不能真正解释文体的发生机制。刘师培在"文章原出五经"说的基础之上,结合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提出了"文章原出王官"说。从《诗》《书》的实例来看,王官确实对文体的发生和早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存在典籍与文书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礼乐制度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统摄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学义  
《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出版于2009年,是王东洋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整理而成。考课制度是考察官员政绩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运行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内容。考课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是伴随新型军国的兴起而产生的。秦汉是考课制度的形成时期,各项考课标准和流程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与大一统之秦汉不同,政权分裂,因而很难实施统一连贯的考课制度,研究起来难度较大。学术界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清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统计资料的综合与分析,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历史进行实证考察,并作出一些基本判断。1.总体考察我们以1952—1989年为时间区域,分别两个阶段进行考察,先将历年的货币供给量与当年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对照列成表1。其中货币供给量是年宋余额(为了资料整理的便利,我们大致这样定义:M_0=现金流通量,M_1=M_0+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贺巷超  
承接汉代佣书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受其影响,公私藏书量明显增加,文化典籍得到保护,图书收藏与整理机制走向成熟,图书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图书流通受到重视,图书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书法艺术由此诞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明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