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6)
2023(7591)
2022(6412)
2021(5720)
2020(4574)
2019(10348)
2018(10185)
2017(19768)
2016(10716)
2015(11732)
2014(11907)
2013(12070)
2012(11715)
2011(10993)
2010(11703)
2009(11132)
2008(10085)
2007(9011)
2006(8365)
2005(8049)
作者
(31631)
(26206)
(26152)
(24520)
(16744)
(12585)
(11957)
(10072)
(9962)
(9416)
(8995)
(8729)
(8482)
(8405)
(8277)
(8093)
(7768)
(7507)
(7498)
(7460)
(6795)
(6427)
(6405)
(6052)
(5985)
(5929)
(5886)
(5812)
(5430)
(5234)
学科
(51219)
经济(51163)
(28974)
管理(26247)
(19706)
(19202)
企业(19202)
地方(17709)
中国(17234)
方法(14797)
业经(12676)
数学(12627)
数学方法(12526)
(12432)
贸易(12419)
(12012)
(12002)
金融(12002)
农业(11885)
(11425)
银行(11412)
(11103)
(10206)
地方经济(9950)
(9338)
(8394)
环境(8225)
(7963)
发展(7662)
(7639)
机构
学院(154525)
大学(150882)
(69177)
经济(67725)
研究(58889)
管理(56141)
中国(50334)
理学(46303)
理学院(45738)
管理学(45142)
管理学院(44852)
(33892)
科学(33655)
(30891)
(30752)
(30593)
中心(28008)
研究所(27279)
(25637)
农业(23817)
财经(23217)
北京(22209)
业大(22178)
(22079)
师范(21891)
(21096)
(20914)
(20902)
经济学(20833)
(18613)
基金
项目(93684)
科学(73552)
研究(71853)
基金(65697)
(56690)
国家(56154)
科学基金(47373)
社会(45824)
社会科(43524)
社会科学(43516)
(37875)
基金项目(33720)
教育(31877)
(31252)
编号(29818)
自然(28122)
自然科(27461)
自然科学(27458)
资助(27300)
(27251)
自然科学基金(26934)
成果(24488)
发展(22504)
(22131)
课题(21433)
重点(21263)
(20579)
(19637)
国家社会(18687)
创新(18443)
期刊
(85819)
经济(85819)
研究(53023)
中国(37663)
(30958)
(27387)
金融(27387)
管理(22266)
(21360)
农业(21070)
学报(20754)
科学(20382)
教育(19585)
大学(16506)
业经(16112)
学学(15287)
技术(14339)
经济研究(13543)
(11677)
问题(11277)
财经(11151)
世界(9913)
(9599)
(9462)
国际(8882)
技术经济(8129)
商业(8096)
理论(7841)
(7713)
论坛(7713)
共检索到262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亚  
近几年来,信用衍生产品由于可以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因而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然而,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急剧扩展,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交易对手风险、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当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正经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市场普遍认为,过度参与合成以CDS和CDO为主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正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最直接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品种,其对金融市场发展和稳定的意义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威  
信用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本次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肯定了基础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应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焱  
2007年7月,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宣布,受次级抵押贷款拖累,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为此,投资人损失了近15亿美元。继贝尔斯登公司之后,美林公司和花旗集团相继宣布受次级抵押贷款影响,分别蒙受79亿美元和80~110亿美元的账面损失。此后,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倩  
信用衍生产品因为可以单独分离交易信用风险、显著增强信用风险流动性、提高资本回报率,由此在国际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欢迎。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急剧扩展,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例如在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本文着重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几个主要产品的设计原理、收益和风险以及债务抵押债券在美国次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为我国学者深入了解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规避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田勇  陆洋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虽然有限,但却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我国银行业必须深入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炜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春彦  郭婷婷  
美国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法律缺陷起源于美国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其产生的根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美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初昌雄  
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向全球扩散,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对危机的扩散和演变起到了助推器和放大器的作用。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既要吸取危机的教训,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鼓励金融创新、完善有关场外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衍生金融产品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信息披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志浩  
衍生品之所以总与危机联系在一起,其原因不在于衍生品本身,而是在于缺乏适度、必要的监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木  
本文拟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发现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欣颜  李兆军  
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贷款债券危机已经导致我国银行业海外投资的损失,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次级贷款债券危机的成因和对我国银行业的危害后,提出了使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建议。并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彼得·M·加伯  苏伯劳  
汇率危机中的衍生产品彼得·M·加伯苏伯劳□洪维智编译在1994和1995年拉美和东亚市场汇率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衍生产品影响和制约汇率的动态形成机制,并不断地被市场投机者用来冲击汇率和货币政策。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墨西哥金融危机中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